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国内外以充分肯定TDM对药物治疗的 指导与评价作用: 例如,通过TDM和个体给药方案,使癫痫发作 的控制率从47%:提高到74%。 在TDM之前,老年心衰患者使用地高辛时,中 毒率达44%,经TDM及给药方案调整后;中毒 率控制在5%以下
多年来,国内外以充分肯定TDM对药物治疗的 指导与评价作用: 例如,通过TDM和个体给药方案,使癫痫发作 的控制率从47%:提高到74%。 在TDM之前,老年心衰患者使用地高辛时,中 毒率达44%,经TDM及给药方案调整后;中毒 率控制在5%以下
二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药物进入人体后,与受体形成可逆的结合,产 药理作用。大名药物历言,药理作用的强 另和持续时间,与药物的受体部位的浓度写正 比。然而,直接测定受体部位的浓度是一件很 困难的事,目前尚无法做到。通常我们只能测 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与细 胞外液及细胞内液的药物浓度形成一个可逆的 平衡。此平衡遵守质量作用定律。因此,血液 中的药物浓度间接反映了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 度
二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药物进入人体后,与受体形成可逆的结合,产 生药理作用。对大多药物而言,药理作用的强 弱和持续时间,与药物的受体部位的浓度呈正 比。然而,直接测定受体部位的浓度是一件很 困难的事,目前尚无法做到。通常我们只能测 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与细 胞外液及细胞内液的药物浓度形成一个可逆的 平衡。此平衡遵守质量作用定律。因此,血液 中的药物浓度间接反映了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 度
如保泰松的抗炎有效剂量在兔与人分别为 300mg/kg及10mg/kg,相差达几十倍,但有 效血浓度都在10—20g/ml之间(《临床药理 学》,李家泰主编)。而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 的相关较差 有研究报道,42例癫痫病人服用苯妥英钠,每 日剂量均为300mg时测得血清苯妥英钠浓度相 差很大。在有效范围内(10~20g/m1)的仅11 例(26.2%),低于10g/m1的23例(54.8%), 高于20g/ml的8例(19%),其中有三例超过 30g/ml
如保泰松的抗炎有效剂量在兔与人分别为 300mg/kg及10mg/kg,相差达几十倍,但有 效血浓度都在10—20μg/ml之间(《临床药理 学》,李家泰主编)。而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 的相关较差。 有研究报道,42例癫痫病人服用苯妥英钠,每 日剂量均为300mg时测得血清苯妥英钠浓度相 差很大。在有效范围内(10~20μg/m1)的仅11 例(26.2%),低于10μg/m1的23例(54.8%), 高于20μg/ml的8 例(19%),其中有三例超过 30μg/ml
剂量 血药浓度一一 →药理效应 1)个体间的差异 (1)个体内的差异全 (2)药物制剂的差异(生物利用 度、剂型等)及给药途径 个(2)获病状况 (3)炭病状况 中(3)合并用药(药物相互作用 合示(4)合并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由前,不照传,放 (5)病人的依从性 图31影响血药浓度及药理效应的因素 导,位
三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具有良好的相 关性。这种相关性甚至持续到血药浓度与纛 反应程度相关上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therapeutic range)通常是 指最低有效浓度( minimum effect concentration,MEC)与最低中毒浓度( minimum toxic concentration,MTC之间的血药浓度范 围。临床上常将此范围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 值,以期达到最佳疗效和避免毒副反应
三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具有良好的相 关性。这种相关性甚至持续到血药浓度与毒副 反应程度相关上。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therapeutic range)通常是 指 最 低 有 效 浓 度 (minimum effect concentration,MEC)与最低中毒浓度(minimum toxic concentration,MTC)之间的血药浓度范 围。临床上常将此范围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 值,以期达到最佳疗效和避免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