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平衡状态、状态公理及状态方程 1.3.1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热力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平衡状态指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若系统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则该系统处于热 力平衡状态,简称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热力系,各处具有均匀一致的温度、压力等状态 参数。如果系统内部各处参数不同,例如内部存在温差,则将产生从高温处向低温处的热传递, 系统的状态随之变化,这种状态也称为非平衡状态。如果没有外界的影响,非平衡状态最后将 过渡到平衡状态,即最后系统内部的温差会消失而达到平衡,这种平衡也称热平衡。温差是推 动系统发生状态变化的一种动力,也称之为“热不平衡势”。 热力学平衡的条件有多种,除热平衡(温度相等)之外,还有力平衡。若系统内部或者系统与 外界之间存在不平衡力的作用,则系统状态也会发生改变,直到系统内部或者系统与外界之间 达到力平衡。此外,系统的热力学平衡还包括相平衡、化学平衡等条件。当系统发生相变、化 学反应、扩散或溶解等变化时,系统状态同样随之改变。力、化学势与温度一样是系统状态改 变的动力参数。只有在热力系统同时满足热平衡、力平衡和化学平衡时,系统才处于热力平衡 状态。这时,系统各部分具有均匀一致的状态参数。 1.3.2状态公理 当一个热力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各部分具有相同的压力、温度和比容等状态参数。一个 状态的状态参数有很多,那么,描述一个状态时,是否需要给出所有的参数呢?实际上,描述 一个状态的参数并不都是互不相关的,有的参数是独立变量,有的则是因变量,可由其它参数决 定。那么确定热力系的一个平衡状态究竟需要几个独立参数呢? 状态公理指出:对简单可压缩系统而言,需要两个彼此独立的参数就可确定一个平衡状态 简单可压缩系统是指除热量传递之外只有膨胀功(容积功)传递的系统。所谓彼此独立的参 数是指一个参数变化时,另一个参数仍可以保持不变。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已知任意两个独立 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其所处状态,系统所有的其它状态参数都可表示为这两个独立参数的函 1.3.3状态方程 由状态公理知,对于简单可压缩系统,若已知p,T两个状态参数,其它的状态参数就可以 确定。如 V=有B (1-9a) =f2(P,7) 也可以表示成隐函数的形式
11 1.3 平衡状态、状态公理及状态方程 1.3.1 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热力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平衡状态指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若系统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则该系统处于热 力平衡状态,简称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热力系,各处具有均匀一致的温度、压力等状态 参数。如果系统内部各处参数不同,例如内部存在温差,则将产生从高温处向低温处的热传递, 系统的状态随之变化,这种状态也称为非平衡状态。如果没有外界的影响,非平衡状态最后将 过渡到平衡状态,即最后系统内部的温差会消失而达到平衡,这种平衡也称热平衡。温差是推 动系统发生状态变化的一种动力,也称之为“热不平衡势”。 热力学平衡的条件有多种,除热平衡(温度相等)之外,还有力平衡。若系统内部或者系统与 外界之间存在不平衡力的作用,则系统状态也会发生改变,直到系统内部或者系统与外界之间 达到力平衡。此外,系统的热力学平衡还包括相平衡、化学平衡等条件。当系统发生相变、化 学反应、扩散或溶解等变化时,系统状态同样随之改变。力、化学势与温度一样是系统状态改 变的动力参数。只有在热力系统同时满足热平衡、力平衡和化学平衡时,系统才处于热力平衡 状态。这时,系统各部分具有均匀一致的状态参数。 1.3.2 状态公理 当一个热力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各部分具有相同的压力、温度和比容等状态参数。一个 状态的状态参数有很多,那么,描述一个状态时,是否需要给出所有的参数呢?实际上,描述 一个状态的参数并不都是互不相关的,有的参数是独立变量,有的则是因变量,可由其它参数决 定。那么确定热力系的一个平衡状态究竟需要几个独立参数呢? 状态公理指出:对简单可压缩系统而言,需要两个彼此独立的参数就可确定一个平衡状态。 简单可压缩系统是指除热量传递之外只有膨胀功(容积功)传递的系统。所谓彼此独立的参 数是指一个参数变化时,另一个参数仍可以保持不变。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已知任意两个独立 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其所处状态,系统所有的其它状态参数都可表示为这两个独立参数的函 数。 1.3.3 状态方程 由状态公理知,对于简单可压缩系统,若已知 p,T 两个状态参数,其它的状态参数就可以 确定。如 1 v f p T ( , ) (1-9a) 2 u f p T ( , ) (1-9b) 也可以表示成隐函数的形式
