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 革热、炭疽(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 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 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病。 0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 革热、炭疽(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 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 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病。 (10种) •11
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2009年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 制 2013年,将人感染H不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 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 施 目前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合计39种 甲类(2种)、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
• 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 2009年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 制措施。 • 2013年,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 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 措施。 目前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合计39种 甲类(2种)、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 •12
春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秋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 水痘等;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手足 口病、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甲 型肝炎、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尤其对儿 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
• 春秋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 水痘等;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手足 口病、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甲 型肝炎、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尤其对儿 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 春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13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主要是 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 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 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 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天后皮肤会出现斑丘 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亦可能长达3个 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 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麻疹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主要是 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 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 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 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 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天后皮肤会出现斑丘 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亦可能长达3个 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 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14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 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 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 并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流行性腮 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 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 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 传染源是病人, 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接触病 人后2~3周发病
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 、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 临床表现: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 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 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流行性腮 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 ,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 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 传染源是病人, 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接触病 人后2~3周发病。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