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表 字母 符号 释 顺序 条文号 高屋面的纵向长度 5.4.3 Lu 向低屋面倾斜的高屋面的宽度 5.4.4 螺杆公称长度 4.2.4 板侧向支承点间距 .5.4 梁的受压翼缘侧向支撑点间的距离 8.3.6 lo 竖向边缘构件翼缘之间的净距 6.5.12 桁架竖杆的水平距离 7.4.3 竖向边缘构件形心轴之间的距离 6.5.12 节点板的自由边长度 7.5.7 第i破坏段的长度 7.5.3 边缘梁两端塑性铰之间的距离 6.5.16 角焊缝长度 7.5.3 6.4.4、6.6.8 M 弯矩设计值 7.4.78.4.9 柱大端的弯矩设计值 8.3.6 Mis.Mzs 构件两端处对x轴的最大、最小弯矩设计值 6.4.4 Miy.May 构件两端处对y轴的最大,最小弯矩设计值 6.4.4 M..M. 截面a、b处的弯矩设计值 6.3.4 节点域两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6.6.7 M 柱端的较大弯矩设计值 8.3.6 柱端的较小弯矩设计值 8.3.6 13
续表 字母 顺序 符号 解 释 条 文 号 L Lu 高屋面的纵向长度 向低屋面倾斜的高屋面的宽度 5灡4灡3 5灡4灡4 l 螺杆公称长度 板侧向支承点间距 梁的受压翼缘侧向支撑点间的距离 4灡2灡4 7灡5灡4 8灡3灡6 l0 竖向边缘构件翼缘之间的净距 6灡5灡12 l1 桁架竖杆的水平距离 7灡4灡3 lc 竖向边缘构件形心轴之间的距离 6灡5灡12 lfg 节点板的自由边长度 7灡5灡7 li 第i破坏段的长度 7灡5灡3 lp 边缘梁两端塑性铰之间的距离 6灡5灡16 lw 角焊缝长度 7灡5灡3 M M 弯矩设计值 6灡4灡4、6灡6灡8、 7灡4灡7、8灡4灡9 M1 柱大端的弯矩设计值 8灡3灡6 M1x,M2x 构件两端处对x轴的最大、最小弯矩设计值 6灡4灡4 M1y,M2y 构件两端处对y轴的最大、最小弯矩设计值 6灡4灡4 Ma、Mb 截面a、b处的弯矩设计值 6灡3灡4 Mb1,Mb2 节点域两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6灡6灡7 Mma 柱端的较大弯矩设计值 8灡3灡6 Mmi 柱端的较小弯矩设计值 8灡3灡6 13
续表 字母 顺序 符号 解 释 条文号 Mg 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9.4.5 MRA 考虑轴力影响的畸变屈曲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9.4.5 MRe 考虑轴力影响的整体失稳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9.4.5 Mga 畸变屈曲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9.4.4.9.4.5 M 构件有效截面能承担的弯矩设计值 8.3.4 M 截面受压力N作用时,有效截面能承担的弯矩设 8.3.4 计值 两翼缘能承担的弯矩设计值 8.3.4 M 截面受压力N作用时,两翼缘能承担的弯矩设计 值 8.3.4 全截面塑性弯矩 6.6.7、6.6.9 全截面塑性弯矩设计值 25.2 M 节点域两侧梁端部裁面的全塑性弯矩 6.6.7 M证 M. 极限抗弯承载力 6.6.7 M. 对裁面主轴x轴的弯矩设计值 6.3.3、 6.4.3、8.3.15 构件A端处对x轴的弯矩设计值 6.4.4 构件B端处对x轴的弯矩设计值 6.4.4 My 对截面主轴y轴的弯矩设计值 6.4.3、8.3.15 MyA 构件A端处对y轴的弯矩设计值 6.4.4 构件B端处对y轴的弯矩设计值 6.4.4 14
续表 字母 顺序 符号 解 释 条 文 号 M MR 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9灡4灡5 MRA 考虑轴力影响的畸变屈曲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9灡4灡5 MRc 考虑轴力影响的整体失稳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9灡4灡5 MRd 畸变屈曲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9灡4灡4、9灡4灡5 MRe 构件有效截面能承担的弯矩设计值 8灡3灡4 M N Re 截面受压力N 作用时,有效截面能承担的弯矩设 计值 8灡3灡4 MRf 两翼缘能承担的弯矩设计值 8灡3灡4 M N Rf 截面受压力N 作用时,两翼缘能承担的弯矩设计 值 8灡3灡4 Mp 全截面塑性弯矩 全截面塑性弯矩设计值 6灡6灡7、6灡6灡9 7灡5灡2 Mpb1、 Mpb2 节点域两侧梁端部截面的全塑性弯矩 6灡6灡7 Mu 极限抗弯承载力 6灡6灡7 Mx 对截面主轴x轴的弯矩设计值 6灡3灡3、 6灡4灡3、8灡3灡15 MxA 构件 A 端处对x轴的弯矩设计值 6灡4灡4 MxB 构件 B端处对x轴的弯矩设计值 6灡4灡4 My 对截面主轴y轴的弯矩设计值 6灡4灡3、8灡3灡15 MyA 构件 A 端处对y轴的弯矩设计值 6灡4灡4 MyB 构件 B端处对y轴的弯矩设计值 6灡4灡4 14