F(P, T,19 (1-9c) 上面的这些数学表达式也称为热力系的状态方程。 两个独立参数可确定系统的一个状态,因此以任意两个独立参数作为坐标,构成平面直角 坐标系,图上的一点即表示一个确定的平衡状态,该图也称为热力状态图。工程上经常应用的 热力状态图有p-图和T-s图,如图1-7所示 图1-7状态图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热力系才有确定的宏观热力状态参数,因此热力状态图上的每一点都 对应于热力系的一个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无法在热力状态图上表示。 1.4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热力系的宏观状态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热力系经历了热力过程,简称为过程。当系统发 生状态变化时,必然破坏原有的平衡,才可能到达另一平衡态。在两个平衡态之间存在着一系 列非平衡状态。由于非平衡状态不能用宏观参数来描述,为此要定义一些理想的过程。 1.4.1准静态过程 设一个由理想透热材料制成的气缸-活塞机构,气缸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上放一重物, 起初气体处于平衡态。若突然将重物取走,系统的力平衡被破坏,气体膨胀,其压力和温度不 断变化,在经历了一定时间后,系统将到达一个新的平衡态。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初、终态以外, 变化过程都处于非平衡态。在状态图上,除1、2点以外都无法确定,只能以虚线表示其所经历 的过程。 若采用一组相同质量的小砝码来代替重物,重复进行上述过程。过程中一次取走一块小砝 码,待系统恢复平衡后再取走另一块砝码,依次取走全部砝码。这样一来,在初、终态之间又 增加了若干个平衡态,见图1-8中的a、b、c等。而且,每块砝码的质量越小,中间的平衡态 就越多。在极限情况下,每次取走一质量无限小的砝码,那么在初、终态之间就会形成一系列 连续的平衡态。这种由一系列连续平衡态组成的热力过程称为准平衡(即准静态)过程。准静态 过程可以在热力状态图上用连续的曲线表示
12 图 1-7 状态图 1 F p T v ( , , ) 0 (1-9c) 上面的这些数学表达式也称为热力系的状态方程。 两个独立参数可确定系统的一个状态,因此以任意两个独立参数作为坐标,构成平面直角 坐标系,图上的一点即表示一个确定的平衡状态,该图也称为热力状态图。工程上经常应用的 热力状态图有 p v 图和 T s 图,如图 1-7 所示。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热力系才有确定的宏观热力状态参数,因此热力状态图上的每一点都 对应于热力系的一个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无法在热力状态图上表示。 1.4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热力系的宏观状态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热力系经历了热力过程,简称为过程。当系统发 生状态变化时,必然破坏原有的平衡,才可能到达另一平衡态。在两个平衡态之间存在着一系 列非平衡状态。由于非平衡状态不能用宏观参数来描述,为此要定义一些理想的过程。 1.4.1 准静态过程 设一个由理想透热材料制成的气缸-活塞机构,气缸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上放一重物, 起初气体处于平衡态。若突然将重物取走,系统的力平衡被破坏,气体膨胀,其压力和温度不 断变化,在经历了一定时间后,系统将到达一个新的平衡态。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初、终态以外, 变化过程都处于非平衡态。在状态图上,除 1、2 点以外都无法确定,只能以虚线表示其所经历 的过程。 若采用一组相同质量的小砝码来代替重物,重复进行上述过程。过程中一次取走一块小砝 码,待系统恢复平衡后再取走另一块砝码,依次取走全部砝码。这样一来,在初、终态之间又 增加了若干个平衡态,见图 1-8 中的 a、b、c 等。而且,每块砝码的质量越小,中间的平衡态 就越多。在极限情况下,每次取走一质量无限小的砝码,那么在初、终态之间就会形成一系列 连续的平衡态。这种由一系列连续平衡态组成的热力过程称为准平衡(即准静态)过程。准静态 过程可以在热力状态图上用连续的曲线表示
