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翻译 高尚的品德建立起来了,好名声自然会树立起来;言行举止端庄了,仪表风 度自然就会端正 在空旷的山谷中呼喊,会有回声,声音传得很远;在宽敞的厅堂里说话,会 有回音,声音非常清晰 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分是乐善好施的回报。 直径一尺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是值得珍惜的 考考你的智慧 1.写出这段话的三对反义词。 2.关于“德建名立,形端表正”这句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个人只要穿着华贵,就一定有高贵的风度 B.一个人的好名声是靠高尚的品德建立起来的 3.三国时候,刘备曾经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下面 哪一句话与这句话意思相近?( A.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B.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C.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4.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珍惜时间的名人?请把名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弘扬传统文化 勤学惜时的司马光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 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 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 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 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 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11 我是小翻译 高尚的品德建立起来了,好名声自然会树立起来;言行举止端庄了,仪表风 度自然就会端正。 在空旷的山谷中呼喊,会有回声,声音传得很远;在宽敞的厅堂里说话,会 有回音,声音非常清晰。 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分是乐善好施的回报。 直径一尺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是值得珍惜的。 考考你的智慧 1. 写出这段话的三对反义词。 ( )--( ) ( )--( ) ( )--( ) 2. 关于“德建名立,形端表正”这句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人只要穿着华贵,就一定有高贵的风度。 B. 一个人的好名声是靠高尚的品德建立起来的。 3. 三国时候,刘备曾经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下面 哪一句话与这句话意思相近? ( ) A.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B.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C.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4.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珍惜时间的名人?请把名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吧。 弘扬传统文化 勤学惜时的司马光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 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 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 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 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 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 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 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即使是儿时所学的东西,也终身不忘。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 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累了就睡一会儿。当 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头就会碰到木板,人就醒了。于是,他就马 上披衣下床,点上蜡烛,接着读书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 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千字文 (七) 国学片段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我是小助手 资:奉养。 2.事:侍奉。 严:尊重。 4.临深:即“如临深渊”。指态度极其谨慎。 5.履薄:即“如履薄冰”。指十分小心谨慎 6.夙兴:即“夙兴夜寐”。夙:早晨。兴:起床。 7.温清(qing):即“冬温夏凊”。指寒冷的冬天里,在父母上床之前把床 捂暖,炎热的夏天里,在父母上床之间把床扇凉。 我是小翻译 奉养父亲,侍奉君主,要严肃而恭敬 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 侍候父母要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毎天早起晩睡,让他们感 到冬暖夏凉
