4.掌握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各部的基本形态,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演示 第五篇:神经系统 (20学时) 教学内容 5.1神经系统总论5.2脊髓5.3脑干5.4小脑5.5间脑5.6端脑5.7神经传导路 5.8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5.9脊神经5.10脑神经5.11内脏神经 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突触的概念,神经系统常用术语,反射 的概念。 2.认识脊髓外形,掌握马尾的概念。掌握脊髓的内部结构:灰、白质的配布,前、后 角的位置,功能,掌握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的位置:掌握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 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了解其他上、下行传导束。 3.掌握脑的位置和端、间、中、桥、延脑的境界。掌握脑干的组成、位置、外形、第 四脑室和脉络丛。了解脑干内脑神经核的位置和功能,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 非脑神经核与外侧丘系、三叉丘系的概念 4.了解小脑的位置,外形及分叶,小脑功能 5.了解间脑的位置、外形、分部和第三脑室,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内、外侧膝 状体的位置及纤维联系,下丘脑的核团及功能。 6掌握大脑半球的沟、回及大脑半球的分叶,了解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运动区、视 区、听区、语言中枢的位置、功能,基底核的名称、位置,纹状体的组成,内囊的概念及 主要投射纤维的位置:理解连合纤维、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定义,侧脑室的位置、形态。 7.了解取干、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取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雨 路,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部位,各级神经元所在的部位、功能、高级中枢部位,听 觉、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及功能」 8.掌握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了解脑膜形成的大脑镰、小 脑幕及硬脑膜窦,掌握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交通。了解其它硬脑膜窦的位置,蛛网膜 下池、蛛网膜颗粒、脉络丛。掌握脑室系统及脑脊液产生和循环途径。 9.了解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行径、主要分支与分布,基底动脉环的组成。 脑的静脉、脊髓动脉来源。 10.了解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分和分支 11.颈从、臂丛、腰从、骶从的位智及组成,隔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腋神经、肌皮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的位置、起始部位、分布:了解颈丛的皮支 臂丛的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肩胛上、下、背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 阴部神经、臀上、下神经的分布:了解胸神经分布的节段性。 12.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的部位、性质和分布情况。了解嗅神经、视神 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副神经功能性质与分布,掌握舌下神经 的功能性质及行径: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半月节的位置,三大主支在头面部皮肤分 布区。掌握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主要分支及分布 31
31 4.掌握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各部的基本形态,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演示 第五篇:神经系统 (20 学时) 教学内容 5.1 神经系统总论 5.2 脊髓 5.3 脑干 5.4 小脑 5.5 间脑 5.6 端脑 5.7 神经传导路 5.8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 5.9 脊神经 5.10 脑神经 5.11 内脏神经 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突触的概念,神经系统常用术语,反射 的概念。 2.认识脊髓外形,掌握马尾的概念。掌握脊髓的内部结构:灰、白质的配布,前、后 角的位置,功能,掌握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的位置;掌握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 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了解其他上、下行传导束。 3.掌握脑的位置和端、间、中、桥、延脑的境界。掌握脑干的组成、位置、外形、第 四脑室和脉络丛。了解脑干内脑神经核的位置和功能,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 非脑神经核与外侧丘系、三叉丘系的概念。 4.了解小脑的位置,外形及分叶,小脑功能。 5.了解间脑的位置、外形、分部和第三脑室,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内、外侧膝 状体的位置及纤维联系,下丘脑的核团及功能。 6.掌握大脑半球的沟、回及大脑半球的分叶,了解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运动区、视 区、听区、语言中枢的位置、功能,基底核的名称、位置,纹状体的组成,内囊的概念及 主要投射纤维的位置;理解连合纤维、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定义,侧脑室的位置、形态。 7.了解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 路,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部位,各级神经元所在的部位、功能、高级中枢部位,听 觉、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及功能。 8.掌握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了解脑膜形成的大脑镰、小 脑幕及硬脑膜窦,掌握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交通。了解其它硬脑膜窦的位置,蛛网膜 下池、蛛网膜颗粒、脉络丛。掌握脑室系统及脑脊液产生和循环途径。 9.了解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行径、主要分支与分布,基底动脉环的组成。 脑的静脉、脊髓动脉来源。 10.了解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分和分支。 11.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位置及组成,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腋神经、肌皮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的位置、起始部位、分布;了解颈丛的皮支、 臂丛的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肩胛上、下、背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 阴部神经、臀上、下神经的分布;了解胸神经分布的节段性。 12.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的部位、性质和分布情况。了解嗅神经、视神 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副神经功能性质与分布,掌握舌下神经 的功能性质及行径;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半月节的位置,三大主支在头面部皮肤分 布区。掌握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主要分支及分布
