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STRATEGY 勘探战略NN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领域* 瞿辉赵文智胡素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尽管一些长期勘探的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程度较高,但剩余油气 源的总量还比较丰富,具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经过几十年的油气勘探,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赋存条件变差 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佘资源的隐蔽性增强,勘探难度增大。未来我国油气勘探的领域还比较广阔,不仅有成熟 盆地精细勘探、岩性、前陆及叠合盆地中下组合等四大现实领域,还有青藏、南海南部、海相碳酸盐岩及“低品位”资 源等油气勘探新领域 关键词:油气资源:油气勘探:勘探领域 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但经资源量1021×10°t,可采资源量150×10t;天然气地 过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剩余油气资源的质量进一步变质资源量47×1012m,可采资源量12×1012m3。2004 差,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余资源的隐蔽性增年,由中国工程院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 强,勘探难度增大。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略研究”报告通过汇总全国三大油公司2000年以来的 结果,重点对我国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分布以及质量进最新资源评价成果、采用平均采收率法重新评价、根据 行评价,并对未来我国油气勘探的领域进行分析 翁氏模型法预测结果,综合确定全国的石油可采资源 1油气资源潜力 总量为150×10°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4×1012m3c 2003年至2005年,在充分借鉴近期石油公司层面 1.1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油气资源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 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随着我国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除南海南部14个盆地外,我 油气勘探事业的迅猛发展,近20年来,对我国油气资国陆地和近海海域115个含油气盆地石油远景资源量为 源潜力的认识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1085.57×10°t,地质资源量为765.01×108t,可采资 199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认为全国源量为212.03×10°t;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5.89 石油地质资源量为940×10t,可采资源量为5774×10t;1012m3,地质资源量为35.03×102m3,可采资源量为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8.04×1012m3,可采资源量为22.03×1012m3(表1)。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首次 12.75×1012m3。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200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建立了 年三大石油公司在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的基全国油气资源可采系数取值标准、类比评价标准和标 础上,分别对各自探区内的部分盆地重新进行了评价。准应用方法,确保了不同盆地油气可采资源量计算方 汇总三大石油公司评价结果,得出全国共有石油地质法规范、参数选取合理、计算结果可信,进而保证全国 ★基金项目:国家专项“中国石油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项目(ZP-C-01)。 第一作者简介:瞿辉,男,199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199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石 油地质综合研究及油气资源评价工作。 收稿日期:2006-05-15 1 No 4 2006 ChinaPetroleumExploration C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 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基金项目:国家专项“中国石油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项目(ZP-C-01)。 第一作者简介:瞿辉,男,199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199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石 油地质综合研究及油气资源评价工作。 收稿日期:2006-05-15 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但经 过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剩余油气资源的质量进一步变 差,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余资源的隐蔽性增 强,勘探难度增大。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油气资源评价 结果,重点对我国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分布以及质量进 行评价,并对未来我国油气勘探的领域进行分析。 1 油气资源潜力 1.1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随着我国 油气勘探事业的迅猛发展,近20年来,对我国油气资 源潜力的认识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199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认为全国 石油地质资源量为940×108t,可采资源量为157.74×108t;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 38.04 × 1012m 3,可采资源量为 12.75×1012m 3。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2000 年三大石油公司在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的基 础上,分别对各自探区内的部分盆地重新进行了评价。 汇总三大石油公司评价结果,得出全国共有石油地质 资源量1021×108t,可采资源量150×108t;天然气地 质资源量 47× 1012m 3,可采资源量12 ×1012m 3。