12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 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 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即使是儿时所学的东西,也终身不忘。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 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累了就睡一会儿。当 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头就会碰到木板,人就醒了。于是,他就马 上披衣下床,点上蜡烛,接着读书。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 19 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千字文 (七) 国学片段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我是小助手 1.资:奉养。 2.事:侍奉。 3.严:尊重。 4.临深:即“如临深渊”。指态度极其谨慎。 5.履薄:即“如履薄冰”。指十分小心谨慎。 6.夙兴:即“夙兴夜寐”。夙:早晨。兴:起床。 7.温凊(qìng):即“冬温夏凊”。指寒冷的冬天里,在父母上床之前把床 捂暖,炎热的夏天里,在父母上床之间把床扇凉。 我是小翻译 奉养父亲,侍奉君主,要严肃而恭敬。 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 侍候父母要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每天早起晚睡,让他们感 到冬暖夏凉
考考你的智慧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它们是() A.孝一忠B.竭一尽C.力一命 2.“临深履薄,夙兴温凊”这句话分别指向哪三个成语?请写在下面横线 3.古人常常用一些草木比喻人品德髙尚。除了兰、松,你还知道哪些草 木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品德高尚? 弘扬传统文化 邓小平赡养继母 夏伯根老人是邓小平的继母。她出身于嘉陵江上一个船工的家庭,是一个真 正的贫苦人家,田无一垄,地无一分。她嫁给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后,生下第三 个女儿邓先群还不到一年,邓绍昌便去世了 邓小平15岁离家走出重庆,走出四川。29年后,他和刘伯承一起指挥千军 万马解放了大西南,而后坐镇重庆。当时他已经45岁了,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于是准备承担起赡养继母的义务,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老人听说儿子回来了,兴奋之极,把大门一锁,提了一个小包裹就来到了重 庆,从此和邓小平一家住在了一起。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在重庆,还是在北京, 邓小平夫妇都待她如生母,十分周全地照顾老人,使她晚年心情愉快。老人能够 高寿,与邓小平夫妇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戴、敬重、关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老人 同邓小平夫妇相依为命,熬过了艰难的岁月。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妻子卓琳、年 事已髙的继母,邓小平独自挑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脏 活,他都亲自干。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老人常常趁邓小平夫妇去工厂劳动的时 候,尽量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除了洗衣做饭,还养了一些鸡 小平同志身为国家领导人,对继母关心备至,几十年如一日,无愧一代伟人
13 考考你的智慧 1.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它们是( ) A. 孝—忠 B. 竭—尽 C. 力—命 2.“临深履薄,夙兴温凊”这句话分别指向哪三个成语?请写在下面横线 上。 3. 古人常常用一些草木比喻人品德高尚。除了兰、松,你还知道哪些草 木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品德高尚? 弘扬传统文化 邓小平赡养继母 夏伯根老人是邓小平的继母。她出身于嘉陵江上一个船工的家庭,是一个真 正的贫苦人家,田无一垄,地无一分。她嫁给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后,生下第三 个女儿邓先群还不到一年,邓绍昌便去世了。 邓小平 15 岁离家走出重庆,走出四川。29 年后,他和刘伯承一起指挥千军 万马解放了大西南,而后坐镇重庆。当时他已经 45 岁了,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于是准备承担起赡养继母的义务,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老人听说儿子回来了,兴奋之极,把大门一锁,提了一个小包裹就来到了重 庆,从此和邓小平一家住在了一起。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在重庆,还是在北京, 邓小平夫妇都待她如生母,十分周全地照顾老人,使她晚年心情愉快。老人能够 高寿,与邓小平夫妇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戴、敬重、关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老人 同邓小平夫妇相依为命,熬过了艰难的岁月。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妻子卓琳、年 事已高的继母,邓小平独自挑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脏 活,他都亲自干。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老人常常趁邓小平夫妇去工厂劳动的时 候,尽量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除了洗衣做饭,还养了一些鸡。 小平同志身为国家领导人,对继母关心备至,几十年如一日,无愧一代伟人