续表 字母 顺序 符号 释 条文号 me 螺柱中心至翼缘板内圆弧外侧的距离 6.6.9 M 带竖缝剪力墙的竖缝排数 6.5.5、6.5.9 m 第榴桁架中有斜腹杆节间的数目 7.4.3 N 轴力设计值 6.4.3 N。 柱小端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8.3.6 N 上柱的轴力设计值 8.3.8 N 下柱的轴力设计值 8.3.8 N 梁的轴力 6.3.2 Ne 欧拉力 6.4.4 系数 8.3.6 系数 6.4.4、9.4.5 N 框架边柱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8.3.7 NH 楼板边梁中的轴力设计值 7.4.7 作用在腹板上的局部压力设计值 6.3.5 N 摇摆柱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8.3.7 NR 承载力设计值 7.5.3 NRA 畸变屈曲时轴压承载力设计值 9.4.5 整体失稳时轴压承载力设计值 9.4.5 稳定承载力设计值 9.4.2 N 拉力场产生的压力 8.3.4 15
续表 字母 顺序 符号 解 释 条 文 号 M mc 螺柱中心至翼缘板内圆弧外侧的距离 6灡6灡9 m 带竖缝剪力墙的竖缝排数 第i榀桁架中有斜腹杆节间的数目 6灡5灡5、6灡5灡9 7灡4灡3 N N 轴力设计值 6灡4灡3 N0 柱小端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8灡3灡6 N1 上柱的轴力设计值 8灡3灡8 N2 下柱的轴力设计值 8灡3灡8 Nb 梁的轴力 6灡3灡2 NE 欧拉力 6灡4灡4 N 曚 Ex0 系数 8灡3灡6 N 曚 E 系数 6灡4灡4、9灡4灡5 Nf 框架边柱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8灡3灡7 NH 楼板边梁中的轴力设计值 7灡4灡7 NL 作用在腹板上的局部压力设计值 6灡3灡5 Nl 摇摆柱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8灡3灡7 NR 承载力设计值 7灡5灡3 NRA 畸变屈曲时轴压承载力设计值 9灡4灡5 NRc 整体失稳时轴压承载力设计值 9灡4灡5 NRu 稳定承载力设计值 9灡4灡2 Ns 拉力场产生的压力 8灡3灡4 15
续表 字母 顺序 符号 解 释 条文号 Ne 一个连接件所承受的拉力设计值 4.2.9 一个高强度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6.6.8 Na 由梁端弯矩设计值计算的单个螺栓拉力 6.6.8 一个连接件的抗拉承载力设计值 4.2.9 N. 一个连接件所承受的剪力设计值 4.2.9 一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4.2.9.7.4.5 N 每个焊点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4.2.3 N. 全截面屈服轴力设计值 7.5.2 结构计算总层数 5.3.8 带竖缝剪力墙的柱状部条数 65.565.6 6.5.7.6.5.10 水平剪力方向的抗剪墙体数 9.3.29.3.6 螺钉个数 4.2.9 高强度螺栓个数 6.5.10 梁翼缘两侧受拉螺栓的总数 6.6.8 P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6.6.8、8.4.9 Pue 节点板剪切破坏强度 7.5.6 P P。 节点板净裁面极限抗拉承载力最小值 7.5.6 节点板有效宽度截面的拉、压屈服承载力 7.5.6 Q Q. 侧向荷载引起的层剪力 7.4.2 螺钉群体效应折减系数 4.2.9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5.5.1 16
