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2060410 课程名称:外国建筑史 学 分:2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建筑学本科 先修课程:中国建筑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结合思政教学,在《外国建筑史》课程建设中,尝试建立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对应教学 目标及毕业要求,实现设计课程与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同时,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提供科学方法的指导和思维的拓 展。课程组教师通过多次研讨,制定了“紧扣文化认知、强化科技引导、教师言传身教、鼓励自主学习”的“思 政育人+专业教学”思路,代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外国建筑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历史进程中的代表性建筑实例与各主要建筑学派的理论及主张:理解各 种自然条件、文化、社会、技术、审美和经济等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及建筑现象:掌握建筑历史上的各种现象, 进行综合地观察和思考,辨证地比较及分析建筑发展的规律及趋势。重点掌握历史上的城市和建筑风格是怎样形成 与发展的:培养运用历史上的建筑设计理论对城市和建筑进行研究与分析,形成自己的建筑观,并应用于环境设 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一节古代埃及的建筑第二节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古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的总体内容,对课程知识的各个方面做充分的了解,真 正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各个建筑遗存的形制和产生原因,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外国建筑史总体脉络,收集整理有关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 伊朗高原的建筑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总,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目标:了解古埃及金字塔的起源、形制和典型遗存:理解古埃及太阳神庙的起源、形制和典型遗存:掌握 古埃及建筑的特征、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类型和形制、饰面技术、萨艮二世王宫、帕塞波里斯、古埃及建筑 史的分期:培养学生认识古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的结构方法、建筑的类型与典型遗存。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古代埃及、两河流域的建筑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 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概论的掌握内容、课后作 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的建筑史内容。 2.2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古代埃及的建筑、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主要知识点:石建筑的能工巧匠、结构 方法、柱头式样、金字塔的演化、多层的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太阳神庙、庙字形制、卡纳克和鲁克索的神 庙、饰面技术。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了解古埃及建筑的类型与典型遗存,难点是理解古埃及建筑的结构方法。 第二章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 第一节爱琴文化的建筑第二节古代希腊的建筑第三节古罗马的建筑 1.课前准各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古典建筑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充分研究古典时期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脉络,对这一时期记住遗存实例作尽可能多的研究,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外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2060410 课程名称:外国建筑史 学 分:2 总 学 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建筑学本科 先修课程:中国建筑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结合思政教学,在《外国建筑史》课程建设中,尝试建立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对应教学 目标及毕业要求,实现设计课程与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同时,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提供科学方法的指导和思维的拓 展。课程组教师通过多次研讨,制定了“紧扣文化认知、强化科技引导、教师言传身教、鼓励自主学习”的 “思 政育人+专业教学”思路,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外国建筑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历史进程中的代表性建筑实例与各主要建筑学派的理论及主张;理解各 种自然条件、文化、社会、技术、审美和经济等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及建筑现象;掌握建筑历史上的各种现象, 进行综合地观察和思考,辨证地比较及分析建筑发展的规律及趋势。重点掌握历史上的城市和建筑风格是怎样形成 与发展的;培养运用历史上的建筑设计理论对城市和建筑进行研究与分析,形成自己的建筑观,并应用于环境设计 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建筑 第二节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古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的总体内容,对课程知识的各个方面做充分的了解,真 正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各个建筑遗存的形制和产生原因,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 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外国建筑史总体脉络,收集整理有关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 伊朗高原的建筑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 教学目标:了解古埃及金字塔的起源、形制和典型遗存;理解古埃及太阳神庙的起源、形制和典型遗存;掌握 古埃及建筑的特征、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类型和形制、饰面技术、萨艮二世王宫、帕塞波里斯、古埃及建筑 史的分期;培养学生认识古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的结构方法、建筑的类型与典型遗存。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 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古代埃及、两河流域的建筑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 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概论的掌握内容、课后作 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的建筑史内容。 2.2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古代埃及的建筑、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主要知识点:石建筑的能工巧匠、结构 方法、柱头式样、 金字塔的演化、多层的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太阳神庙、庙宇形制、卡纳克和鲁克索的神 庙、饰面技术。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了解古埃及建筑的类型与典型遗存,难点是理解古埃及建筑的结构方法。 第二章 欧洲“古典时代” 的建筑 第一节 爱琴文化的建筑 第二节 古代希腊的建筑 第三节 古罗马的建筑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古典建筑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充分研究古典时期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脉络,对这一时期记住遗存实例作尽可能多的研究,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史总体知识和内容,收集 整理有关古代希腊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建筑史的分期,古希腊神庙的基本类型:古风时期的典型建筑遗存,理解解荷马时期事 筑的基本面貌: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古典时期的建筑典型实例一一雅典卫城:古希腊建筑的宗教与哲学背景,古典 文化产生的背景:古罗马的券拱技术、柱式的发展定型、《建筑十书》、广场的演变、庙宇等:掌握希腊化时期的 建筑典型实例,希腊化时期、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与特征。培养学生认识古典时期建筑史的分期、柱式的演进、古希 腊、罗马建筑的类型与典型遗存、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特征与审关。 2.课内数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古典时期的建筑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评 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一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 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古典时期的建筑史内容。 2.2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爱琴文化、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 主要知识点:胜地和庙字、柱式、雅典卫城、券拱技术、《建筑十书》、广场的演变、剧场和斗兽场、庙字 公共浴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古希腊建筑的类型与典型遗存,难点是古希腊建筑的特征与市美。 2.3教学方法:使用双向互动的牧学方法。围绕学习建筑史知识、古代建筑设计能力、专业素质三维构筑,启迪学 生思维、探究讨论课程重难点,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建筑设计实践等。 第三章欧洲中世纪建筑 第一节拜占庭的建筑第二节西欧中世纪建纳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欧洲中世纪建筑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对这一时期建筑的建造方法作 仔细研究,熟悉它们的性质和源流,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古典时期建筑史总体知识和内容,收集整理有关古代希腊、 罗马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目标:了解拜占庭的建筑、穹顶合集中制形制、装饰艺术、理解圣索菲亚大教堂、东欧小教堂的形制、掌 握哥特式救堂的结构、培养学生认识意大利、西班牙的中世纪建筑。 