2004 年,由中国工程院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 略研究”报告通过汇总全国三大油公司2000年以来的 最新资源评价成果、采用平均采收率法重新评价、根据 翁氏模型法预测结果,综合确定全国的石油可采资源 总量为150×108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4×1012m 3。 2003年至2005年,在充分借鉴近期石油公司层面 油气资源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 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除南海南部14个盆地外,我 国陆地和近海海域115个含油气盆地石油远景资源量为 1085.57×108t,地质资源量为765.01×108t,可采资 源量为212.03×108t;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55.89× 1012m 3,地质资源量为35.03×1012m 3,可采资源量为 22.03×1012m 3(表1)。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首次 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建立了 全国油气资源可采系数取值标准、类比评价标准和标 准应用方法,确保了不同盆地油气可采资源量计算方 法规范、参数选取合理、计算结果可信,进而保证全国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领域* 瞿 辉 赵文智 胡素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尽管一些长期勘探的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程度较高,但剩余油气 资源的总量还比较丰富,具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经过几十年的油气勘探,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赋存条件变差, 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余资源的隐蔽性增强,勘探难度增大。未来我国油气勘探的领域还比较广阔,不仅有成熟 盆地精细勘探、岩性、前陆及叠合盆地中下组合等四大现实领域,还有青藏、南海南部、海相碳酸盐岩及“低品位”资 源等油气勘探新领域。 关键词:油气资源;油气勘探;勘探领域 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勘探战略 1 No.4 2006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勘探战略▲ EXPLORATION STRATEGY 表14次资源评价结果对比表 气藏第二,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尚未认 Table l Comparison of four resource evaluation result 识到的新盆地、新领域的资源增加,如青藏地区的资 做中地区相减胶地层中的海域油气等第 远景940 104 1086 三,大量的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促进资源的增长, 包括煤层气、油砂矿、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水溶气 619 765 页岩气等 可采 l50 22 1.3剩余油气资源潜力 至2004年底,我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46.83 天热气 (101m少她 632 ×10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4.38×1012m3,我国 可果 13 12 剩余石油地质资源量为518.18×10t,剩余石油可采 资源量为168.99×10°t,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0.66 【可采资源 1.55 1.2 ×1012m,剩余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21.64×1012m 油气可采资源量计算结果更趋客观 油气资源探明程度总体不高,其中石油探明程度为 1.2油气资源变化特征 32%(表2),天然气探明率仅为12%(表3),剩余油 气资源还比较丰富,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基础 通过对上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 表2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程度 近年来我国油气资源变化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Table 2 Ratio of proved oil resources in main (1)我国油气资源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自1994 petroliferousbasins China 年完成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以来的20余年间, 盆地名亲/她质源量明地顺剩余地票资量|纵明中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地质认识的不断深 (1t)储量(0r(r 化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油气资源量呈现出快速 者海湾25292481320「4 增长的态势 江130 3塔里木80 8.98 与第二轮资源评价结果相比,最新完成的新一轮 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石油可采资源量增加54.29 鄂尔多斯3531795 3*尔53917.0 10t,增加了34.42%;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增加9.28 102m3,增加了72.83%。与2000年三大石油公司 21.95 527 的评价结果相比,石油可采资源量增加62.03×10°t, 11,04 增加41.35%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10.03× 主要盆地小甘628.87219 4]7.58 1012m3,增加83.58%。 4040428 (2)资源分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天然气所占比重明 全不含南毒060124.835188 合计含南海891026.3 648.27 显增加。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可采资源量的油气 比为1.2,第二轮资源评价的油气比为1.5,三大石油公 注:资源量数据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探明地质储量 司评价的油气比为1.56,中国工程院评价的油气比为 数据引自《2004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 1.34与前三次评价相比,本次资源评价的油气比减小,2剩余油气资源的质量与分布 主要原因是本次评价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幅度增加 (3)未来我国油气资源仍有大幅度增加的前景。预 2.1剩余油气资源的分布 计未来我国油气资源仍有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油气资 源的增长大体可以来自三个方面第一,随着认识的深由于我国油气资源探明程度总体不高,因此剩余 化和勘探技术的进步,现有领域的范围、类型进一步增 加,如西部的山前冲断带、东部的富油气凹陷的岩性油国土资源部,2004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2005 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第4期2 C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 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油气可采资源量计算结果更趋客观。 