千字文 国学片段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流不息,渊澄取映。 我是小助手 1.馨:清香 2.盛:茂盛 3.川:河流。 4.渊:深水潭。 5.澄:水清而静 映:指水十分清澈,可以照见人影。 我是小翻译 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像松柏那样的茂盛。 让自己的德行像大河川流不息,像碧潭清澈照人,延及子孙,影响世人。 考考你的智慧 1.“似兰斯馨,如松之盛”把人的德行分别比作」 2.“川流不息,渊澄取映”把人的德行分别比作 3.下列哪个词语可以概括“川流不息,渊澄取映”的含义? A.光耀门楣B.泽被后世C.光宗耀祖 弘扬传统文化 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一一都江堰,是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带领 人民修筑起来的。这一水利工程到现在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我 国著名的粮仓 当时,蜀郡西北的岷江经常发大水。大片田地荒芜,许多人流离失所,过着 悲惨的生活。 秦王知道李冰治水很有经验,就派他到蜀郡担任郡守。李冰一上任就积极 了解水情民情。他同儿子二郎,邀请了几位有治水经验的人,一起到岷江沿岸去 考察,听取当地人民的意见,勘察地形,研究治理岷江的方案。他带领大家凿开
14 千字文 (八) 国学片段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我是小助手 1. 馨:清香。 2. 盛:茂盛。 3. 川:河流。 4. 渊:深水潭。 5. 澄:水清而静。 6. 映:指水十分清澈,可以照见人影。 我是小翻译 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像松柏那样的茂盛。 让自己的德行像大河川流不息,像碧潭清澈照人,延及子孙,影响世人。 考考你的智慧 1.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把人的德行分别比作 、 。 2.“川流不息,渊澄取映”把人的德行分别比作 、 。 3. 下列哪个词语可以概括“川流不息,渊澄取映”的含义? A.光耀门楣 B. 泽被后世 C.光宗耀祖 弘扬传统文化 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带领 人民修筑起来的。这一水利工程到现在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我 国著名的粮仓。 当时,蜀郡西北的岷江经常发大水。大片田地荒芜,许多人流离失所,过着 悲惨的生活。 秦王知道李冰治水很有经验,就派他到蜀郡担任郡守。李冰一上任就积极 了解水情民情。他同儿子二郎,邀请了几位有治水经验的人,一起到岷江沿岸去 考察,听取当地人民的意见,勘察地形,研究治理岷江的方案。他带领大家凿开
阻挡水流的玉垒山,分洪减灾,引水灌田,然后在下游整治河道,修灌溉渠。这 样一条河分开变成两道河,两变四,四变八,形成水网 玉垒山分流工程建成以后,内江的水量还不大,不能满足灌溉的需要。怎 样才能从外江多分些水过来呢?李冰父子通过实地考察,采用当地百姓治水的经 验,用竹篓子装鹅卵石筑堤,在岷江上游江中心建了一个分水堰,硬把江水分成 两股,这样更多的水就能流到内江里来了 为了保证夏天水涨的时候内江的水量不致过大,李冰父子又带领大家在分 水鱼嘴和离堆之间修了一条“飞沙堰”。堰身全部用竹篓和石头子儿堆筑,堰顶 比堤岸低,这样内江水太大的时候就会自动从堰顶上漫过,流到外江里去,不会 造成灾害。 从此以后,岷江被制服了,两岸人民安居乐业。李冰给大堰起了个名,叫 都安堰”。后来,人们把它改名叫“都江堰”,并在附近修了“二王庙”,专 门纪念李冰父子为川西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千字文 国学片段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我是小助手 1.容止:仪容举止。 2.若思:即若有所思,意思是神态沉静安详。 3.笃(d道):忠实,一心一意 4.初:开端。 5.慎终:即慎终如始,意思是始终如一,坚持到底, 6.终:结束。 7.令:美好。 8.荣业:荣誉、功业 9.基:基础,根本。 10.籍(jie)甚:凭借于此而更加强大。籍:凭借
15 阻挡水流的玉垒山,分洪减灾,引水灌田,然后在下游整治河道,修灌溉渠。这 样一条河分开变成两道河,两变四,四变八,形成水网。 玉垒山分流工程建成以后,内江的水量还不大,不能满足灌溉的需要。怎 样才能从外江多分些水过来呢?李冰父子通过实地考察,采用当地百姓治水的经 验,用竹篓子装鹅卵石筑堤,在岷江上游江中心建了一个分水堰,硬把江水分成 两股,这样更多的水就能流到内江里来了。 为了保证夏天水涨的时候内江的水量不致过大,李冰父子又带领大家在分 水鱼嘴和离堆之间修了一条“飞沙堰”。堰身全部用竹篓和石头子儿堆筑,堰顶 比堤岸低,这样内江水太大的时候就会自动从堰顶上漫过,流到外江里去,不会 造成灾害。 从此以后,岷江被制服了,两岸人民安居乐业。李冰给大堰起了个名,叫 “都安堰”。后来,人们把它改名叫“都江堰”,并在附近修了“二王庙”,专 门纪念李冰父子为川西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千字文 (九) 国学片段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我是小助手 1. 容止:仪容举止。 2. 若思:即若有所思,意思是神态沉静安详。 3. 笃(dǔ):忠实,一心一意。 4. 初:开端。 5. 慎终:即慎终如始,意思是始终如一,坚持到底, 6. 终:结束。 7. 令:美好。 8. 荣业:荣誉、功业。 9. 基:基础,根本。 10.籍(jiè)甚:凭借于此而更加强大。籍: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