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 ·原菌为疫霉菌 (1)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主要) (2)P.katsurae 。P.palmivora:孢子囊椭圆形和梨形,有明显的乳头状 凸起,大小41-60μmX27一35μm。厚垣孢子圆形, 大小34μmX28μm。 ·病原菌为害椰子外,可侵染橡胶、胡椒、槟榔、可可等。 ·它可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Back
病原菌 • 原菌为疫霉菌 • (1)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主要) • (2)P.katsurae • P. palmivora:孢子囊椭圆形和梨形,有明显的乳头状 凸起,大小41-60μmX 27-35μm。厚垣孢子圆形, 大小34μm X 28μm。 • 病原菌为害椰子外,可侵染橡胶、胡椒、槟榔、可可等。 • 它可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发病条件 ·1、天气:雨季末期特别是台风雨过后,病害发 生严重。重露或浓雾的天气亦有利于病害发生。 ·2、树龄:5一10龄树先发病,其他较矮植株相继 发病。 。3、栽培管理:管理差、椰园荒芜、缺钾,则病 害发生较多。 Back
发病条件 • 1、天气:雨季末期特别是台风雨过后,病害发 生严重。重露或浓雾的天气亦有利于病害发生。 • 2、树龄:5—10龄树先发病,其他较矮植株相继 发病。 • 3、栽培管理:管理差、椰园荒芜、缺钾,则病 害发生较多
防治 ·1.选育抗病品种:重病区应选种高杆品种。 ·2.铲除病株:砍除病株,堆积后放火烧毁。 ·3.化学防治:重病区,雨季来临时喷洒氧化亚 铜或1%波尔多液。 Back
防治 • 1.选育抗病品种:重病区应选种高杆品种。 • 2.铲除病株:砍除病株,堆积后放火烧毁。 • 3.化学防治:重病区,雨季来临时喷洒氧化亚 铜或1%波尔多液
第二节椰子灰斑病 。本病主要为害小苗和幼龄椰子树叶片,引致叶片 变色、枯萎,最后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枯死。 症状 病原 发病条件 防治 返回
第二节 椰子灰斑病 • 本病主要为害小苗和幼龄椰子树叶片,引致叶片 变色、枯萎,最后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枯死。 症状 病原 发病条件 防治 返回
症状 ·小叶片出现橙黄色的小圆 点,扩展成椭圆形或不规 则形灰色病斑,病斑中心 灰白色或暗褐色。 ·病斑上散 ·生小黑点。 Back
症状 • 小叶片出现橙黄色的小圆 点,扩展成椭圆形或不规 则形灰色病斑,病斑中心 灰白色或暗褐色。 • 病斑上散 • 生小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