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是安全技术核心 以数据加密、用户以证为基础的开放型网络安全 保障技术,可望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最终的、一 体化解决方案 >利用加密技术来保护网络系统中包括用户数据在内的 所有数据流,在不对网络环境作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从 根本上解决网络服务中的可用性和信息的完整性这两大 要求。 >不需要网络拓扑结构的支持,在数据传输中不对所经 的网络的安全有要求,实现网络通信过程端到端的安全 保障。 >目前的防火墙系统都支持基于密码技术的私有虚拟网 (virtual private network),可以说密码是任何安全技 术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11
11 以数据加密、用户认证为基础的开放型网络安全 保障技术,可望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最终的、一 体化解决方案。 ➢利用加密技术来保护网络系统中包括用户数据在内的 所有数据流,在不对网络环境作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从 根本上解决网络服务中的可用性和信息的完整性这两大 要求。 ➢不需要网络拓扑结构的支持,在数据传输中不对所经 的网络的安全有要求,实现网络通信过程端到端的安全 保障。 ➢目前的防火墙系统都支持基于密码技术的私有虚拟网 (virtual private network),可以说密码是任何安全技 术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1)密码是安全技术核心
举例:保险柜 保护珍贵的物品或机要的信息通常可 以借助一个保险库,例如银行的金库。 保险柜中的每一件东西是以物理的方式 进行保护的,只有授权者用钥匙或输入 相应的组合密码才能打开库房的门。 安全要求较高的地方,保险柜的需要多 把门锁并按“分权原则”进行管理,即 由多人分别掌管不同的钥匙,当至少两 个以上的授权人同时在场,才能打开保 险库。 12
12 举例:保险柜 保护珍贵的物品或机要的信息通常可 以借助一个保险库,例如银行的金库。 保险柜中的每一件东西是以物理的方式 进行保护的,只有授权者用钥匙或输入 相应的组合密码才能打开库房的门。 安全要求较高的地方,保险柜的需要多 把门锁并按“分权原则”进行管理,即 由多人分别掌管不同的钥匙,当至少两 个以上的授权人同时在场,才能打开保 险库
举例:纸币 纸币的安全问题,则完全属于不同的类 型。此时,钞票安全的关键是真实性的 鉴别,而不在于是否保密,因为钞票决 不允许被任何形式的伪造和更改。 防伪:精制的版刻画面、水印、特制 的金属丝线、隐藏在画面内的微写以及 各种其它标记 .. 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来验证。安全性 好的货币,其防伪检验措施应简洁而有 效,用户能较容易掌握。 13
13 举例:纸币 纸币的安全问题,则完全属于不同的类 型。此时,钞票安全的关键是真实性的 鉴别,而不在于是否保密,因为钞票决 不允许被任何形式的伪造和更改。 防伪:精制的版刻画面、水印、特制 的金属丝线、隐藏在画面内的微写以及 各种其它标记…, 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来验证。安全性 好的货币,其防伪检验措施应简洁而有 效,用户能较容易掌握
(2)安全机制的特点 传统的安全机制有两个特点: >安全性基于不可更改的物理标记不论是 保险库的钥匙还是纸币上的水印,它们基本 上是保持不变的。正是标记的不可更改,才 使检验系统真实性成为可能。 > 安全性有时依赖于众所周知的特征。为 了保险库的安全,对钥匙和组合密码要求保 密;但纸币上标识其真伪的各种记号应做到 尽人皆知,这样才便于人们检验钞票的真伪。 14
14 传统的安全机制有两个特点: ➢ 安全性基于不可更改的物理标记不论是 保险库的钥匙还是纸币上的水印,它们基本 上是保持不变的。正是标记的不可更改,才 使检验系统真实性成为可能。 ➢ 安全性有时依赖于众所周知的特征。为 了保险库的安全,对钥匙和组合密码要求保 密;但纸币上标识其真伪的各种记号应做到 尽人皆知,这样才便于人们检验钞票的真伪。 (2)安全机制的特点
(2)安全机制的特点 问题:系统的安全取决于物理标记的不可复制 及人们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和经验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专家所掌握的绝技很快成为 大众技术,“不可复制”的东西会一再地被复制出 来。 >如果一个系统的安全基本上依赖于经验这类人为 的因素,这样的安全是靠不住的,也是很危险的。 密码学所追求的安全,是一种客观的、可以 被证明的安全。也就是: 安全性不仅仅建立在静止不变的物理特征上; > >安全判别不能只凭经验,还要能逻辑地证明 >无限制的安全强度。 15
15 问题:系统的安全取决于物理标记的不可复制 及人们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和经验。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专家所掌握的绝技很快成为 大众技术,“不可复制”的东西会一再地被复制出 来。 ➢如果一个系统的安全基本上依赖于经验这类人为 的因素,这样的安全是靠不住的,也是很危险的。 密码学所追求的安全,是一种客观的、可以 被证明的安全。也就是: ➢安全性不仅仅建立在静止不变的物理特征上; ➢安全判别不能只凭经验,还要能逻辑地证明 ➢无限制的安全强度。 (2)安全机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