1.2油气资源变化特征 通过对上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 近年来我国油气资源变化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1)我国油气资源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自1994 年完成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以来的20余年间,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地质认识的不断深 化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油气资源量呈现出快速 增长的态势。 与第二轮资源评价结果相比,最新完成的新一轮 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石油可采资源量增加 54.29 × 108t,增加了34.42%;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增加9.28 × 1012m 3,增加了 72.83%。与 2000 年三大石油公司 的评价结果相比,石油可采资源量增加62.03×108t, 增加41.35%;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10.03× 1012m 3,增加 83.58%。 (2)资源分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天然气所占比重明 显增加。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可采资源量的油气 比为1.2,第二轮资源评价的油气比为1.55,三大石油公 司评价的油气比为1.56,中国工程院评价的油气比为 1.34。与前三次评价相比,本次资源评价的油气比减小, 主要原因是本次评价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幅度增加。 (3)未来我国油气资源仍有大幅度增加的前景。预 计未来我国油气资源仍有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油气资 源的增长大体可以来自三个方面:第一,随着认识的深 化和勘探技术的进步,现有领域的范围、类型进一步增 加,如西部的山前冲断带、东部的富油气凹陷的岩性油 气藏;第二,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尚未认 识到的新盆地、新领域的资源增加,如青藏地区的资 源、鄂尔多斯盆地中下三叠统次生气藏的资源、南方等 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资源、海域油气资源等;第 三,大量的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促进资源的增长, 包括煤层气、油砂矿、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水溶气、 页岩气等。 1.3剩余油气资源潜力 至2004年底,我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46.83 ×108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4.38×1012m 3 ,我国 剩余石油地质资源量为518.18×108t,剩余石油可采 资源量为168.99×108t,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0.66 × 1012m 3,剩余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 21.64 × 1012m 3。 油气资源探明程度总体不高,其中石油探明程度为 32%(表 2),天然气探明率仅为12%(表 3),剩余油 气资源还比较丰富,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基础。 表1 4次资源评价结果对比表 Table 1 Comparison of four resource evaluation results 表2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程度 Table 2 Ratio of proved oil resources in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注:资源量数据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探明地质储量 数据引自《2004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 2 剩余油气资源的质量与分布 2.1剩余油气资源的分布 由于我国油气资源探明程度总体不高,因此剩余 1 国土资源部,2004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2005。 1 勘探战略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年第4 期 2
瞿辉等: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领域 2.2剩余油气资源的质量 3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探明程度 Table 3 Ratio of proved gas resources in main 经过50余年大规模的石油勘探,我国那些赋存条 troliferousbasins in china 件相对简单、品质较好的大多数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 盆地名称|地质测量探明地贾健量 探明率都已相对较高,剩余油气资源的赋存条件相对复杂,品 质也较差。 1峪里木 8195182.2.1剩余油气资源赋存条件进一步变差 2四川s3745 10131 43614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剩余油 3鄂尔多斯4664 30331气资源的赋存条件相对较差°从剩余油气资源赋存的 36361 1035 35328 地理环境统计结果来看,我国陆上和近海115个含油气 柴达木 16006 13106 18 盆地中,除25%的剩余石油分布在平原区外,其余都 6松辽 14034 824 132106分布在复杂地理环境中,其中沙漠、戈壁、黄土塬和高 1456112 原的剩余资源为252.3×10°t,占总剩余资源的49%(图 8|辣东南 1038 0 1)。剩余天然气资源的主体分布在山地、沙漠、戈壁、 主要盆地小计27964 38774 黄土塬和高原,剩余资源量多达16.18×1012m3,约占 全国不含南海3503084363 30645 12 合计含南海438658 总剩余资源的53%(图2),而平原区仅占13%。复杂 43663 394995 专注资源量数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探明地质储量环境地区剩余油气资源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我国未来 据引自《2004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 的油气勘探对象将逐步向自然地理位置十分恶劣的沙 漠、高山和高寒不毛之地转移,油气勘探的难度会越来 的油气资源总量还比较丰富。另外,尽管一些长期勘探越大,勘探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的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程度相对比较高,但剩余的 油气资源仍然比较丰富。