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玉筋鱼亚目 体长形,稍侧扁。无鳞或具小圆鳞。下颌较上颌长。鳃孔很宽。前 颌骨能伸缩。背鳍长,均为鳍条,无腹鳍。 11、刺尾鱼亚目 皮肤坚韧,被细小而粗糙鳞片。尾柄常具棘刺。鳃盖膜与峡部相连。 12、鱼印 亚目 第一背鳍特化为一个长椭圆形的吸盘,位头背侧。第二背鳍及臀鳍均 无鳍棘。腹鳍胸位。鳞小,圆鳞。 13、棘鳅亚目 体长似鳗。口裂上缘由前颌骨组成。鳃孔小。背鳍有许多游离的鳍棘。 臀鳍 1-III。无腹鳍。 14、攀鲈亚目 下颌略突出。上、下颌及犁骨有细齿。鳃盖骨有强锯齿或无锯齿。鳃 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具鳃上器官。背、臀鳍基底长。 15、微体鱼亚目 体小型。幼态成熟鱼。具前肾。体透明。 鲈亚目,科的检索表 1(66)体每侧各有侧线 1 条。 2(65)腹鳍胸位,头部不被骨板。 3(64)口中等大;齿一般不强大。 4(59)左右下咽骨不愈合。 5(58)体不延长呈带状;背鳍与臀鳍不与尾鳍相连。 6(55)后颞骨不与颅骨相接。 7(54)颏部无二枚长须。 8(35)上颌骨一般不为眶前骨所掩盖。 9(16)臀鳍棘 3。 10(15)腹部无发光腺体。 11(14)鳞不坚厚粗糙。 12(13)背鳍棘 7 或 8.尖吻鲈科 Latidae 13(12)背鳍棘一般 9 以上,如为 7-8,则尾鳍不圆或前鳃盖骨隅角无大棘. .鳍科 Serranidae
10、玉筋鱼亚目 体长形,稍侧扁。无鳞或具小圆鳞。下颌较上颌长。鳃孔很宽。前 颌骨能伸缩。背鳍长,均为鳍条,无腹鳍。 11、刺尾鱼亚目 皮肤坚韧,被细小而粗糙鳞片。尾柄常具棘刺。鳃盖膜与峡部相连。 12、鱼印 亚目 第一背鳍特化为一个长椭圆形的吸盘,位头背侧。第二背鳍及臀鳍均 无鳍棘。腹鳍胸位。鳞小,圆鳞。 13、棘鳅亚目 体长似鳗。口裂上缘由前颌骨组成。鳃孔小。背鳍有许多游离的鳍棘。 臀鳍 1-III。无腹鳍。 14、攀鲈亚目 下颌略突出。上、下颌及犁骨有细齿。鳃盖骨有强锯齿或无锯齿。鳃 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具鳃上器官。背、臀鳍基底长。 15、微体鱼亚目 体小型。幼态成熟鱼。具前肾。体透明。 鲈亚目,科的检索表 1(66)体每侧各有侧线 1 条。 2(65)腹鳍胸位,头部不被骨板。 3(64)口中等大;齿一般不强大。 4(59)左右下咽骨不愈合。 5(58)体不延长呈带状;背鳍与臀鳍不与尾鳍相连。 6(55)后颞骨不与颅骨相接。 7(54)颏部无二枚长须。 8(35)上颌骨一般不为眶前骨所掩盖。 9(16)臀鳍棘 3。 10(15)腹部无发光腺体。 11(14)鳞不坚厚粗糙。 12(13)背鳍棘 7 或 8.尖吻鲈科 Latidae 13(12)背鳍棘一般 9 以上,如为 7-8,则尾鳍不圆或前鳃盖骨隅角无大棘. .鳍科 Serranidae
14(11)鳞坚厚粗糙.大眼鲷科 Priacanthidae 15(10)腹部具发光腺体.发光鲷科 Acropomidae 16(9)臀鳍棘 1 或 2。 17(26)尾柄通常较宽,体一般被栉鳞。 18(25)背鳍分离或有深凹刻,头不钝圆。 19(24)体长椭圆形。 20(21)第一背鳍棘多于 10.鲈科 Percidea 21(20)第一背鳍 6-9。 22(23)第十背鳍条 7-10.天竺鲷科 Apogonidae 23(22)第二背鳍条 20-22.乳香鱼科 L actariidae .乳香鱼 Lactarius lactarins(Bloch et Schneider) 24(19)体细长梭形.