续表 字母 顺序 符号 解 释 条 文 号 N Nt 一个连接件所承受的拉力设计值 4灡2灡9 N b t 一个高强度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6灡6灡8 Nt1 由梁端弯矩设计值计算的单个螺栓拉力 6灡6灡8 N f t 一个连接件的抗拉承载力设计值 4灡2灡9 Nv 一个连接件所承受的剪力设计值 4灡2灡9 N f v 一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4灡2灡9、7灡4灡5 N s v 每个焊点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4灡2灡3 Ny 全截面屈服轴力设计值 7灡5灡2 n 结构计算总层数 带竖缝剪力墙的柱状部条数 水平剪力方向的抗剪墙体数 5灡3灡8 6灡5灡5、6灡5灡6、 6灡5灡7、6灡5灡10 9灡3灡2、9灡3灡6 n1 螺钉个数 高强度螺栓个数 4灡2灡9 6灡5灡10 nt 梁翼缘两侧受拉螺栓的总数 6灡6灡8 P P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6灡6灡8、8灡4灡9 Pbs 节点板剪切破坏强度 7灡5灡6 Pn 节点板净截面极限抗拉承载力最小值 7灡5灡6 Py 节点板有效宽度截面的拉、压屈服承载力 7灡5灡6 Q Qw 侧向荷载引起的层剪力 7灡4灡2 R R 螺钉群体效应折减系数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4灡2灡9 5灡5灡1 16
续表 字母 顺序 符号 条文号 抗剪墙体单位计算长度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9.3.7 回转半径 7.5.4 第;层相应质量所在楼层平面的极回转半径 5.3.3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5.5.1 堆积雪荷找标准值 5.4.3 考虑多遇地震作用时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的设计值 5.5.1 SE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下抗剪墙体单位计算长 9.3.7 度的剪力设计值 多遇地震作用下考虑结构体系延性调整系数后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5.5.2 多遇地零时水平地需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5.5.2 作用在第j面抗剪墙体单位长度上的水平剪力 设计值 9.3.5 考虑风荷载效应组合下扰剪墙体单位计算长度 的剪力设计值 9.3.7 基本雪压 5.4.3 堆积雪荷载标准值 5.4.3 雪荷载标准值 5.4.3 高屋面的雪荷载标准值 5.4.4 滑移堆积雪荷载标准值 5.4.4 T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9.3.4 17
续表 字母 顺序 符号 解 释 条 文 号 R Rsh 抗剪墙体单位计算长度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9灡3灡7 r 回转半径 7灡5灡4 ri 第i层相应质量所在楼层平面的极回转半径 5灡3灡3 S S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5灡5灡1 Sdk 堆积雪荷载标准值 5灡4灡3 SE 考虑多遇地震作用时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的设计值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下抗剪墙体单位计算长 度的剪力设计值 5灡5灡1 9灡3灡7 SEhk 多遇地震作用下考虑结构体系延性调整系数后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5灡5灡2 SEK 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5灡5灡2 Sj 作用在第j面抗剪墙体单位长度上的水平剪力 设计值 9灡3灡5 Sw 考虑风荷载效应组合下抗剪墙体单位计算长度 的剪力设计值 9灡3灡7 s0 基本雪压 5灡4灡3 sdk 堆积雪荷载标准值 5灡4灡3 sk 雪荷载标准值 5灡4灡3 sku 高屋面的雪荷载标准值 5灡4灡4 sLk 滑移堆积雪荷载标准值 5灡4灡4 T T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9灡3灡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