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 83.5 价结果及2004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我们对全国 1.7之.848.960.069.97.5 剩余油气资源及其盆地分布进行了统计 平原丘陵山地沙漠黄土曝高原戈壁漏吊滩海御域 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剩余石油资源量主要分布于 剩余石油资源地理环境分布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羌塘、珠Fig. I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emained oil resources 江口、措勤等八大盆地,这八大盆地拥有的剩余石油地 in China 质资源量417.6×10t,占全国剩余石油地质资源总量 的81%。其中剩余石油地质资源量大于100×10t的为 4816748126 1934 22137 渤海湾盆地,剩余石油地质资源量在(50~100)×10°t 1580117150 36771855 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和羌塘盆地,剩余石油地质资源 量在(10~50)×10t的有松辽、准噶尔、珠江口和措勤 图2我国剩余天然气资源地理环境分布 盆地,其他盆地的剩余石油地质资源量小于10×10t。 Fig 2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emained gas 剩余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于塔里木、四川、鄂 China 尔多斯、东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和琼东南等八2.2.2低品位资源占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主体 大盆地,这八大盆地拥有的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 统计表明,我国剩余石油资源中,低渗透油、特低 24.09×102m,占全国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总量的渗透油与重油等“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呈进一步增加 79%。其中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大于5×102m的为的态势,己增至64%(图3)°我国东部的松辽盆地、中 塔里木盆地,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在(1~5)×1012m 和琼东南等盆地其他盆地的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报告源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 的有四川、鄂尔多斯、东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 国士 小于1×1012m3。 e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股份公司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 资源评价,2003。 3 No 4 2006 ChinaPetroleumExploration C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 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的油气资源总量还比较丰富。另外,尽管一些长期勘探 的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程度相对比较高,但剩余的 油气资源仍然比较丰富。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 价结果及2004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我们对全国 剩余油气资源及其盆地分布进行了统计。 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剩余石油资源量主要分布于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羌塘、珠 江口、措勤等八大盆地,这八大盆地拥有的剩余石油地 质资源量417.6×108t,占全国剩余石油地质资源总量 的81%。其中剩余石油地质资源量大于100×108t的为 渤海湾盆地,剩余石油地质资源量在(50~100)×108t 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和羌塘盆地,剩余石油地质资源 量在(10~50)×108t的有松辽、准噶尔、珠江口和措勤 盆地,其他盆地的剩余石油地质资源量小于10×108t。 剩余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于塔里木、四川、鄂 尔多斯、东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和琼东南等八 大盆地,这八大盆地拥有的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 24.09× 1012m 3,占全国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总量的 79%。其中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大于5×1012m 3的为 塔里木盆地,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在(1~5)×1012m 3 的有四川、鄂尔多斯、东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 和琼东南等盆地,其他盆地的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小于 1 × 1012m 3。 2.2剩余油气资源的质量 经过50余年大规模的石油勘探,我国那些赋存条 件相对简单、品质较好的大多数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 都已相对较高,剩余油气资源的赋存条件相对复杂,品 质也较差。 2.2.1剩余油气资源赋存条件进一步变差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剩余油 气资源的赋存条件相对较差 。从剩余油气资源赋存的 地理环境统计结果来看,我国陆上和近海115个含油气 盆地中,除25%的剩余石油分布在平原区外,其余都 分布在复杂地理环境中,其中沙漠、戈壁、黄土塬和高 原的剩余资源为252.3×108t,占总剩余资源的49%(图 1)。剩余天然气资源的主体分布在山地、沙漠、戈壁、 黄土塬和高原,剩余资源量多达16.18×1012m 3,约占 总剩余资源的 53%(图 2),而平原区仅占 13%。复杂 环境地区剩余油气资源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我国未来 的油气勘探对象将逐步向自然地理位置十分恶劣的沙 漠、高山和高寒不毛之地转移,油气勘探的难度会越来 越大,勘探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表3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探明程度 Table 3 Ratio of proved gas resources in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注:资源量数据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探明地质储量 数据引自《2004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 图1 我国剩余石油资源地理环境分布 Fig.1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emained oil resources in China 图2 我国剩余天然气资源地理环境分布 Fig.2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emained gas resources in China 2.2.2低品位资源占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主体 统计表明,我国剩余石油资源中,低渗透油、特低 渗透油与重油等“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呈进一步增加 的态势,已增至64%(图3) 。