鲑科 Sillaginidae 25(18)两背鳍相连且无缺刻;头钝圆,近方形.方头鱼科 Branchiostegidae 26(17)尾柄细狭,体一般被圆鳞。 27(32)前颌骨能向前伸出。 28(31)有腹鳍。 29(30)臀鳍前方有 2 枚游离棘.鱼参 科 Carangidae 30(29)臀鳍前方无游离棘.眼镜鱼科 Menidae .眼镜鱼 Mene maculata ( Bloch et Schneider) 31(28)无腹鳍(小鱼有).乌鲳科 Formionidae .乌鲳 Formio niger(Bloch) 32(27)前颌骨不能向前伸出。 33(34)背鳍有分离的鳍棘,始于眼上方.军曹鱼科Rachycentridae .军曹鱼 Rachycentron canadum (Linnaeus) 34(33)背鳍无棘,很长,始于眼上方.鱼其 鳅科 Coryphaenidae 35(8)上颌骨一般被眶前骨所掩盖。 36(37)臀鳍棘 2;头具粘液腔.石首鱼科 Seienidae
14(11)鳞坚厚粗糙.大眼鲷科 Priacanthidae 15(10)腹部具发光腺体.发光鲷科 Acropomidae 16(9)臀鳍棘 1 或 2。 17(26)尾柄通常较宽,体一般被栉鳞。 18(25)背鳍分离或有深凹刻,头不钝圆。 19(24)体长椭圆形。 20(21)第一背鳍棘多于 10.鲈科 Percidea 21(20)第一背鳍 6-9。 22(23)第十背鳍条 7-10.天竺鲷科 Apogonidae 23(22)第二背鳍条 20-22.乳香鱼科 L actariidae .乳香鱼 Lactarius lactarins(Bloch et Schneider) 24(19)体细长梭形.鲑科 Sillaginidae 25(18)两背鳍相连且无缺刻;头钝圆,近方形.方头鱼科 Branchiostegidae 26(17)尾柄细狭,体一般被圆鳞。 27(32)前颌骨能向前伸出。 28(31)有腹鳍。 29(30)臀鳍前方有 2 枚游离棘.鱼参 科 Carangidae 30(29)臀鳍前方无游离棘.眼镜鱼科 Menidae .眼镜鱼 Mene maculata ( Bloch et Schneider) 31(28)无腹鳍(小鱼有).乌鲳科 Formionidae .乌鲳 Formio niger(Bloch) 32(27)前颌骨不能向前伸出。 33(34)背鳍有分离的鳍棘,始于眼上方.军曹鱼科Rachycentridae .军曹鱼 Rachycentron canadum (Linnaeus) 34(33)背鳍无棘,很长,始于眼上方.鱼其 鳅科 Coryphaenidae 35(8)上颌骨一般被眶前骨所掩盖。 36(37)臀鳍棘 2;头具粘液腔.石首鱼科 Seienidae
37(36)臀鳍棘 3(个别 6)。 38(41)口能向上向下或向前伸出。 39(40)体被小圆鳞;背鳍有 7-8 棘,16-17 鳍条.鲾科 Leiognathidae 40(39)体被较大圆鳞;背鳍有 9-10 棘,9-15 鳍条.银鲈科 Gerridae 41(38)口几不能伸出。 42(43)侧线上方鳞片一般斜行;犁骨与腭骨通常有齿.笛鲷科 Lutjanidae 43(42)侧线上方鳞片不斜行,犁骨与腭骨一般无齿。 44(47)两颌侧方一般具臼齿。 45(46)颊部与头顶具鳞;吻钝.鲷科 Sparidae 46(45)夹部与头顶无鳞;吻部长.裸颊鲷科 Lethrinidae 47(44)两颌侧方无臼齿。 48(49)体一般较高;尾鳍圆形;臀鳍第三棘粗大.松鲷科 Lobotidae .松鲷 Lobotes surinamensis(Bloch) 49(48)体通常不高。 