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 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 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 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 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 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 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 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 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 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 力求有创意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 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 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 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第四学段(7~9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能较熟练地运 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 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 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 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 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 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 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段)。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 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 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 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 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 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 (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 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 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 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 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 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査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 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 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 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 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 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 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 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 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 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 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 作。 (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 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 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 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 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 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 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 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 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 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 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 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