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六牧草根系生长观察与分析 【实习目的】 牧草的根系不仪起支持和固定牧草植株的作用。而且从士滨中吸收水分和无机质养料。参与许多有机化合 物合成。根系的大量分泌物可以不断改变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使养分变为可常性化合物,豆科牧草及饲料 作物的根系能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提高士壤肥力,不少植物的根还是一个良好的营养物质的贮器官… 因此 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空气和热量等 态条件,农业技术描 有重要查义。 本实习小收率限系观新两究家要度又的用解,2》草邦限系率体见,分层测定的法一 施有者 不境相互关条等 技术, 【材料及用具】 材料:豆科、禾本科牧草及饲料作物。 用具:铁鳜、三面锋利的手铲、士壤刀、喷壶、喷雾器、根系观察网、绘图板、绘图铅笔、橡皮擦、方格 纸,米尺、土壤筛、镊子,读数显微镜、1000ml量简、1/1000天平、烘销。记录表格等。 【方法步聚】 一、根系的整体观察 要了解根系的深度和幅度的分布,发育等状况,需进行根系整体观察,常用的方法是壕沟法,即在发育正 常的牧草或饲料作物群体或个体前20一30©m(视植株大小而定),挖一土廉斜面(壕沟),宽度不要小于1m(以 便工作),深度应超过最深根系20一30cm,然后用土壤刀小心地将根系周围的士壤取掉。再用喷壶或喷雾器将 根问的士壤冲洗走,使根系呈自然状态器出米,之后即可进行根系类型、形态深度、幅度、根箱(豆科)等的 整体观察。 在观察记我之后:往往还需采用绘图、摄影的方法来表示根系整体发有概况。根系的绘图照相一般有两种 方法、一为根系垂直分布图(相),表示根系类型。形态、深度、幅度等,二为根系水平投影图(相),表示侧 根发育特点及幅度等。根系绘图时要注意好比例(放好观察网),将根系分布特点真实地反碳在图上。 根系现场摄影时,同样委反映根系发有的本来面目。但要注意土境剖面的方位(与光线成一定的角度)、士 壤部面要整齐,能使土壤与根系的反差男显,能在照片上清楚地看出根系,本可在根上喷上或涂上白色或黄颜 其。放好直尺,然后拍照。 二、根系分层测定 在另一剖面内进行,在垂直的土壤剖面上,每10cm取一层面积为S0x50cm(或30x50cm)的士规与根 系的混合体(用短把三面锋利的手铲取)一直取至无根系为止。每层取下的泥合体,放在025mm孔径的土壤 箭内,用流水冲洗。把每层洗好的根系,放在室内阴干。以便于分析测定之用。 1.各层不同直径根的体积测定:牧草根系的粗细依种类而异,一般豆科牧草分为入组,即1mm以下,1~ 16
16 实习六 牧草根系生长观察与分析 【实习目的】 牧草的根系不仅起支持和固定牧草植株的作用,而且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质养料,参与许多有机化合 物合成。根系的大量分泌物可以不断改变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使养分变为可溶性化合物,豆科牧草及饲料 作物的根系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提高土壤肥力,不少植物的根还是一个良好的营养物质的贮藏器官……。 因此,根系与植物生活饲草饲料生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系的生长及分布与土壤状况有密切联系。根系影响土壤的机械组成、物理性状、水分、空气和热量等条 件,同样土样的这些条件,也影响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因此,根系的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农业技术措 施有着密切的关系,根系的研究在决定农业技术措施、阐明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习的目的:(1)加深对牧草根系观测,研究重要意义的理解;(2)掌握根系整体观,分层测定的方法 技术,为根系研究奠定基础。 【材料及用具】 材料:豆科、禾本科牧草及饲料作物。 用具:铁锨、三面锋利的手铲、土壤刀、喷壶、喷雾器、根系观察网、绘图板、绘图铅笔、橡皮擦、方格 纸、米尺、土壤筛、镊子、读数显微镜、1000ml 量筒、1/1000 天平、烘箱,记录表格等。 【方法步骤】 一、根系的整体观察 要了解根系的深度和幅度的分布,发育等状况,需进行根系整体观察。常用的方法是壕沟法。即在发育正 常的牧草或饲料作物群体或个体前 20~80 cm(视植株大小而定),挖一土壤剖面(壕沟),宽度不要小于 1m(以 便工作),深度应超过最深根系 20~30 cm,然后用土壤刀小心地将根系周围的土壤取掉。再用喷壶或喷雾器将 根问的土壤冲洗走,使根系呈自然状态露出来,之后即可进行根系类型、形态深度、幅度、根瘤(豆科)等的 整体观察。 在观察记载之后;往往还需采用绘图、摄影的方法来表示根系整体发育概况。根系的绘图照相一般有两种 方法、一为根系垂直分布图(相),表示根系类型.形态、深度、幅度等,二为根系水平投影图(相),表示侧 根发育特点及幅度等。根系绘图时要注意好比例(放好观察网),将根系分布特点真实地反映在图上。 