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 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 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 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 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 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 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 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 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 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 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 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 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 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 而喻。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 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6、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 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 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 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 力量 、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 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 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 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 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 ,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 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 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 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 而喻。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 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6、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 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 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 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 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 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 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 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 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 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 3-5 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