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相关分析 2 7 8 9 AD BCDE ABC ABE BCDE ABD ADAD ABD BCDE 题 16 18 答 ABE ABE ABE ABC ABE AB DE ABE CD ABCDE 21 * ABD ABCDE AC ACDE ABC ABCDE AB ACD AD ABC 31 33 34 35 40 号 ABCDE ACDE BE ACD CD ADE ABE ACE CD 案题号答案 ABDE 专业 姓名: 学号: 1、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A、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 B、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 C、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 D、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 E、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均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无关 2、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有( 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 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 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是介于0-1之间的数 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 A、编制相关表 绘制相关图
第七章 相关分析 专业: 姓名: 学号: 1、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 A、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 B、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 C、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 D、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 E、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均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无关 2、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有( )。 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 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 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是介于 0-1 之间的数 3、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 ) A、编制相关表 B、绘制相关图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AD BCDE ABC ABE BCDE ABD AD AD ABD BCDE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ABE ABE ABE ABC ABE AB DE ABE CD ABCDE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ABD ABCDE AC ACDE ABC ABCDE AB ACD AD ABC 题 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 案 ABCDE ACDE BE ACD CD ADE ABE ACE CD BE 题 号 41 42 答 案 CD ABDE
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 计算估计标准误 E、配合回归方程 4、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是()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 5、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 A、圆的半径长度和周长的关系 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 C、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 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 6、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 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C、国民收入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7、相关系数是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完全不相关 B、高度相关 C、低度相关 D、不相关 E、显著相关 8、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则这两个变量是() 负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不相关 完全相关关系 E、不完全相关关系 9、回归分析的特点有() 、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 B、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C、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D、因变量是随机的
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 D、计算估计标准误 E、配合回归方程 4、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是( )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 5、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 ) A、圆的半径长度和周长的关系 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 C、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 E、 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 6、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 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 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C、国民收入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7、相关系数是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A、完全不相关 B、高度相关 C、低度相关 D、不相关 E、显著相关 8、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则这两个变量是( ) A、负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不相关 D、完全相关关系 E、不完全相关关系 9、回归分析的特点有( ) A、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 B、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C、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D、因变量是随机的
E、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 10、直线回归分析中( 、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线性相关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ll、在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 A、必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即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B、回归系数既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C、一个回归方程既可以由自变量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也可以由因变量的值计算自变量的值 D、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E、两个变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程度显著 12、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 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 13、计算相关系数时,() A、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B、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 C、相关的两个变量,一个是随机的,一个是对等的 D、可以计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两个相关系数 E、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14、直线回归分析中,( A、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 B、根据回归系数可以判定相关的方向 C、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D、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E、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个变量也只能求得一个回归直线方程 15、进行相关分析时按相关程度可分为( A、完全相关 B、不完全相关 C、线性相关 D、非线性相关 E、不相关