50(51)两颌前方具圆锥形犬牙.金线鱼科 Nemipteridae 51(50)两颌前方无圆锥形犬牙。 52(53)后颞骨及匙骨后上角裸露,边缘具锯齿.鯻科 Theraponidae 53(52)事颞骨及题骨后上角不裸露,颏部具孔或中央沟.石鲈科 Pomadasyidae 54(7)颊部具 2 枚长须.羊鱼科 Mullidae 55(6)后颞骨与颅骨固结;背鳍前有 1 向前倒卧棘。 56(57)胸鳍长呈镰刀状;体被中大圆鳞;臀鳍具 3 鳍棘.鸡笼鲳科 Drepanidae 57(56)胸鳍短,圆形;体被细小栉鳞;臀鳍具 4 鳍棘.金钱鱼科 Scatophagidae .金钱鱼 Scatophagus argus (Linnaeus) 58(5)体延长呈带状;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赤刀鱼科 Cepolidae 59(4)左右下咽骨愈合。 60(63)头部每侧鼻孔 2 个。 61(62)臀鳍鳍条 25 以上.海鲫科 Embiotocidae
37(36)臀鳍棘 3(个别 6)。 38(41)口能向上向下或向前伸出。 39(40)体被小圆鳞;背鳍有 7-8 棘,16-17 鳍条.鲾科 Leiognathidae 40(39)体被较大圆鳞;背鳍有 9-10 棘,9-15 鳍条.银鲈科 Gerridae 41(38)口几不能伸出。 42(43)侧线上方鳞片一般斜行;犁骨与腭骨通常有齿.笛鲷科 Lutjanidae 43(42)侧线上方鳞片不斜行,犁骨与腭骨一般无齿。 44(47)两颌侧方一般具臼齿。 45(46)颊部与头顶具鳞;吻钝.鲷科 Sparidae 46(45)夹部与头顶无鳞;吻部长.裸颊鲷科 Lethrinidae 47(44)两颌侧方无臼齿。 48(49)体一般较高;尾鳍圆形;臀鳍第三棘粗大.松鲷科 Lobotidae .松鲷 Lobotes surinamensis(Bloch) 49(48)体通常不高。 50(51)两颌前方具圆锥形犬牙.金线鱼科 Nemipteridae 51(50)两颌前方无圆锥形犬牙。 52(53)后颞骨及匙骨后上角裸露,边缘具锯齿.鯻科 Theraponidae 53(52)事颞骨及题骨后上角不裸露,颏部具孔或中央沟.石鲈科 Pomadasyidae 54(7)颊部具 2 枚长须.羊鱼科 Mullidae 55(6)后颞骨与颅骨固结;背鳍前有 1 向前倒卧棘。 56(57)胸鳍长呈镰刀状;体被中大圆鳞;臀鳍具 3 鳍棘.鸡笼鲳科 Drepanidae 57(56)胸鳍短,圆形;体被细小栉鳞;臀鳍具 4 鳍棘.金钱鱼科 Scatophagidae .金钱鱼 Scatophagus argus (Linnaeus) 58(5)体延长呈带状;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赤刀鱼科 Cepolidae 59(4)左右下咽骨愈合。 60(63)头部每侧鼻孔 2 个。 61(62)臀鳍鳍条 25 以上.海鲫科 Embiotocidae
.海鲫 Ditrema temmincki Bleeker 62(61)臀鳍条 25 以下;口能伸缩,或前颌骨与上颌骨固结.隆头鱼科 Labridae 63(60)头部每侧鼻孔1个;背鳍14-17鳍棘,臀鳍3-8鳍棘.丽鲷科Cichlidae .罗非鱼 Oreochromis mossamnbica Pelers 64(3)口大,齿一般强大,侧线完全,位体侧中部;体长形,背鳍 1 或 2 个;眶前 骨无棘.拟鲈科 Parapercidae 65(2)腹鳍喉位;头部宽大,部分被硬骨板.