2.课内教学 亚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时程做出自我平价 2.】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 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二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 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史内容。 2.2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拜占庭的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 主要知识点:穹顶和集中制形制、装饰艺术、圣索菲亚大教堂、哥特式教堂、西班牙中世纪的伊斯兰建筑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哥特式建筑的成就与特征,难点是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结构。 第四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第二节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第三节欧洲其他国家 16-18世纪建筑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仔细 探讨这时期社会思潮对建筑发展的影响,弄清建筑文化在不同历史时代中的变迁,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 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史总体知识和内容,收集 整理有关古代希腊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建筑史的分期,古希腊神庙的基本类型;古风时期的典型建筑遗存,理解解荷马时期建 筑的基本面貌;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古典时期的建筑典型实例——雅典卫城;古希腊建筑的宗教与哲学背景,古典 文化产生的背景;古罗马的券拱技术、柱式的发展定型、《建筑十书》、广场的演变、庙宇等;掌握希腊化时期的 建筑典型实例,希腊化时期、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与特征。培养学生认识古典时期建筑史的分期、柱式的演进、古希 腊、罗马建筑的类型与典型遗存、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特征与审美。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 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古典时期的建筑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评 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一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 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古典时期的建筑史内容。 2.2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爱琴文化、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 主要知识点:胜地和庙宇、柱式、雅典卫城、券拱技术、《建筑十书》、广场的演变、剧场和斗兽场、庙宇、 公共浴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古希腊建筑的类型与典型遗存,难点是古希腊建筑的特征与审美。 2.3 教学方法:使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围绕学习建筑史知识、古代建筑设计能力、专业素质三维构筑,启迪学 生思维、探究讨论课程重难点,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建筑设计实践等。 第三章 欧洲中世纪建筑 第一节 拜占庭的建筑 第二节 西欧中世纪建筑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欧洲中世纪建筑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对这一时期建筑的建造方法作 仔细研究,熟悉它们的性质和源流,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 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古典时期建筑史总体知识和内容,收集整理有关古代希腊、 罗马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 教学目标:了解拜占庭的建筑、穹顶合集中制形制、装饰艺术、理解圣索菲亚大教堂、东欧小教堂的形制、掌 握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培养学生认识意大利、西班牙的中世纪建筑。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 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 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二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 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史内容。 2.2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拜占庭的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 主要知识点:穹顶和集中制形制、装饰艺术、圣索菲亚大教堂、哥特式教堂、西班牙中世纪的伊斯兰建筑。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哥特式建筑的成就与特征,难点是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结构。 第四章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第二节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第三节 欧洲其他国家 16-18 世纪建筑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仔细 探讨这时期社会思潮对建筑发展的影响,弄清建筑文化在不同历史时代中的变迁,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中世纪建筑史总体知识和内容,收集整理有关欧洲资本主义 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目标:了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类型、理解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众星灿烂、广场 建筑群、施工设备和技术、圣彼得大教堂、掌握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论、培养学生认识洛可 可、尼德兰、西班牙、德意志、英国、俄罗斯的建筑。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历史及背最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堂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 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三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 导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史内容。 2.2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欧洲其他国家16-18世纪建筑, 主要知识点: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众星灿烂、广场建筑群、施工设备和技术、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的巴 洛克建筑、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论、洛可可、尼德兰、西班牙、德意志、英国、俄罗斯的建筑。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起源、特征及典型实例,难点是理解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 第五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第三 节欧洲其他各国18世纪下半叶和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建筑第四节美洲殖民地 和美国独立前后的建筑第五节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和北美建筑 1.课前准各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对这时期国际社会 的变动与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作深入研究,串联思想文化作用于建筑的方方面面,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总体知识和内容, 收集整理有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目标:了解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理解欧洲其他各国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建 筑、美国的建筑、掌握19世纪中叶欧洲和美国的建筑。培养学生对这时期建筑风格和实例的认知。法为利用欧美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的历史知识、建筑图片设计好整体教学内容,高效利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并考虑如何 使学生更好地吸收。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党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数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 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四章的掌握内容、课后 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欧关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史内容。 2.2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英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欧洲其他各国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美 国的建筑、9世纪中叶欧洲和美国的建筑。 主要知识点:圣保罗大教堂、帝国风格、英国、德国、俄国的建筑、西班牙殖民地、北美殖民地、美国独立前 后的建筑。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的特征及典型实例,难点是理解促成它们出现 的建筑理论。 第六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1 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中世纪建筑史总体知识和内容,收集整理有关欧洲资本主义 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类型、理解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众星灿烂、广场 建筑群、施工设备和技术、圣彼得大教堂、掌握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论、培养学生认识洛可 可、尼德兰、西班牙、德意志、英国、俄罗斯的建筑。