E、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 10、直线回归分析中( ) A、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线性相关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11、在直线回归方程 yc=a+bx 中( ) A、必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即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B、回归系数既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C、一个回归方程既可以由自变量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也可以由因变量的值计算自变量的值 D、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E、两个变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程度显著 12、直线回归方程 yc=a+bx 中的 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 ) 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 13、计算相关系数时,( ) A、 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B、 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 C、 相关的两个变量,一个是随机的,一个是对等的 D、 可以计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两个相关系数 E、 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14、直线回归分析中,( ) A、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 B、根据回归系数可以判定相关的方向 C、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D、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E、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个变量也只能求得一个回归直线方程 15、进行相关分析时按相关程度可分为( ) A、完全相关 B、不完全相关 C、线性相关 D、非线性相关 E、不相关
16、相关系数等于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可能完全不相关 能是曲线相关 C、高度相关 D、中度相关 E、以上四个都不对 17、已知∑(x-X尸2是∑y-y)2的两倍,并已知∑(x-X)(y-y)是∑(y-y)2的1.2倍, 则相关系数r的值为( 0.5 B、0.6 C、不能计算 1.2 E、0.6 √2 18、相关系数() A、是测定直线相关密切程度的一个统计指标 B、可以按积差法定义公式计算 C、取值范围在实数0-1之间 D、根据其值大小可以判定相关方向 E、不管用哪一个公式,计算的结果应该一致 19、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具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变量一定不是相关关系 B、只要相关系数较大,两变量就一定存在密切关系 C、相关关系的符号可以说明两变量相互关系的方向 D、样本相关系数和总体相关系数之间存在抽样误差 E、不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一定不存在相互关系 20、下列各组变量之间属于相关关系的有( 、家庭收入与支出 B、人口数与消费品的需求量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 E、我国农村劳动力人数与粮食生产总量 21、相关关系的主要特征有( 、现象间确实存在着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数值是不确定的 C、现象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数值是确定的
16、相关系数等于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 A、可能完全不相关 B、可能是曲线相关 C、高度相关 D、中度相关 E、以上四个都不对 17、已知∑(x- x ) 2 是∑y-y ) 2 的两倍,并已知∑(x- x ) (y-y ) 是∑(y-y ) 2 的 1.2 倍, 则相关系数 r 的值为( ) A、0.5 B、0.6 C、不能计算 D、 2 1.2 E、0.6 2 18、相关系数( ) A、 是测定直线相关密切程度的一个统计指标 B、 可以按积差法定义公式计算 C、 取值范围在实数 0—1 之间 D、 根据其值大小可以判定相关方向 E、 不管用哪一个公式,计算的结果应该一致 19、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具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变量一定不是相关关系 B、只要相关系数较大,两变量就一定存在密切关系 C、相关关系的符号可以说明两变量相互关系的方向 D、样本相关系数和总体相关系数之间存在抽样误差 E、不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一定不存在相互关系 20、下列各组变量之间属于相关关系的有( ) A、家庭收入与支出 B、人口数与消费品的需求量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 E、我国农村劳动力人数与粮食生产总量 21、相关关系的主要特征有( ) A、现象间确实存在着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数值是不确定的 C、现象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数值是确定的
D、相关关系不同于函数关系 E、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一种 22、可用于判断相关关系的方法常有( 相关表 B、相关图 C、散点图 D、回归方程 E、回归系数 23、下列属于正相关的有( 、一个变量的值增加,另一个变量的值也随之增加 B、一个变量的值增加,另一个变量的减少 C、一个变量的值减少,另一个变量的值也随之减少 D、一个变量的值减少,另一个变量的值却增加 E、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值不变 24、若散点图中所有的点都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不平行于X轴,也不平行于Y轴)上,则 两个变量( 、是函数关系 相关系数等于0 C、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等于1 D、属于完全相关 相关系数等于回归系数 25、相关系数有如下特点( A、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只有一个相关系数 B、相关系数有正负号,反映正相关或负相关 C、对于全面统计资料,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D、对于非全面统计资料,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E、对于非全面统计资料,两个变量中只有一个是随机的 26、相关分析的意义在于( 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 B、测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C、判断相关关系的形式 配合相关关系的方程式 E、进行统计预测或推断 27、同龄人身高与体重的关系是( 单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复相关关系 D、负相关关系
D、相关关系不同于函数关系 E、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一种 22、可用于判断相关关系的方法常有( ) A、相关表 B、相关图 C、散点图 D、回归方程 E、回归系数 23、下列属于正相关的有( ) A、一个变量的值增加,另一个变量的值也随之增加 B、一个变量的值增加,另一个变量的减少 C、一个变量的值减少,另一个变量的值也随之减少 D、一个变量的值减少,另一个变量的值却增加 E、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值不变 24、若散点图中所有的点都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不平行于 X 轴,也不平行于 Y 轴)上,则 两个变量( ) A、是函数关系 B、相关系数等于 0 C、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等于 1 D、属于完全相关 E、相关系数等于回归系数 25、相关系数有如下特点( ) A、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只有一个相关系数 B、相关系数有正负号,反映正相关或负相关 C、对于全面统计资料,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D、对于非全面统计资料,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E、对于非全面统计资料,两个变量中只有一个是随机的 26、相关分析的意义在于( ) A、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 B、测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C、判断相关关系的形式 D、配合相关关系的方程式 E、进行统计预测或推断 27、同龄人身高与体重的关系是( ) A、单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复相关关系 D、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