鰧科 Uranoscopidae 66 (1)体每侧侧线 2 条.鳄齿鱼科 Champsodontidae 鲈亚目科的主要分类特征 1、尖吻鲈科 背鳍 2 个,连续或稍分离;具 7-8 鳍棘,10-15 鳍条,臀鳍 III-8-13,尾 鳍圆形。 2、鱼旨 科 前鳃盖骨一般具锯齿,鳃盖骨具扁平棘 1-3,鳃盖条 5-8,背鳍棘一般 9 以 上,如为 7-8,则尾鳍不圆或前鳃盖骨隅角无大棘。 3、大眼鲷科 鳞小,坚厚粗糙,吻短;眼巨大,约达头长之半,背鳍连续,具鳍棘 10,棘可倒卧于背沟中,鳍条 11-15,臀鳍具强大鳍棘 3 。 4、发光鲷科 具弱栉鳞,易脱落,肛门前位,位两腹鳍之间,胸部腹中央有一黄色 U 形发光体,埋于皮下。 5、鲈科 体被栉鳞,鳃膜不与峡部相连,鳃条骨 6-8,臀鳍常有 1-2 鳍棘,腹鳍 1-5, 胸位,尾鳍叉形。 6、天竺鲷科 体长椭圆形,背鳍 2 个,分离。第一背鳍棘 6-9,第二背鳍 I-7-10。 7、乳香鱼科 体被薄圆鳞,易脱落,侧线鳞较大,感觉管显著,第二背鳍鳍条 20-22; 臀鳍鳍条 25-28。 8、鱼喜 科 体长,近圆柱状,被小栉鳞,口小,吻钝尖,第二背鳍与臀鳍基底,15-27 鳍条。 9、方头鱼科 头钝圆,近方形,两背鳍相连无缺刻,背鳍 II-15,臀鳍 II-12,尾鳍截
.海鲫 Ditrema temmincki Bleeker 62(61)臀鳍条 25 以下;口能伸缩,或前颌骨与上颌骨固结.隆头鱼科 Labridae 63(60)头部每侧鼻孔1个;背鳍14-17鳍棘,臀鳍3-8鳍棘.丽鲷科Cichlidae .罗非鱼 Oreochromis mossamnbica Pelers 64(3)口大,齿一般强大,侧线完全,位体侧中部;体长形,背鳍 1 或 2 个;眶前 骨无棘.拟鲈科 Parapercidae 65(2)腹鳍喉位;头部宽大,部分被硬骨板.鰧科 Uranoscopidae 66 (1)体每侧侧线 2 条.鳄齿鱼科 Champsodontidae 鲈亚目科的主要分类特征 1、尖吻鲈科 背鳍 2 个,连续或稍分离;具 7-8 鳍棘,10-15 鳍条,臀鳍 III-8-13,尾 鳍圆形。 2、鱼旨 科 前鳃盖骨一般具锯齿,鳃盖骨具扁平棘 1-3,鳃盖条 5-8,背鳍棘一般 9 以 上,如为 7-8,则尾鳍不圆或前鳃盖骨隅角无大棘。 3、大眼鲷科 鳞小,坚厚粗糙,吻短;眼巨大,约达头长之半,背鳍连续,具鳍棘 10,棘可倒卧于背沟中,鳍条 11-15,臀鳍具强大鳍棘 3 。 4、发光鲷科 具弱栉鳞,易脱落,肛门前位,位两腹鳍之间,胸部腹中央有一黄色 U 形发光体,埋于皮下。 5、鲈科 体被栉鳞,鳃膜不与峡部相连,鳃条骨 6-8,臀鳍常有 1-2 鳍棘,腹鳍 1-5, 胸位,尾鳍叉形。 6、天竺鲷科 体长椭圆形,背鳍 2 个,分离。第一背鳍棘 6-9,第二背鳍 I-7-10。 7、乳香鱼科 体被薄圆鳞,易脱落,侧线鳞较大,感觉管显著,第二背鳍鳍条 20-22; 臀鳍鳍条 25-28。 8、鱼喜 科 体长,近圆柱状,被小栉鳞,口小,吻钝尖,第二背鳍与臀鳍基底,15-27 鳍条。 9、方头鱼科 头钝圆,近方形,两背鳍相连无缺刻,背鳍 II-15,臀鳍 II-12,尾鳍截