由上面的过程可知,要实现准静态过程,必须保证力的平衡。过程的每一步不仅必须要保 持内部力平衡,而且也同样要满足系统与外界间的力平衡,否则即为非准静态过程 图1-8准静态过程示意图 以上结论可以推广到传热、相变和化学反应过程中去。力差、温差和化学势差分别是推动 作功、传热和化学反应的势。如在有限温差推动下进行的传热过程必为非准静态过程。因此可 以概括地说:有限势差推动下的过程必为非准静态过程:准静态过程是在无限小势差推动下进 行的。 要实现无限小不平衡势差推动下的准静态过程,从理论上讲要无限缓慢。而工程上的热力 过程一般都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但是系统恢复平衡的速度比破坏平衡的速度要快得多。因此, 大多数可以认为是准静过程。以后讨论的大部分热力过程都能假定热力系经历的是准静态过程 1.4.2可逆过程 如果系统完成某一过程之后,可沿着原路径逆行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外界也随之回复到 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否则就是不可逆过程。 首先,可逆过程是准静态过程,因为有限势差的存在必然导致不可逆。例如,两个不同温 度的物体相互接触,高温物体会传热给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为止。要使两物体恢复 原状,必须借助于外界的作用,这样就会给外界留下影响,因此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其次,在过程中不包含任何不可逆耗散效应(通过摩阻、电阻、磁阻或塑性变形等使机械能 变为热能的效应。)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实际中,只要过程中包含下列因素之一即为不可逆过程,如:温差传热、自由膨胀、混合 过程、节流过程、摩擦生热、粘性流体、阻尼振动、电阻热效应、燃烧过程、非弹性变形以及 磁滞损耗等等。 可逆过程是理想化的过程,并不存在。实际过程只是近似可逆过程。那么,为什么要提出 这一的概念呢?这是由于将实际的过程理想化为可逆过程来处理,可给工程分析和计算带来很 大的方便,且所得结论可作为实际过程能量转换效果的比较标准,对实际应用有重要的指导作 用,所以可逆过程是工程热力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后面的讨论中,除了特别指明以外 均将各种热力过程当作可逆过程来对待
13 图 1-8 准静态过程示意图 由上面的过程可知,要实现准静态过程,必须保证力的平衡。过程的每一步不仅必须要保 持内部力平衡,而且也同样要满足系统与外界间的力平衡,否则即为非准静态过程。 以上结论可以推广到传热、相变和化学反应过程中去。力差、温差和化学势差分别是推动 作功、传热和化学反应的势。如在有限温差推动下进行的传热过程必为非准静态过程。因此可 以概括地说:有限势差推动下的过程必为非准静态过程;准静态过程是在无限小势差推动下进 行的。 要实现无限小不平衡势差推动下的准静态过程,从理论上讲要无限缓慢。而工程上的热力 过程一般都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但是系统恢复平衡的速度比破坏平衡的速度要快得多。因此, 大多数可以认为是准静过程。以后讨论的大部分热力过程都能假定热力系经历的是准静态过程。 1.4.2 可逆过程 如果系统完成某一过程之后,可沿着原路径逆行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外界也随之回复到 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否则就是不可逆过程。 首先,可逆过程是准静态过程,因为有限势差的存在必然导致不可逆。例如,两个不同温 度的物体相互接触,高温物体会传热给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为止。要使两物体恢复 原状,必须借助于外界的作用,这样就会给外界留下影响,因此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其次,在过程中不包含任何不可逆耗散效应(通过摩阻、电阻、磁阻或塑性变形等使机械能 变为热能的效应。)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实际中,只要过程中包含下列因素之一即为不可逆过程,如:温差传热、自由膨胀、混合 过程、节流过程、摩擦生热、粘性流体、阻尼振动、电阻热效应、燃烧过程、非弹性变形以及 磁滞损耗等等。 可逆过程是理想化的过程,并不存在。实际过程只是近似可逆过程。那么,为什么要提出 这一的概念呢?这是由于将实际的过程理想化为可逆过程来处理,可给工程分析和计算带来很 大的方便,且所得结论可作为实际过程能量转换效果的比较标准,对实际应用有重要的指导作 用,所以可逆过程是工程热力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后面的讨论中,除了特别指明以外, 均将各种热力过程当作可逆过程来对待
