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2011102 适用专业:农学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第8学期 总学时:3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教学30学时 、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通过讲解几种经济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经济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掌握经济作物的高 产、优质、高效的耕作栽培体系和技术。 2、地位和任务在经历了较高速度的数量型增长后,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现了地区性和结构性 的过剩,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加上我国加入WT0,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重 竞争,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提高,掌握某些种植面 积较大的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经济作物栽培是栽培学的一部分,属于 农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设置金字塔的顶端部分,是农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几种经济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两高一优”栽培技术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经济作物栽培是专业课,农学专业的各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支持, 是粮食作物栽培学的姊妹学科。 5、修订的依据根据生产中的实际种植面积和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来修订教学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经济作物种植在国民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内容:经济作物生产的概况。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概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作物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章小豆
《经济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2011102 适用专业:农学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第 8 学期 总 学 时:30 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教学 30 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通过讲解几种经济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经济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掌握经济作物的高 产、优质、高效的耕作栽培体系和技术。 2、地位和任务 在经历了较高速度的数量型增长后,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现了地区性和结构性 的过剩,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加上我国加入 WTO,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重 竞争,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提高,掌握某些种植面 积较大的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经济作物栽培是栽培学的一部分,属于 农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设置金字塔的顶端部分,是农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总体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几种经济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两高一优”栽培技术。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经济作物栽培是专业课,农学专业的各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支持, 是粮食作物栽培学的姊妹学科。 5、修订的依据 根据生产中的实际种植面积和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来修订教学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经济作物种植在国民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内容:经济作物生产的概况。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概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作物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章 小豆
1、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小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 §1-1概述 (一)小豆起源 (二)世界小豆分布 (三)我国小豆分布 §1-2小豆的植物学特征 (一)种子 (二)根 (三)茎 (四)叶 (五)花序 (六)荚果 §1-3小豆的生物学特性 (一)小豆的生育周期 (二)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小豆各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s1-4小豆的栽培技术 (一)轮作倒茬 (二)种植方式 (三)精细整地 (四)种子处理 (五)适期播种 (六)合理密植 (七)合理施肥 (八)田间管理 (九)利用生长调节剂 (十)灌溉与排涝 (十一)收获与贮藏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小豆植物解剖学的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小豆的生育周期的划分和特 点: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小豆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种子大小的分级标准:分枝类型;小豆周期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各 生育阶段对于环境条件要素的要求:合理密植的原则与技术;小豆的施肥方法。 第二章绿豆 1、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绿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1、 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小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 §1—1 概述 (一)小豆起源 (二)世界小豆分布 (三)我国小豆分布 §1—2 小豆的植物学特征 (一)种子 (二)根 (三)茎 (四)叶 (五)花序 (六)荚果 §1—3 小豆的生物学特性 (一)小豆的生育周期 (二)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小豆各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4 小豆的栽培技术 (一)轮作倒茬 (二)种植方式 (三)精细整地 (四)种子处理 (五)适期播种 (六)合理密植 (七)合理施肥 (八)田间管理 (九)利用生长调节剂 (十)灌溉与排涝 (十一)收获与贮藏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小豆植物解剖学的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小豆的生育周期的划分和特 点;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小豆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种子大小的分级标准;分枝类型;小豆周期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各 生育阶段对于环境条件要素的要求;合理密植的原则与技术;小豆的施肥方法。 