我国东部的松辽盆地、中 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 报告,2005。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股份公司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 资源评价,2003。 1 2 瞿辉等: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领域 3 No.4 2006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2 1
勘探战略▲ EXPLORATION STRATEGY 表4我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领域分布统计结果表 Table 4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remained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onshore in China 领 总资源量都明储量副佘资過量占副余百分比总管源量探明量副会资源量占剩余百分比 (10 m) (0Pm) 10"m) % 岩性地层 38.0 1.5 2.87 14.2 成盘她精细游135.0 7.0 58.0 5.3 前陆盆地 24.0 D 8.72 0.6 3,8 叠合盆地中下組合58.0 7.1 17,1 7.34 33.2 6 2.17 1.51 7.5 合计 454.6 156.1 298.5 100.0 23.45 20.21 3未来油气勘探领域 38.0×10 1806.9x1 3.1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我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集中在岩 性地层油气藏、成熟盆地精细勘探、前陆盆地、叠合盆 图3我国剩余石油资源的组成 地中下组合等四大勘探领域,这四大领域中剩余石油 Fig.3 Component of remained oil resources in China地质资源量为281.0×10t,占总剩余资源的94.1% 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8.70×1012m3,占总剩余资 特低渗透气 110075×10 源的92.5%(表4) (1)成熟盆地精细勘探领域:从剩余油气地质资源 的领域分布以及油气勘探实践看,成熟盆地精细勘探 领域还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领域剩余石油资源仍然 低渗透气 丰富,有剩余石油地质资源约58.0×10°t。近几年,成 图4我国剩余天然气资源的组成 熟盆地精细勘探年探明石油储量约占陆上主要含油气 Fig 4 Component of remained gas resources in China 盆地年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因此该领域仍是我国阳 上未来石油勘探增储的重点领域之 (2)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该领域剩余石油地质资 部的鄂尔多斯、四川盆地,以及西部的柴达木、吐哈、源为124.0×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为2.87×1012m 酒泉盆地剩余石油资源的主体为低渗透或特低渗透,准剩余油气资源丰富。近几年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年探明 噶尔、塔里木等盆地低渗透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天然储量占总储量的比例已超过50%,成为我国陆上最现 气剩余资源中,低渗透、特低渗透资源多达16.02×实、前景最大的勘探领域,是陆上未来油气勘探的发展 1012m3,约占全国天然气总剩余地质资源量的52%(图之本。 4),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和柴达木等盆地均有分布。 (3)前陆盆地勘探领域: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剩余 剩余油气资源中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我国今石油地质资源为48.0×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为8.05 后的油气勘探将面临着资源品位进一步变差的挑战。当×10}2m3,剩余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近几年的 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当加强剩余油气资源空间分布预测勘探实践表明,前陆盆地已成陆上发现整装大中型油 技术、稠油蒸汽驱工业化应用技术与溶剂萃取、火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 层等超前技术、低渗透油藏的低成本开发技术等攻关。 (4)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勘探领域:该领域剩余石 〃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第4期4 C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 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3 未来油气勘探领域 3.1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我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集中在岩 性地层油气藏、成熟盆地精细勘探、前陆盆地、叠合盆 地中下组合等四大勘探领域[1],这四大领域中剩余石油 地质资源量为281.0×108t,占总剩余资源的94.1%; 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8.70×1012m 3,占总剩余资 源的92.5%(表4)。 (1)成熟盆地精细勘探领域:从剩余油气地质资源 的领域分布以及油气勘探实践看,成熟盆地精细勘探 领域还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领域剩余石油资源仍然 丰富,有剩余石油地质资源约58.0×108t。近几年,成 熟盆地精细勘探年探明石油储量约占陆上主要含油气 盆地年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因此该领域仍是我国陆 上未来石油勘探增储的重点领域之一。 (2)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该领域剩余石油地质资 源为124.0×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为2.87×1012m 3, 剩余油气资源丰富。近几年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年探明 储量占总储量的比例已超过50%,成为我国陆上最现 实、前景最大的勘探领域,是陆上未来油气勘探的发展 之本。 (3)前陆盆地勘探领域: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剩余 石油地质资源为48.0×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为8.05 ×1012m 3,剩余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近几年的 勘探实践表明,前陆盆地已成陆上发现整装大中型油 气田的重点领域。 (4)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勘探领域:该领域剩余石 表4 我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领域分布统计结果表 Table 4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remained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onshore in China 部的鄂尔多斯、四川盆地,以及西部的柴达木、吐哈、 酒泉盆地剩余石油资源的主体为低渗透或特低渗透,准 噶尔、塔里木等盆地低渗透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天然 气剩余资源中,低渗透、特低渗透资源多达16.02× 1012m 3,约占全国天然气总剩余地质资源量的52%(图 4),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和柴达木等盆地均有分布。 剩余油气资源中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我国今 后的油气勘探将面临着资源品位进一步变差的挑战。当 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当加强剩余油气资源空间分布预测 技术、稠油蒸汽驱工业化应用技术与溶剂萃取、火烧油 层等超前技术、低渗透油藏的低成本开发技术等攻关。 图3 我国剩余石油资源的组成 Fig.3 Component of remained oil resources in China 图4 我国剩余天然气资源的组成 Fig.4 Component of remained gas resources in China 勘探战略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年第4 期 4
瞿辉等: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领域 油地质资源为50.9×10°t,天然气地质资源为6.70×有15%左右的储量属于低品位储量。从近几年勘探发 102m,剩余油气资源丰富。近几年不仅在塔里木盆地现的储量品位看,新增的探明石油储量中,低品位储量 发现了塔河一轮南大油田,在四川盆地也发现了盆地已经占探明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 最大的气田,勘探实践表明,海相碳酸盐岩勘探领域已势。可以预见,低品位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利用是我 成为我国陆上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 国未来石油工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开发利用好这 3.2未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些低品位资源,对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实现油气资源的 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尽管我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工作,但 上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取得 由于受地表环境和地下地质条件的限制,加上勘探技突破、实现资源战略接替的基础,也是油气储量和产量 术的制约,目前的油气勘探工作多数集中在油气地质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条件相对清楚的10余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中,而在诸如 南海南部海域、南海北部深水海域以及青藏地区、南方4结论 海相碳酸盐岩和华北古生界等新区、新领域尚未给予(1)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尽管经历了几十年的 充分的硏究和勘探,勘探发现新储量的潜力和机会很勘探,资源的探明程度并不高,剩余油气资源潜力还很 大。我国未来油气勘探主要有以下4个新的领域 大。但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分布具有较强的不均衡性 (1青藏地区特提斯构造域是世界上油气最为富剩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 集的地区,青藏高原作为其东段的主体在构造演化上多斯、准噶尔、羌塘、珠江口、措勤等八大含油气盆地, 密切相关。全国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表明,青藏地区的剩余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于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 石油地质资源量为69.61×10°t,可采资源量为14×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和琼东南等八大含油气盆地 10°t,92%以上的石油资源分布于海相盆地中,其中羌 (2)主要含油气盆地在未来储量增长中占有重要地 塘盆地资源量占了总量的73%综合分析认为,羌塘盆位,深化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探是保障全国储量增长的 地中部,包括南北羌塘坳陷的中东部及中央潜伏隆起,根本,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中新区、新领 保存了多套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圈闭发育,处于成熟烃域和新类型的勘探,不断发现新的接替领域和层系,寻 源岩范围之内,白云岩储层发育,保存条件最好,成藏找更多的优质储量。 条件配置较好,是盆地最有利的油气远景区。 (3)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质量变差,分布于深层 (2)南海深水区;南海南部海域,有丰富的油气资隐蔽目标以及沙漠、戈壁、黄土塬和山地等复杂环境下 源,周边国家已经在我国传统的疆域范围内发现了大的资源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加,低渗透、特低渗透和重质 量的油气田。一旦获得突破,将对我国石油储量和产量油等低品位资源所占份量增大因此,未来我国的油气 增长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勘探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促进低品位油气资源的勘 3)海相碳酸盐岧据现有资料可将我国东部碳酸探开发和利用 盐岩分为华北和南方两个区域。华北碳酸盐岩作为潜(4)南海海域和青藏是我国目前剩余资源最多、勘 山他源(新生古储)型油气藏的储层广泛分布于渤海湾探程度最低的地区,一旦获得突破,对我国石油储量和 盆地的各坳陷中,但作为自源型油气藏被发现的较少。产量增长将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国家应协调外交、能 据初步估算,碳酸盐岩石油远景资源量在20×10t(不源和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积极推进南海的资源勘探 包括他源和混源)以上,资源潜力非常可观。新一轮油和开发,其次要积极开展西藏地区试验性勘探开发工 气地质资源评价认为,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石油远作,查清资源,积累高原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经验。 景资源量为3.26×10°t,地质资源量为1.89×108t。 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南方地区勘探取得了新的突破之后, 认为南方地区石油远景资源量为6.05×10°t,地质资11贸承造,赵政璋,赵文智,等,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 源量为1.89×10°t。 资源与勘探潜力.石油学报,2005,26(增刊):1~6 (4)“低品位”资源: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中,约 5 No 4 2006 ChinaPetroleumExploration C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www.cnkinet