1.5热力循环 工质经过一系列的状态变化,重新回复到原 来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在工程上,要 连续不断地获得功,必须经历热力循环。在循环 中若包含有任何不可逆过程,则称为不可逆循 环:全部由可逆过程组成的循环称为可逆循环。 在状态图上,可逆循环用实线表示,不可逆循环 图1-9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示意图 中的不可逆过程用虚线表示,如图19(a)和(b) 所示。根据循环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可分为正向循环和逆向循环 1.5.1正向循环 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循环称为正向循环。所有热力发动机都是按正向循环工作的,因此, 正向循环也称为动力循环或热机循环。图1-11为正向循环的示意图。 工质首先从高温热源取得热量Q,膨胀 作功。要完成循环,必须压缩、消耗一部分功 向低温热源放热Q2。因而,在一个循环中 只有Q1-Q2这部分热量可以转换为功,而其余 的则传给了低温热源。因此,正向循环总的效 果是:将吸收的一部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另 图1-10正向循环示意图 一部分则由高温热源转移到了低温热源,这是 热能连续不断地转变为机械能所必要的补充条件 正向循环所输出的净功量W=Q-Q2(收益),循环中高温热源加给工质的热量为Q1(代 价),两者之比值称为循环热效率,用n表示,即: Wret 21-ox η通常用来评价正向循环的热经济性,可用来衡量循环中加热量被有效利用的程度。从式 中可以看出,循环热效率总是小于1的。 1.5.2逆向循环 热力循环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称为逆向循环,如图1-12。逆向循 环需要消耗功。例如制冷装置及热 泵的工作循环。 制冷装置与热泵都是按逆向循 图1-11逆向循环示意图
14 1.5 热力循环 工质经过一系列的状态变化,重新回复到原 来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在工程上,要 连续不断地获得功,必须经历热力循环。在循环 中若包含有任何不可逆过程,则称为不可逆循 环;全部由可逆过程组成的循环称为可逆循环。 在状态图上,可逆循环用实线表示,不可逆循环 中的不可逆过程用虚线表示,如图 1-9(a)和(b) 所示。根据循环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可分为正向循环和逆向循环。 1.5.1 正向循环 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循环称为正向循环。所有热力发动机都是按正向循环工作的,因此, 正向循环也称为动力循环或热机循环。图 1-11 为正向循环的示意图。 工质首先从高温热源取得热量 Q1 ,膨胀 作功。要完成循环,必须压缩、消耗一部分功, 向低温热源放热 Q2 。因而,在一个循环中, 只有 Q Q 1 2 这部分热量可以转换为功,而其余 的则传给了低温热源。因此,正向循环总的效 果是:将吸收的一部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另 一部分则由高温热源转移到了低温热源,这是 热能连续不断地转变为机械能所必要的补充条件。 正向循环所输出的净功量 W Q Q net 1 2 (收益),循环中高温热源加给工质的热量为 Q1 (代 价),两者之比值称为循环热效率,用 t 表示,即: net 1 2 2 t 1 1 1 1 W Q Q Q Q Q Q (1-10) t 通常用来评价正向循环的热经济性,可用来衡量循环中加热量被有效利用的程度。从式 中可以看出,循环热效率总是小于 1 的。 1.5.2 逆向循环 热力循环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称为逆向循环,如图 1-12。逆向循 环需要消耗功。例如制冷装置及热 泵的工作循环。 制冷装置与热泵都是按逆向循 图 1-10 正向循环示意图 图 1-9 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示意图 图 1-11 逆向循环示意图