13.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14.堂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权的部位、交感干的位胃、组成、主要的推前节。了解灰 白交通支的概念,颈、胸、腰、盆部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和内脏大小神经的联系及分布 况。 15.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副交感神经节的分布规律及节后纤维分布概况。 16.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 17.了解内脏感觉神经的功能特点,理解牵涉痛的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演示 第六篇:内分泌系统 (1学时) 教学内容 6.1甲状腺6.2肾上腺6.3垂体6.4胰岛 教学要求 1.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概念。 2.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位置。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演示 三、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48学时,另有48学时的实验在形态学实验I中进行。实验说明及要求见 形态学实验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实验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20%。两次实验考核,每次实验成绩占10%。 2.期末成绩80%。闭卷笔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人体解剖学》第十版张雅芳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1)《系统解剖学》柏树令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郭光文王序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人体解剖学》河北医学院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 (4)《人体解剖学实习指导与参考》张书琴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撰写人:曲鹏 审核人:陶然 课程负责人:陶然
32 13.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14.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的位置、组成、主要的椎前节。了解灰、 白交通支的概念,颈、胸、腰、盆部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和内脏大小神经的联系及分布概 况。 15.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副交感神经节的分布规律及节后纤维分布概况。 16.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 17.了解内脏感觉神经的功能特点,理解牵涉痛的概念。 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演示 第六篇:内分泌系统 ( 1 学时) 教学内容 6.1 甲状腺 6.2 肾上腺 6.3 垂体 6.4 胰岛 教学要求 1.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概念。 2.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位置。 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演示 三、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 48 学时,另有 48 学时的实验在形态学实验Ⅰ中进行。实验说明及要求见 形态学实验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实验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 20%。两次实验考核,每次实验成绩占 10%。 2.期末成绩 80%。闭卷笔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人体解剖学》第十版 张雅芳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1)《系统解剖学》柏树令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郭光文 王序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3)《人体解剖学》河北医学院编写组 人民卫生出版社 (4)《人体解剖学实习指导与参考》张书琴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撰写人:曲鹏 审核人:陶然 课程负责人:陶然
《组织学与胚胎学A》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以修 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A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 活用专业:医学检验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一、课程简介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及发生机理的 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 熟悉人体胚胎发生、发育的过程和机理,为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0.5学时) 教学内容: 1.1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 1,2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 1.3组织学的学习方法1.4组织学技术简介 教学要求 1.掌握组织学概念、基本组织分类及功能。2.理解组织学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 3.理解组织学学习方法。4.了解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上皮组织 (1.5学时) 教学内容: 2.1被覆上皮2.2腺上皮和腺2.3细胞表面特化的结构 教学要求: 1.掌握上皮组织特点、分类及功能。2.掌握被覆上皮分类、形态结构、分布及功能。 3.了解上皮组织特殊结构。4.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结缔组织 (1.5学时) 教学内容: 3.1疏松结缔组织32致密结缔组织3.3脂肪组织3.4网状组织 教学要求: 1,掌握结缔组织特点及分类。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细胞及纤维形态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结构和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血液 (1.5学时) 教学内容: 33
33 《组织学与胚胎学 A》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A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2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一、课程简介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及发生机理的 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 熟悉人体胚胎发生、发育的过程和机理,为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 0.5 学时) 教学内容: 1.1 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 1.2 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 1.3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1.4 组织学技术简介 教学要求: 1.掌握组织学概念、基本组织分类及功能。 2.理解组织学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 3.理解组织学学习方法。 4.了解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上皮组织 ( 1.5 学时) 教学内容: 2.1 被覆上皮 2.2 腺上皮和腺 2.3 细胞表面特化的结构 教学要求: 1.掌握上皮组织特点、分类及功能。2.掌握被覆上皮分类、形态结构、分布及功能。 3.了解上皮组织特殊结构。4.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结缔组织 ( 1.5 学时) 教学内容: 3.1 疏松结缔组织 3.2 致密结缔组织 3.3 脂肪组织 3.4 网状组织 教学要求: 1.掌握结缔组织特点及分类。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细胞及纤维形态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结构和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血液 ( 1.5 学时) 教学内容:
4.1红细胞4.2白细胞4.3血小板4.4淋巴4.5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液组成、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软骨和骨 (1学时) 教学内容: 5.1软骨5.2骨 5.3骨的发生 教学要求: 1.理解软骨、骨结构特点和功能 2.了解软骨和骨的发生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肌组织 (2学时) 教学内容: 6.1骨骼肌6.2心肌6.3平滑肌 教学要求: 1.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及功能。2.了解平滑肌形态结构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神经组织 (2学时) 数学内容: 7.1神经元7.2突触7.3神经胶质细胞7.4神经纤维和神经7.5神经末梢 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组织组成、神经元分类、形态结构及功能。2.掌握化学性突触超微结构。 3.理解神经胶质细胞分类、形态结构及功能。4.理解神经纤维分类、形态结构及功能。 5.了解神经末梢分类、形态结构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神经系统 (自学) 自学内容: 8.1大脑皮质8.2小脑皮质8.3脊髓灰质 自学要求: 1.了解大脑、小脑皮质各层细胞形态特点。2.了解脊髓灰质神经元分布、形态特点。 第九章:眼和耳 (2学时) 教学内容: 9.1眼9.2耳 教学要求: 1理解眼球壁及眼内容物结构,了解眼附属器官结构。 2.了解外耳、中耳结构及功能,理解内耳结构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循环系统 (1学时) 教学内容: 之
34 4.1 红细胞 4.2 白细胞 4.3 血小板 4.4 淋巴 4.5 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液组成、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软骨和骨 ( 1 学时) 教学内容: 5.1 软骨 5.2 骨 5.3 骨的发生 教学要求: 1.理解软骨、骨结构特点和功能 2.了解软骨和骨的发生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肌组织 ( 2 学时) 教学内容: 6.1 骨骼肌 6.2 心肌 6.3 平滑肌 教学要求: 1.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及功能。 2.了解平滑肌形态结构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神经组织 ( 2 学时) 教学内容: 7.1 神经元 7.2 突触 7.3 神经胶质细胞 7.4 神经纤维和神经 7.5 神经末梢 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组织组成、神经元分类、形态结构及功能。 2.掌握化学性突触超微结构。 3.理解神经胶质细胞分类、形态结构及功能。4.理解神经纤维分类、形态结构及功能。 5.了解神经末梢分类、形态结构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神经系统 (自学) 自学内容: 8.1 大脑皮质 8.2 小脑皮质 8.3 脊髓灰质 自学要求: 1.了解大脑、小脑皮质各层细胞形态特点。 2.了解脊髓灰质神经元分布、形态特点。 第九章:眼和耳 ( 2 学时) 教学内容: 9.1 眼 9.2 耳 教学要求: 1.理解眼球壁及眼内容物结构,了解眼附属器官结构。 2.了解外耳、中耳结构及功能,理解内耳结构及功能。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章:循环系统 ( 1 学时) 教学内容:
10.1心脏10.2动脉10.3毛细血管10.4静脉 10.5微循环 (自学)10.6淋巴管系统(自学) 教学要求: 1.理解心壁结构。2.掌握各类动脉结构及功能。了解静脉结构及功能。 3理解毛细血管分类及分布。4.了解微循环的结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和自学 第十一章:皮肤 (1学时) 教学内容: 11.0表皮11.2真皮11.3皮肤的附属器 数学要求: 1.理解表皮结构2.了解真皮及皮肤附属器结构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二章:免疫系统 (2学时) 教学内容: 12.1主要的免疫细胞 12.2淋巴组织12.3淋巴器官 教学要求: 1.了解免疫系统组成。2.了解主要免疫细胞功能。3.理解淋巴组织分类及结构特点。 4.理解胸腺结构及功能。5.掌握淋巴结、脾结构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 (2学时) 教学内容: 13.1甲状腺13.2甲状旁腺13.3肾上腺13.4垂体13.5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教学要求: 1.了解内分泌系统组成及内分泌腺一般结构。 2.掌握脑垂体结构、功能及其与下丘脑关系。 3.掌握甲状腺、肾上腺结构与功能。4.了解甲状旁腺结构与功能。 5.了解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组成和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四章:消化管 (2学时) 教学内容: 14.1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14.2口腔与咽14.3食管14.4胃14.5小肠 14.6大肠14.7消化管的淋巴组织14.8胃肠内分泌系统 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管壁一般结构。2.理解食管结构。3.掌握胃、小肠结构。 4.理解结肠结构,了解阑尾结构。5.了解消化管淋巴组织及免疫功能。 6.了解胃肠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和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五章:消化腺 (1学时) 35
35 10.1 心脏 10.2 动脉 10.3 毛细血管 10.4 静脉 10.5 微循环 (自学) 10.6 淋巴管系统(自学) 教学要求: 1.理解心壁结构。 2.掌握各类动脉结构及功能。了解静脉结构及功能。 3.理解毛细血管分类及分布。 4.了解微循环的结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和自学 第十一章:皮肤 ( 1 学时) 教学内容: 11.0 表皮 11.2 真皮 11.3 皮肤的附属器 教学要求: 1.理解表皮结构 2.了解真皮及皮肤附属器结构。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二章:免疫系统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2.1 主要的免疫细胞 12.2 淋巴组织 12.3 淋巴器官 教学要求: 1.了解免疫系统组成。 2.了解主要免疫细胞功能。 3.理解淋巴组织分类及结构特点。 4.理解胸腺结构及功能。5.掌握淋巴结、脾结构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3.1 甲状腺 13.2 甲状旁腺 13.3 肾上腺 13.4 垂体 13.5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教学要求: 1.了解内分泌系统组成及内分泌腺一般结构。 2.掌握脑垂体结构、功能及其与下丘脑关系。 3.掌握甲状腺、肾上腺结构与功能。 4.了解甲状旁腺结构与功能。 5.了解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组成和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四章:消化管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4.1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14.2 口腔与咽 14.3 食管 14.4 胃 14.5 小肠 14.6 大肠 14.7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14.8 胃肠内分泌系统 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管壁一般结构。 2.理解食管结构。 3.掌握胃、小肠结构。 4.理解结肠结构,了解阑尾结构。5.了解消化管淋巴组织及免疫功能。 6.了解胃肠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和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五章:消化腺 ( 1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