第二章 绿豆 1、 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绿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 §2-1绿豆的植物学特征 (一)绿豆的起源与分布 (二)根 (三)茎 (四)叶 (五)花序 (六)荚果 (七)籽粒 §2-2绿豆的生物学特性 (一)绿豆的生长发育周期 (二)绿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3绿豆的栽培技术 (一)轮作倒茬 (二)种植方式 (三)精细整地 (四)适期播种 (五)科学施肥 (六)合理密植 (七)田间管理 (八)灌溉与排涝 (九)收获与贮藏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绿豆植物解剖学的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绿豆的生育周期的划分和特 点:绿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小豆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种子大小的分级标准:荚果特点:绿豆周期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各 生育阶段对于环境条件要素的要求:中耕除草技术 第三章春油菜 1、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绿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 §3-1概述 (一)优质油菜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油菜生产概况 §3-2春油菜的植物学特征 (一)春油菜的分类 (二)春油菜的器官及其功能 §3-3春油菜的生物学特征
2、教学内容: §2—1 绿豆的植物学特征 (一)绿豆的起源与分布 (二)根 (三)茎 (四)叶 (五)花序 (六)荚果 (七)籽粒 §2—2 绿豆的生物学特性 (一)绿豆的生长发育周期 (二)绿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3 绿豆的栽培技术 (一)轮作倒茬 (二)种植方式 (三)精细整地 (四)适期播种 (五)科学施肥 (六)合理密植 (七)田间管理 (八)灌溉与排涝 (九)收获与贮藏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绿豆植物解剖学的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绿豆的生育周期的划分和特 点;绿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小豆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种子大小的分级标准;荚果特点;绿豆周期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各 生育阶段对于环境条件要素的要求;中耕除草技术。 第三章 春油菜 1、 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绿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 §3—1 概述 (一)优质油菜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油菜生产概况 §3—2 春油菜的植物学特征 (一)春油菜的分类 (二)春油菜的器官及其功能 §3—3 春油菜的生物学特征
(一)春油菜的生育周期 (二)油菜的生育阶段 §3-4春油菜的栽培技术 (一)春油菜的轮作换茬 (二)春油菜的土壤耕作 (三)春油菜适宜播期的确定 (四)春油菜的播种 (五)春油菜的施肥 (六)春油菜的收获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油菜的植物学分类。掌握油菜的各部分器官及其功能:油菜的生育周 期的划分和个生育阶段的特点;油菜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油菜茎秆的特征与分类;叶片间的比较:种子的干物质来源;油菜各生育 阶段的特点;春油菜对土壤的要求:春油菜的耕整地方法适宜播期的确定原则;种植密度的确定 依据 第四章南瓜 1、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南瓜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 §4-1概述 (一)南瓜的起源和生产现状 (二)南瓜生产存在问题 §4-2南瓜的植物学特征 (一)南瓜的植物学分类 (二)根 (三)茎 (四)叶 (五)花 (六)果实 (七)种子 §4-3南瓜的生物学特征 (一)生长发育特性: (二)南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4南瓜的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与施底肥: (二)播种与育苗南瓜栽培有育苗移栽和露地直播两种方式 (三)适时定植 (四)查苗、补间与中耕培土
(一)春油菜的生育周期 (二)油菜的生育阶段 §3—4 春油菜的栽培技术 (一)春油菜的轮作换茬 (二)春油菜的土壤耕作 (三)春油菜适宜播期的确定 (四)春油菜的播种 (五)春油菜的施肥 (六)春油菜的收获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油菜的植物学分类。掌握油菜的各部分器官及其功能;油菜的生育周 期的划分和个生育阶段的特点;油菜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油菜茎秆的特征与分类;叶片间的比较;种子的干物质来源;油菜各生育 阶段的特点;春油菜对土壤的要求;春油菜的耕整地方法适宜播期的确定原则;种植密度的确定 依据。 第四章 南瓜 1、 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南瓜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 §4—1 概述 (一)南瓜的起源和生产现状。 (二)南瓜生产存在问题 §4—2 南瓜的植物学特征 (一)南瓜的植物学分类 (二)根 (三)茎 (四)叶 (五)花 (六)果实 (七)种子 §4—3 南瓜的生物学特征 (一)生长发育特性: (二)南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4 南瓜的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与施底肥: (二)播种与育苗 南瓜栽培有育苗移栽和露地直播两种方式。 (三)适时定植 (四)查苗、补间与中耕培土
(五)肥水管理 (六)整枝、压蔓、摘心和去主根瓜 (七)人工授粉和应用植物激素 (八)、防止落花落果 (九)采收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的各部分器官的结构和特征:南瓜生长发育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南瓜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南瓜的分类和种子的分类;南瓜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整枝压蔓和去 主根瓜;人工授粉的方法:落花落果的原因和防止方法。 第五章向日葵 1、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向日葵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 §5—1概述 向日葵的生产现状 §5-2向日葵的植物学特征 (一)向日葵的分类 (二)植物学特征 根 2、茎 4、花 5、果实 §5-3向日葵的生物学特性 (一)向日葵的生育周期和油分形成 (二)向日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4向日葵的栽培技术 (一)向日葵轮作 (二)选地 (三)深耕与整地 (四)播种 (五)种植方式 (六)合理密植 (七)向日葵的田间管理 (八)向日葵施肥与灌溉 (九)向日葵的收获和贮藏 3、本章的基本要求:向日葵的分类和植物学特征:向日葵的生育周期的划分和油分的形成;向 日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
(五)肥水管理 (六)整枝、压蔓、摘心和去主根瓜 (七)人工授粉和应用植物激素 (八)、防止落花落果 (九)采收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的各部分器官的结构和特征;南瓜生长发育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南瓜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南瓜的分类和种子的分类;南瓜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整枝压蔓和去 主根瓜;人工授粉的方法;落花落果的原因和防止方法。 第五章 向日葵 1、 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向日葵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 §5—1 概述 向日葵的生产现状。 §5—2 向日葵的植物学特征 (一)向日葵的分类 (二)植物学特征 1、根 2、茎 3、叶 4、花 5、果实 §5—3 向日葵的生物学特性 (一)向日葵的生育周期和油分形成 (二)向日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4 向日葵的栽培技术 (一)向日葵轮作 (二)选地 (三)深耕与整地 (四)播种 (五)种植方式 (六)合理密植 (七)向日葵的田间管理 (八)向日葵施肥与灌溉 (九)向日葵的收获和贮藏 3、本章的基本要求:向日葵的分类和植物学特征;向日葵的生育周期的划分和油分的形成;向 日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