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题(共16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2.EMP和HMP代谢途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微生物的糖代谢中 3.如果碱基的置换,并不引起其编码的肽链结构的改变,那么,这种突变现象称为沉默 突变 4.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 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5.在宿主细胞内,DNA病毒转录生成mRNA,然后以mRNA为模板翻译外壳蛋白、被 膜蛋白及溶菌酶。 6.总状毛霉和米根霉同属藻状菌纲, 7.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摄取。 8.产子囊孢子的细胞一定是双倍体,而出芽生殖的细胞可以是双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 9. E coli K12(λ)表示一株带有λ前噬菌体( Prophagεe)的大肠杆菌KI2溶源菌株 10.因为不具吸收营养的功能,所以,将根霉的根称为“假根”。 11.因为细菌是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有性繁殖,只具无性繁殖形式, 12.与单独处理相比,诱变剂的复合处理虽然不能使微生物的总突变率增大,但能使正突 变率大大提高。 13.微生物系统分类单元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科、目、属、种。 14.在自然条件下,某些病毒DNA侵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病毒后代的现象称为转染 (transfect)o 5.一个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 通过转录、转译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16.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具有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填充题(共30分): 1.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a和b等。 2.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a和b等,无机氮源有C和d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 等作为有机氮源 3.细菌的个体形态主要有a、b和C等 4.细菌肽聚糖由a和b交替交联形成基本骨架,再由c交差相连,构成网状结构
一. 是非题(共 16 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 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2. EMP 和 HMP 代谢途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微生物的糖代谢中。 3. 如果碱基的置换,并不引起其编码的肽链结构的改变,那么,这种突变现象称为沉默 突变。 4. 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 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5. 在宿主细胞内,DNA 病毒转录生成 mRNA,然后以 mRNA 为模板翻译外壳蛋白、被 膜蛋白及溶菌酶。 6. 总状毛霉和米根霉同属藻状菌纲。 7. 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摄取。 8. 产子囊孢子的细胞一定是双倍体,而出芽生殖的细胞可以是双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 9. E.coli K12( )表示一株带有 前噬菌体(Prophage)的大肠杆菌 K12 溶源菌株。 10. 因为不具吸收营养的功能,所以,将根霉的根称为“假根”。 11. 因为细菌是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有性繁殖,只具无性繁殖形式。 12. 与单独处理相比,诱变剂的复合处理虽然不能使微生物的总突变率增大,但能使正突 变率大大提高。 13. 微生物系统分类单元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科、目、属、种。 14. 在自然条件下,某些病毒 DNA 侵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病毒后代的现象称为转染 (transfect)。 15. 一个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 通过转录、转译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16. 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 a、具有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二 填充题(共 30 分): 1. 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 a 和 b 等。 2.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 a 和 b 等,无机氮源有 c 和 d 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 e 等作为有机氮源。 3. 细菌的个体形态主要有 a、b 和 c 等。 4. 细菌肽聚糖由 a 和 b 交替交联形成基本骨架,再由 c 交差相连,构成网状结构
5.a是芽孢所特有的化学物质。一般它随着芽孢的形成而形成,随芽孢的萌发而消失。 6.微生物系统命名采用a法,即b加c 7.中体( mesosome)是a内陷而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结构。它主要功能b 8.鞭毛主要化学成分为a,鞭毛主要功能为b。 9.荚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a和b等,常采用c方法进行荚膜染色 10.霉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a等:酵母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b和c等。 11.培养基按其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为a、b和c 12.枝原体突出的形态特征是a,所以,它对青霉素不敏感。 13.碳源对微生物的主要作用a。 14. Actinomycetes是一类介于a和b之间,又更接近于a的原核微生物。它的菌丝因 其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C、d和e 15.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形成a、b和C三类孢子而进行的。其过程都经历d、e、f三 阶段。大多数霉菌是g倍体 16.分生孢子梗状如扫帚是a的重要分类特征 17.以双层平板法测定某噬菌体效价。取10u已稀释105倍的样品与0.1m敏感菌株悬 液和5ml上层培养基混匀,培养24小时后,平皿中出现50个噬菌斑。该样品噬菌 体效价为apfu/ml 18.反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向是从a到b,再到c 19.以双链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有a等:以双链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有b等
