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补体总活性测定 Ø 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是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 为判断终点,称为CH50 Ø 补体活化途径不同,应用不同的激活物可活化不同的补体 途径 Ø 基于经典途径的CP-CH50(临床常规项目) 应用于C3旁路检测的AP-CH50(尚未列入检验常规) MBL途径活性测定的可靠方法暂未建立
第二节 补体总活性测定 Ø 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是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 为判断终点,称为CH50 Ø 补体活化途径不同,应用不同的激活物可活化不同的补体 途径 Ø 基于经典途径的CP-CH50(临床常规项目) 应用于C3旁路检测的AP-CH50(尚未列入检验常规) MBL途径活性测定的可靠方法暂未建立
(一)CH50测定法的原理 应用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 SRBC)和其相应 的抗体(溶血素),作为能诱导补体活化经典途径的指示物 和激活剂。补体能使溶血素特异性结合的绵羊红细胞溶解, 当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浓度恒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和 活性相关。将新鲜待检血清作不同稀释后,加入反应体系, 测定溶血程度,以50%溶血时的最小血清用量作为判定终点, 可测知补体总溶血活性
(一)CH50测定法的原理 应用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 SRBC)和其相应 的抗体(溶血素),作为能诱导补体活化经典途径的指示物 和激活剂。补体能使溶血素特异性结合的绵羊红细胞溶解, 当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浓度恒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和 活性相关。将新鲜待检血清作不同稀释后,加入反应体系, 测定溶血程度,以50%溶血时的最小血清用量作为判定终点, 可测知补体总溶血活性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 Ø 在适当、稳定的反应系 统中,溶血反应与补体的 剂量依赖关系呈现“S” 形曲线 Ø 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 溶血时,补体量的变化对 溶血程度的影响不大,即 溶血对补体量的依赖不敏 感。但在30%~70%溶血 时,补体含量仅出现较小 的变动,溶血程度也会发 生较大的改变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 Ø 在适当、稳定的反应系 统中,溶血反应与补体的 剂量依赖关系呈现“S” 形曲线 Ø 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 溶血时,补体量的变化对 溶血程度的影响不大,即 溶血对补体量的依赖不敏 感。但在30%~70%溶血 时,补体含量仅出现较小 的变动,溶血程度也会发 生较大的改变
(二)CH50测定方法 1.红细胞浓度的调整 绵羊红细胞(SRBC)采自绵羊颈静脉,制备脱纤维羊血或 用阿氏(Alsever)血液保存液制成抗凝血,4℃保存备用。使 用前,调制成2%~5% SRBC悬液。为使红细胞浓度标准化, 可吸取少量红细胞悬液,加入20~30倍的稀释液,在542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调整红细胞浓度
(二)CH50测定方法 1.红细胞浓度的调整 绵羊红细胞(SRBC)采自绵羊颈静脉,制备脱纤维羊血或 用阿氏(Alsever)血液保存液制成抗凝血,4℃保存备用。使 用前,调制成2%~5% SRBC悬液。为使红细胞浓度标准化, 可吸取少量红细胞悬液,加入20~30倍的稀释液,在542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调整红细胞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