油地质资源为50.9×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为6.70× 1012m 3,剩余油气资源丰富。近几年不仅在塔里木盆地 发现了塔河—轮南大油田,在四川盆地也发现了盆地 最大的气田,勘探实践表明,海相碳酸盐岩勘探领域已 成为我国陆上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 3.2未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尽管我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工作,但 由于受地表环境和地下地质条件的限制,加上勘探技 术的制约,目前的油气勘探工作多数集中在油气地质 条件相对清楚的10余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中,而在诸如 南海南部海域、南海北部深水海域以及青藏地区、南方 海相碳酸盐岩和华北古生界等新区、新领域尚未给予 充分的研究和勘探,勘探发现新储量的潜力和机会很 大。我国未来油气勘探主要有以下4个新的领域: (1)青藏地区:特提斯构造域是世界上油气最为富 集的地区,青藏高原作为其东段的主体在构造演化上 密切相关。全国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表明,青藏地区的 石油地质资源量为69.61 × 108t,可采资源量为14 × 108t,92%以上的石油资源分布于海相盆地中,其中羌 塘盆地资源量占了总量的73%。综合分析认为,羌塘盆 地中部,包括南北羌塘坳陷的中东部及中央潜伏隆起, 保存了多套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圈闭发育,处于成熟烃 源岩范围之内,白云岩储层发育,保存条件最好,成藏 条件配置较好,是盆地最有利的油气远景区。 (2)南海深水区:南海南部海域,有丰富的油气资 源,周边国家已经在我国传统的疆域范围内发现了大 量的油气田。一旦获得突破,将对我国石油储量和产量 增长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3)海相碳酸盐岩:据现有资料可将我国东部碳酸 盐岩分为华北和南方两个区域。华北碳酸盐岩作为潜 山他源(新生古储)型油气藏的储层广泛分布于渤海湾 盆地的各坳陷中,但作为自源型油气藏被发现的较少。 据初步估算,碳酸盐岩石油远景资源量在20×108(不t 包括他源和混源)以上,资源潜力非常可观。新一轮油 气地质资源评价认为,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石油远 景资源量为3.26×108t,地质资源量为1.89×108t。 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南方地区勘探取得了新的突破之后, 认为南方地区石油远景资源量为6.05×108t,地质资 源量为1.89×108t。 (4)“低品位”资源: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中,约 有15%左右的储量属于低品位储量。从近几年勘探发 现的储量品位看,新增的探明石油储量中,低品位储量 已经占探明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 势。可以预见,低品位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利用是我 国未来石油工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开发利用好这 些低品位资源,对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实现油气资源的 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上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取得 突破、实现资源战略接替的基础,也是油气储量和产量 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 结 论 (1)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尽管经历了几十年的 勘探,资源的探明程度并不高,剩余油气资源潜力还很 大。但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分布具有较强的不均衡性, 剩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 多斯、准噶尔、羌塘、珠江口、措勤等八大含油气盆地, 剩余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于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 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和琼东南等八大含油气盆地。 (2) 主要含油气盆地在未来储量增长中占有重要地 位,深化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探是保障全国储量增长的 根本,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中新区、新领 域和新类型的勘探,不断发现新的接替领域和层系,寻 找更多的优质储量。 (3)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质量变差,分布于深层、 隐蔽目标以及沙漠、戈壁、黄土塬和山地等复杂环境下 的资源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加,低渗透、特低渗透和重质 油等低品位资源所占份量增大。因此,未来我国的油气 勘探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促进低品位油气资源的勘 探开发和利用。 (4)南海海域和青藏是我国目前剩余资源最多、勘 探程度最低的地区,一旦获得突破,对我国石油储量和 产量增长将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国家应协调外交、能 源和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积极推进南海的资源勘探 和开发,其次要积极开展西藏地区试验性勘探开发工 作,查清资源,积累高原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经验。 参考文献 [1] 贾承造,赵政璋,赵文智,等. 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 资源与勘探潜力. 石油学报,2005,26(增刊):1~6 瞿辉等: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领域 5 No.4 2006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