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 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 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三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 导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史内容。 2.2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欧洲其他国家 16-18世纪建筑。 主要知识点: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众星灿烂、广场建筑群、施工设备和技术、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的巴 洛克建筑、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论、洛可可、尼德兰、西班牙、德意志、英国、俄罗斯的建筑。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起源、特征及典型实例,难点是理解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 论。 第五章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第二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第三 节 欧洲其他各国 18 世纪下半叶和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建筑 第四节 美洲殖民地 和美国独立前后的建筑 第五节 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和北美建筑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对这时期国际社会 的变动与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作深入研究,串联思想文化作用于建筑的方方面面,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 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总体知识和内容, 收集整理有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 教学目标:了解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理解欧洲其他各国18 世纪下半叶和 19 世纪上半叶的建 筑、美国的建筑、掌握 19 世纪中叶欧洲和美国的建筑。培养学生对这时期建筑风格和实例的认知。法为利用欧美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的历史知识、建筑图片设计好整体教学内容,高效利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并考虑如何 使学生更好地吸收。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 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 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四章的掌握内容、课后 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史内容。 2.2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欧洲其他各国 18 世纪下半叶和 19 世纪上半叶的建筑、美 国的建筑、19 世纪中叶欧洲和美国的建筑。 主要知识点:圣保罗大教堂、帝国风格、英国、德国、俄国的建筑、西班牙殖民地、北美殖民地、美国独立前 后的建筑。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的特征及典型实例,难点是理解促成它们出现 的建筑理论。 第六章 18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第二节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第三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1.课前准各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 了解,彻底弄清新时代、新思潮和新材料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建筑提出的新要求等,并准备课上习题和 提问内容。 1.1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总体知识和内容,收集整理有关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 反馈。 1.2教学目标: 了解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给欧美城市与建筑带来的影响,理解城市人口、政治、建筑材料、技术、类型, 了解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建筑现象。掌握工业革命、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类型。培养学生认识这 些建筑的特征及典型遗存。 2.课内数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 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 反馈第六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18世纪下半叶~19世 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史内容 2.2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工业革命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建筑的新材料、技术、类型、面对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主要知识点: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巴黎改建、新协和村、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方格 形城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工业革命对城市建筑的影响,难点是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 探索。 第七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一节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第二节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第三节芝加哥学 派与草原式住宅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19世纪下半叶一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 理清本次课程与前次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对课程内容作仔细研究,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总体 知识和内容,收集整理有关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 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目标:了解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的社会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技术、经济的变化。理解 这一时期的建筑运动,包括代表人物、设计观点、建筑特征、代表作品。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掌握各个时期的 建筑运动,总结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认知艺术与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分离派、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 求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 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七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 等,导入19世纪半叶~一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的建筑史内容
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第二节 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第三节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 18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 了解,彻底弄清新时代、新思潮和新材料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建筑提出的新要求等,并准备课上习题和 提问内容。 1.1 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总体知识和内容,收集整理有关 18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 反馈。 1.2 教学目标: 了解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给欧美城市与建筑带来的影响,理解城市人口、政治、建筑材料、技术、类型, 了解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建筑现象。掌握工业革命、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类型。培养学生认识这 些建筑的特征及典型遗存。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 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 18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 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 反馈第六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18 世纪下半叶~19 世 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史内容。 2.2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工业革命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建筑的新材料、技术、类型、面对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主要知识点: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巴黎改建、新协和村、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方格 形城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工业革命对城市建筑的影响,难点是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 探索。 