环工作的,但它们的任务不同:制冷装置的任务是消耗功量W来从低于环境温度的冷源吸入热 量Q2(制冷量)以达到供冷的目的。这一过程中会将自低温热源提取的热量连同所消耗的功量 同传向大气环境(高温热源);热泵的任务则是冬季消耗功量来从大气(低温热源)吸取热量,送 至温度较高的室内(高温热源),以达到供暖的目的。 通常用工作系数评价逆向循环的热经济性,也称为性能系数COP。所谓性能系数,是逆向循 环的收益与代价之比。 制冷装置的性能系数称为制冷系数: 02 22 COPRw 2-22 2-O2 (1-11) 热泵的性能系数称为供热系数: 旦 COPP wnet 比较以上两式可得 COPP=COPR +1 (1-13) 从式中可以看出,制冷系数可以大于1,等于1或者小于1,供热系数总是大于1。 思考题 1-Ⅰ将一罐饮料放入冰箱冷藏,请问该罐饮料可取作开口系统还是闭口系统? 1-2什么是广延性参数?什么是强度性参数?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1-3判断下列各量哪些是广延性参数,哪些是强度性参数: (1)10m3的容积:(2)30J的动能:(3)90kPa的压力:(4)75kg的质量:(5)60ms 的速度。 1-4热力学第零定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用它来说明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5如图1-12所示的电加热装置,电热丝设在盛有空气的绝热容器中。试根据下列要求选 择合适的系统:(1)系统与外界交换的是热量;(2)系统与外界交换的是电功;(3)系统与外 界没有任何能量交换。 1-6试说明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绝热容器 1-7如果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保持不变,那么压力表的读数一定也 保持不变。这种说法对吗? 1-8判断下列过程是否可逆,并说明不可逆的原因。 (1)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无摩擦、绝热的气缸中由活塞慢慢压缩。 图1-12题1 (2)对刚性容器内的水做功,使其在恒温下蒸发 (3)对刚性容器内的水缓慢加热,使其从20℃加热到100℃C (4)30℃的水蒸气缓慢流入一绝热容器与30℃的液态水相混合。 1-9在经过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10过程量和状态量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15 图 1-12 题 1-5 环工作的,但它们的任务不同:制冷装置的任务是消耗功量 Wnet 来从低于环境温度的冷源吸入热 量 Q2 (制冷量)以达到供冷的目的。这一过程中会将自低温热源提取的热量连同所消耗的功量一 同传向大气环境(高温热源);热泵的任务则是冬季消耗功量来从大气(低温热源)吸取热量,送 至温度较高的室内(高温热源),以达到供暖的目的。 通常用工作系数评价逆向循环的热经济性, 也称为性能系数 COP。所谓性能系数,是逆向循 环的收益与代价之比。 制冷装置的性能系数称为制冷系数: 2 2 2 R net 1 2 1 2 Q Q Q COP W Q Q Q Q (1-11) 热泵的性能系数称为供热系数: 1 1 HP net 1 2 Q Q COP W Q Q (1-12) 比较以上两式可得 HP R COP COP 1 (1-13) 从式中可以看出,制冷系数可以大于 1,等于 1 或者小于 1,供热系数总是大于 1。 思 考 题 1-1 将一罐饮料放入冰箱冷藏,请问该罐饮料可取作开口系统还是闭口系统? 1-2 什么是广延性参数?什么是强度性参数?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1-3 判断下列各量哪些是广延性参数,哪些是强度性参数: (1) 10 m3 的容积;(2) 30 J 的动能;(3) 90 kPa 的压力;(4) 75 kg 的质量;(5) 60 m/s 的速度。 1-4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用它来说明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1-5 如图 1-12 所示的电加热装置,电热丝设在盛有空气的绝热容器中。试根据下列要求选 择合适的系统:(1) 系统与外界交换的是热量;(2) 系统与外界交换的是电功; (3) 系统与外 界没有任何能量交换。 1-6 试说明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7 如果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保持不变,那么压力表的读数一定也 保持不变。这种说法对吗? 1-8 判断下列过程是否可逆,并说明不可逆的原因。 (1) 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无摩擦、绝热的气缸中由活塞慢慢压缩。 (2) 对刚性容器内的水做功,使其在恒温下蒸发; (3) 对刚性容器内的水缓慢加热,使其从 20 ℃加热到 100 ℃; (4) 30℃的水蒸气缓慢流入一绝热容器与 30 ℃的液态水相混合。 1-9 在经过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10 过程量和状态量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