5. a 是芽孢所特有的化学物质。一般它随着芽孢的形成而形成,随芽孢的萌发而消失。 6. 微生物系统命名采用 a 法,即 b 加 c。 7. 中体(mesosome)是 a 内陷而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结构。它主要功能 b。 8. 鞭毛主要化学成分为 a,鞭毛主要功能为 b。 9. 荚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a 和 b 等,常采用 c 方法进行荚膜染色。 10. 霉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 a 等;酵母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 b 和 c 等。 11. 培养基按其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a、b 和 c。 12. 枝原体突出的形态特征是 a,所以,它对青霉素不敏感。 13. 碳源对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a。 14. Actinomycetes 是一类介于 a 和 b 之间,又更接近于 a 的原核微生物。它的菌丝因 其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 c、d 和 e。 15. 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形成 a、b 和 c 三类孢子而进行的。其过程都经历 d、e、f 三 阶段。大多数霉菌是 g 倍体。 16. 分生孢子梗状如扫帚是 a 的重要分类特征。 17. 以双层平板法测定某噬菌体效价。取 10ul 已稀释 106 倍的样品与 0.1ml 敏感菌株悬 液和 5ml 上层培养基混匀,培养 24 小时后,平皿中出现 50 个噬菌斑。该样品噬菌 体效价为 a pfu/ml。 18. 反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向是从 a 到 b,再到 c。 19. 以双链 D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有 a 等;以双链 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有 b 等
0.在工业发酵中常用的细菌有a、b、c和d等 21.根据下图中五类对氧关系不同的微生物在半固体琼脂柱中的生长状态,分别写出它们 的名称 问答题(每题6分) 1请说明营养物浓度的变化对微生物生长速度及最终菌体产量的影响? 2微生物的哪些形态特征可作为其分类鉴定的依据? 3好氧微生物液体培养主要有哪些形式?它们各自有哪些用途和特点? 4请用简图表示Hfr菌株与F菌株进行接合( conjugation)并形成重组子的过程 5请用简图说明5-溴尿嘧啶(5-BU)引起AT←GC的碱基转换过程和基本原理 6根霉接合孢子的形成过程 请比较青霉素和溶菌酶在制备细菌原生质体中的作用原理。 8写出两种活菌体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名称及基本操作过程 9恒化器培养与恒浊器培养各自有哪些特点? 是非题15分
20. 在工业发酵中常用的细菌有 a、b、c 和 d 等。 21. 根据下图中五类对氧关系不同的微生物在半固体琼脂柱中的生长状态,分别写出它们 的名称。 三 问答题(每题 6 分) 1 请说明营养物浓度的变化对微生物生长速度及最终菌体产量的影响? 2 微生物的哪些形态特征可作为其分类鉴定的依据? 3 好氧微生物液体培养主要有哪些形式?它们各自有哪些用途和特点? 4 请用简图表示 Hfr 菌株与 F �菌株进行接合(conjugation)并形成重组子的过程。 5 请用简图说明 5-溴尿嘧啶(5-BU)引起 AT GC 的碱基转换过程和基本原理。 6 根霉接合孢子的形成过程。 7 请比较青霉素和溶菌酶在制备细菌原生质体中的作用原理。 8 写出两种活菌体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名称及基本操作过程。 9 恒化器培养与恒浊器培养各自有哪些特点? 一 是非题 15 分 1 对 2 对
对 10错 11 错 15错 16对 二填空题30分 1ab烘箱热空气灭菌法,火焰灼烧法。 2蛋白胨,牛肉膏,硫酸胺,硝酸钠,豆饼粉 3球状、杆状、螺旋状
3 错 4 错 5 错 6 对 7 错 8 对 9 对 10 错 11 错 12 错 13 错 14 错 15 错 16 对 二 填空题 30 分 1 a,b 烘箱热空气灭菌法,火焰灼烧法。 2 蛋白胨,牛肉膏,硫酸胺,硝酸钠,豆饼粉。 3 球状、杆状、螺旋状
4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短肽。 5吡哆二磷酸,DPA 6林奈氏双名法,属名,种名。 7细胞质膜,生物氧化,核分裂,横隔壁,胞外酶分泌。 8鞭毛蛋白,运动 9多糖,肽等,负染。 10几丁质等。甘露聚糖,葡聚糖 11固体、液体和半固体 12无细胞壁 13细胞骨架和能源 14细菌和霉菌,细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15子囊孢子,接合孢子,卵孢子。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单倍体。 青霉属 175X109 18 RNA, CDNA, mRNA. 9大肠杆菌,呼肠孤病毒或假单胞菌的?6病毒 20.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北京棒状杄菌,产氨短杆菌,德氏乳酸杄菌,丙酮丁醇梭状芽 孢杆菌
4 N 乙酰胞壁酸,N 乙酰葡萄糖胺,短肽。 5 吡哆二磷酸,DPA。 6 林奈氏双名法,属名,种名。 7 细胞质膜,生物氧化,核分裂,横隔壁,胞外酶分泌。 8 鞭毛蛋白,运动。 9 多糖,肽等,负染。 10 几丁质等。甘露聚糖,葡聚糖。 11 固体、液体和半固体。 12 无细胞壁。 13 细胞骨架和能源。 14 细菌和霉菌,细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15 子囊孢子,接合孢子,卵孢子。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单倍体。 16 青霉属 17 5 X109 18 RNA, cDNA, mRNA。 19 大肠杆菌,呼肠孤病毒或假单胞菌的 6 病毒。 20. 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北京棒状杆菌,产氨短杆菌,德氏乳酸杆菌,丙酮丁醇梭状芽 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