形或分叉。 10、鱼参 科 头体侧扁,尾柄细,前颌骨一般能伸缩,体被小圆鳞或鳞呈退化状,有 时侧线全部或部分被骨质棱鳞,臀鳍前方有 2 枚游离棘。 11、眼镜鱼科 体甚侧扁,几呈三角形,腹部轮廓凸出度极大,腹缘薄锐如刀锋,口 小,几垂直,前颌骨能向上伸缩腹鳍细长。 12、乌鲳科 体侧扁卵圆形,鳞小,侧线鳞在尾柄处较大具棘,各棘连成一隆起嵴。 胸鳍长,镰刀形。 13、军曹鱼科 体延长近圆筒形,尾部渐细小,前颌骨不能伸缩,第一背鳍 6-9 鳍棘, 短粗而分离,可收纳背沟中。第二背鳍基底长。臀鳍 II-23-26。 14、鱼其 鳅科 体延长侧扁,圆鳞细小,背鳍 1 个,无鳍棘,起始于眼的后上方,几 占背缘全长,尾鳍分叉深。 15、石首鱼科 额骨及前鳃盖骨粘液腔发达,吻孔 4-6 个,颏孔 2-6 个。上颌骨被眶 前骨掩盖,背鳍一般连续,臀鳍具 2 鳍棘,鳔常具侧枝,耳石大型。 16、鰏科 口小,伸出时形成一向上、向前或向下的口管。体被小圆鳞,背鳍鳍棘 7-8, 鳍条 16-27。 17、银鲈科 口能向前和向下伸出。背鳍鳍棘 9-10,鳍条 10-15。 18、笛鲷科 颊部与鳃盖部一般被鳞,侧线上方鳞片一般斜行,犁骨与腭骨通常具齿, 背鳍鳍棘 8-12,可折叠背沟中,臀鳍鳍棘 3。 19、鲷科 体侧扁,背缘圆凸,两侧齿为臼齿状或颗粒状,腭骨及舌上均无齿。背鳍 连续无缺刻,鳍棘 10-13,臀鳍鳍棘 3,以第二鳍棘最强。 20、裸颊鲷科 体被中大栉鳞。头部只鳃盖骨具鳞,前鳃盖骨及其余部分皆裸露无鳞, 吻尖长,两颌近缝合处有犬齿,有些成鱼侧齿呈臼齿状。 21、松鲷科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背鳍连续,鳍棘 12-13。尾鳍圆形,臀鳍第三 棘粗大。 22、金钱鱼科 两颌前端数齿呈犬齿状,两侧齿细尖。背鳍连续无缺刻,具 10 鳍棘, 臀鳍鳍棘 3,较细弱,腹鳍第一鳍条及尾鳍上叶或上下叶末端常丝状延长。 23、鱼剌 科 体被小栉鳞,鳃盖骨常具 1 强棘,匙骨上侧角圆形突出,具锯齿;后颞
形或分叉。 10、鱼参 科 头体侧扁,尾柄细,前颌骨一般能伸缩,体被小圆鳞或鳞呈退化状,有 时侧线全部或部分被骨质棱鳞,臀鳍前方有 2 枚游离棘。 11、眼镜鱼科 体甚侧扁,几呈三角形,腹部轮廓凸出度极大,腹缘薄锐如刀锋,口 小,几垂直,前颌骨能向上伸缩腹鳍细长。 12、乌鲳科 体侧扁卵圆形,鳞小,侧线鳞在尾柄处较大具棘,各棘连成一隆起嵴。 胸鳍长,镰刀形。 13、军曹鱼科 体延长近圆筒形,尾部渐细小,前颌骨不能伸缩,第一背鳍 6-9 鳍棘, 短粗而分离,可收纳背沟中。第二背鳍基底长。臀鳍 II-23-26。 14、鱼其 鳅科 体延长侧扁,圆鳞细小,背鳍 1 个,无鳍棘,起始于眼的后上方,几 占背缘全长,尾鳍分叉深。 15、石首鱼科 额骨及前鳃盖骨粘液腔发达,吻孔 4-6 个,颏孔 2-6 个。上颌骨被眶 前骨掩盖,背鳍一般连续,臀鳍具 2 鳍棘,鳔常具侧枝,耳石大型。 16、鰏科 口小,伸出时形成一向上、向前或向下的口管。体被小圆鳞,背鳍鳍棘 7-8, 鳍条 16-27。 17、银鲈科 口能向前和向下伸出。背鳍鳍棘 9-10,鳍条 10-15。 18、笛鲷科 颊部与鳃盖部一般被鳞,侧线上方鳞片一般斜行,犁骨与腭骨通常具齿, 背鳍鳍棘 8-12,可折叠背沟中,臀鳍鳍棘 3。 19、鲷科 体侧扁,背缘圆凸,两侧齿为臼齿状或颗粒状,腭骨及舌上均无齿。背鳍 连续无缺刻,鳍棘 10-13,臀鳍鳍棘 3,以第二鳍棘最强。 20、裸颊鲷科 体被中大栉鳞。头部只鳃盖骨具鳞,前鳃盖骨及其余部分皆裸露无鳞, 吻尖长,两颌近缝合处有犬齿,有些成鱼侧齿呈臼齿状。 21、松鲷科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背鳍连续,鳍棘 12-13。尾鳍圆形,臀鳍第三 棘粗大。 22、金钱鱼科 两颌前端数齿呈犬齿状,两侧齿细尖。背鳍连续无缺刻,具 10 鳍棘, 臀鳍鳍棘 3,较细弱,腹鳍第一鳍条及尾鳍上叶或上下叶末端常丝状延长。 23、鱼剌 科 体被小栉鳞,鳃盖骨常具 1 强棘,匙骨上侧角圆形突出,具锯齿;后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