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简析】 秋夜寒冷漫长,对于心有牵挂的思妇 来说最为难捱。一片寂静使室外空阶的雨 声、叶声显得异常清晰,一阵接一阵, 声连一声,仿佛是在有意折磨她敏感而脆 弱的心。上片写室内,香烛偏照,容貌不 整,夜长衾寒,已见孤寂冷清;更何况有 下片所言雨打梧桐、空阶滴到明的声声入 耳,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整夜难眠!其 意境之萧瑟凄凉,对后代女词人李清照的 创作深有影响
【简析】 秋夜寒冷漫长,对于心有牵挂的思妇 来说最为难捱。一片寂静使室外空阶的雨 声、叶声显得异常清晰,一阵接一阵,一 声连一声,仿佛是在有意折磨她敏感而脆 弱的心。上片写室内,香烛偏照,容貌不 整,夜长衾寒,已见孤寂冷清;更何况有 下片所言雨打梧桐、空阶滴到明的声声入 耳,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整夜难眠!其 意境之萧瑟凄凉,对后代女词人李清照的 创作深有影响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宜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 过这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 过这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 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合不 尽之意见于言外”。歐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 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目恐行人”, 开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 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堂诗话》 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 用一三阏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锉锵, 意象具足,始为准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 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 哉!”“音韵锉俯”,“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 的必备条件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 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 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 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 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 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 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 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 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 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 的必备条件
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 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他想起了昨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这里遁用了虚实相生的 享法。 虚实相生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熄, 进而把眼前的实与心中的虚惫有机聚合 在一起的一种森现手法。虚宾相生的森现 享法,有时能形誠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 突出诗歌的中心
◼ 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 手法。 ◼ 虚实相生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 进而把眼前的实象与心中的虚象有机聚合 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表现 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 突出诗歌的中心。 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 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