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热程度的划分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可分为 回低热 37.5℃~37.9℃如:结核病 ⊙中等热 38.0℃~38.9℃如:一般感染 O高热 39.0℃~40.9℃如:急性感染 回超高热 41℃以上如:中暑 ⑧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一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3.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42 nUy2369. 调定点突然升高 特 点: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41 上升形式:有骤升和渐升两种形式 40 体温℃) 39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 38 畏寒 寒战 37 谢增强 血信收宿 36 0 2 时间()
3.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42 0帆帆S69.@@i 调定点突然升高 特 点: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41 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 40 体温℃) 33 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异 临床表现: 38 赛战 热性面容、皮肤潮红灼热、呼 代谢增强 37 血管收缩 吸和心率加快、头痛头晕甚至惊厥 36 昏迷 0 1 2 3 时间)
3.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42 0M2369.C⊙ 调淀点突然升高 特 点:散热大于产热 41 体温恢复正常 40 体温℃ 发汗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39 血管舒张 临床表现:大量出汗 38 寒战 谢增强 皮肤温度降低 37 血管收缩 36 2 3 4 时间()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特点 产热>散热 高水平上产热=散热 散热>产热 症状 畏寒、皮肤 颜面潮红、灼热、 大量出汗、 苍白、无汗、 口唇干燥、R和P↑、 皮肤温度↓ 皮温↓ 尿量↓ 方式 骤升:数h升 持续数h、数天、 骤退:T急剧 至高峰-肺炎 数周,因疾病和治 ↓、BP↓、P细 球菌性肺炎 疗效果而异。 速、四肢厥冷、 渐升:逐渐 脱水、循环衰 上升-伤寒 竭 渐退:T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