根系现场摄影时,同样要反映根系发育的本来面目。但要注意土壤剖面的方位(与光线成一定的角度)、土 壤剖面要整齐,能使土壤与根系的反差明显,能在照片上清楚地看出根系,本可在根上喷上或涂上白色或黄颜 抖。放好直尺,然后拍照。 二、根系分层测定 在另一剖面内进行,在垂直的土壤剖面上,每 10 cm 取一层面积为 50×50 cm(或 30×50 cm)的土壤与根 系的混合体(用短把三面锋利的手铲取)一直取至无根系为止。每层取下的混合体,放在 0.25 mm 孔径的土壤 筛内,用流水冲洗。把每层洗好的根系,放在室内阴干,以便于分析测定之用。 1.各层不同直径根的体积测定:牧草根系的粗细依种类而异,一般豆科牧草分为六组,即 1 mm 以下,1~ 2 mm,2~3 mm,3~4 mm,4~5 mm 及 6 mm 以上,禾本科牧草分为三组,即大于 1 mm,即大于 1 mm、0.5~ 1.0 mm、小于 1 mm,实际工作中可视牧草根系情况而定
将分好组的根系,分别放入盛有一定毫升数水的量简中(水量要完全淹没根系为准》,然后用玻璃棒轻轻授 拌,并轻轻顿一顿量筒,防止空气存在,静置数分钟后,读根系放入后,量筒体积增加的毫升数,该读数诚去 未投入根系以前的毫升数即为本组根系的体积。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各层各组根系的体积。并填入记录表中, 2.各层不同直径根的重量测定:把测定过体积的根用吸水纸吸去粘附在根上的水分,进行称重即可得到鲜 根重量,需要测干根重量时,可将鲜根阴干后,放在烘箱内烘干,用1/100天平称重即可。以克为单位,然 后将各组根系重量相加、得到某层根的重量、各层相加、即得出根系总重量。 3.各层不同直径根的长度及表面积测定:这种测定方法是在测定各层各组根的直径或半径的基础上,通过 计算求得长度和表面积。 V=har'2r=d r=d s号 式中:飞根的体积:根的半径:山根的直径:常数3.1416:k根的长度 三、地上都和地下部生长关系的观测 在评价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相互关系时,可观测地上部植株生长高度和地下部根系入土深度:地上部植株幅 宽和地下部根系幅宽:地上部产量和地下部根的重量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比较分析。 【作业】 1,每小组(3一5人)作一类群(或单株)牧草根系整体观察,绘出根系重直与水平分布图,并将观测数据 填入相应的表61a中. 2。每组作一收草根系的分层测定,并将各项数据记于表6~2中。 3,将所观测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相关性填入表6-3难中,并进行分析 表61根系分层测定记载总表 牧草名称: 生活年限: 生育时期: 年日日 限系分物 体积 重量 表积 层次
17 将分好组的根系,分别放入盛有一定毫升数水的量筒中(水量要完全淹没根系为准),然后用玻璃棒轻轻搅 拌,并轻轻顿一顿量筒,防止空气存在,静置数分钟后,读根系放入后,量筒体积增加的毫升数,该读数减去 未投入根系以前的毫升数即为本组根系的体积。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各层各组根系的体积,并填入记录表中。 2.各层不同直径根的重量测定:把测定过体积的根用吸水纸吸去粘附在根上的水分,进行称重即可得到鲜 根重量,需要测干根重量时,可将鲜根阴干后,放在烘箱内烘干,用 1/1000 天平称重即可。以克为单位,然 后将各组根系重量相加、得到某层根的重量、各层相加、即得出根系总重量。 3.各层不同直径根的长度及表面积测定:这种测定方法是在测定各层各组根的直径或半径的基础上,通过 计算求得长度和表面积。 2 22 1 2 2 V hr r d r d = == π Q ∴ 2 4 d V h = ② 2 4V S dh h d π π = = Q ∴ 2 dV V 4 4 S d d π π = = 式中:V-根的体积 ; r-根的半径; d-根的直径 ; π-常数 3.1416 ; h-根的长度 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关系的观测 在评价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相互关系时,可观测地上部植株生长高度和地下部根系入土深度;地上部植株幅 宽和地下部根系幅宽;地上部产量和地下部根的重量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比较分析。 【作业】 1.每小组(3~5 人)作一类群(或单株)牧草根系整体观察,绘出根系垂直与水平分布图,并将观测数据 填入相应的表 6-1a 中。 2.每组作一牧草根系的分层测定,并将各项数据记于表 6-2a 中。 3.将所观测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相关性填入表 6-3a 中,并进行分析。 表 6-1a 根系分层测定记载总表 牧草名称: 生活年限: 生育时期: 年 月 日 根 数 长 度 体 积 重 量 表面积 项目 根系分组 层次 个 % ㎝ % ㎝ 3 % 克 % ㎝ 2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