第七章 19 世纪下半叶~20 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一节 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 第三节 芝加哥学 派与草原式住宅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 19 世纪下半叶~20 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 理清本次课程与前次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对课程内容作仔细研究,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 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 18 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总体 知识和内容,收集整理有关 19 世纪下半叶~20 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 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 教学目标:了解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的社会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技术、经济的变化。理解 这一时期的建筑运动,包括代表人物、设计观点、建筑特征、代表作品。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掌握各个时期的 建筑运动,总结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认知艺术与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分离派、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 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 19 世纪下半叶~20 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 求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 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七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 等,导入 19 世纪半叶~20 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的建筑史内容
2.2数学内容: 主要内容: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法国对钢铁混凝土的运 用、德意志制造联盟。 主要知识点:艺术与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芝加哥学派和沙利文的探索。难点是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第八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1.课前准各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新建筑运动的高潮一一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 仔细研究本次课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19世纪下半叶一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总体知识和内 容,收集整理有关新建筑运动的高淘一一现代津筑派与代表人物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 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目标:了解一战后欧美国家的社会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政治、技术、经济的变化及 主要的社会矛盾。理解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深入分析和理解掌握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历史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认知风格派、构成主义、现代建筑派、包豪斯、机器美学、有机筑论、“少就是多” 建筑人情化。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党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数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新建筑运动的高潮一—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 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 八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的建筑 史内容。 2.2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建筑技术的进展、战后初期建筑流派、现代建筑派、 格罗皮乌斯、勒科布西埃、密斯凡德罗、赖特和有机建筑、阿尔托。 主要知识点: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建筑技术的进展、战后初期建筑流派、古典复兴、 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现代建筑派、格罗皮乌斯、勒科布西埃、密斯凡德罗、赖特和有机建筑、阿尔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均是理解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历史意义和影响,并且 该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第九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仔细研究各个时 期和国家对建筑的探索工作,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现代建筑派对新建筑的探求总体知识和内容,收集整理 有关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目标:了解二战后欧美国家的社会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西欧、北欧、美国、巴西、日本、前苏联 的建筑活动。理解战后初期的城市规划与实践,深入分析和理解掌握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 设,培养学生认知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 果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八章的掌握内容、课 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内容
2.2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法国对钢铁混凝土的运 用、德意志制造联盟。 主要知识点:艺术与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芝加哥学派和沙利文的探索。难点是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第八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 仔细研究本次课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 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 19 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总体知识和内 容,收集整理有关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 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 教学目标:了解一战后欧美国家的社会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政治、技术、经济的变化及 主要的社会矛盾。理解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深入分析和理解掌握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历史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认知风格派、构成主义、现代建筑派、包豪斯、机器美学、有机筑论、“少就是多”、 建筑人情化。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 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讲解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 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 八章的掌握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的建筑 史内容。 2.2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建筑技术的进展、战后初期建筑流派、现代建筑派、 格罗皮乌斯、勒科布西埃、密斯凡德罗、赖特和有机建筑、阿尔托。 主要知识点: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建筑技术的进展、战后初期建筑流派、古典复兴、 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现代建筑派、格罗皮乌斯、勒科布西埃、密斯凡德罗、赖特和有机建筑、阿尔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均是理解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历史意义和影响,并且 该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第九章 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熟悉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的大体内容,对课程知识做充分的了解,仔细研究各个时 期和国家对建筑的探索工作,并准备课上习题和提问内容。 1.1 课外学习评价: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为现代建筑派对新建筑的探求总体知识和内容,收集整理 有关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的历史以及建筑发展的各种信息,以便本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 教学目标:了解二战后欧美国家的社会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西欧、北欧、美国、巴西、日本、前苏联 的建筑活动。理解战后初期的城市规划与实践,深入分析和理解掌握 20 世纪 40 年代至 60 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 设,培养学生认知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2.课内教学 严肃课堂纪律,注重让学生了解清楚课程难点和具体内容,对每节课教学过程做出自我评价。 2.1 课堂导入:本节课任务为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历史及背景知识,采取检查上次课程复习与预习成 果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检查与反馈第八章的掌握内容、课 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本次新课的预习情况等,导入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