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容循环中,初膨胀比P==1,代入(2—1)式则 热效率的公式为 k-1 分析上式可知, (1)ε↑,则η↑,但随ε不断增大,η提高幅度逐渐降 低 (2)λ↑,则混合循环中等容加热量↑,n,↑。 (3)叶,则负荷p↑,但η下降,因此,按等压循环的发 动机,p↑,则降。 (4)k↑,则m↑,但在发动机中k变化不大 (5)当e相同时:7,>m>n (6)当相同,Q相同,ε不相同时,mp>m>m 这是因n不变时,等压循环的ε最大,而等容循环的e 最小之故
在等容循环中,初膨胀比 =1,代入(2—1)式则 热效率的公式为 (2—3) 分析上式可知, (1) ε ↑ ,则 ↑ ,但随ε不断增大, 提高幅度逐渐降 低。 (2) ↑,则混合循环中等容加热量↑, ↑ 。 (3) ↑ ,则负荷pt ↑ ,但 下降,因此,按等压循环的发 动机,pt ↑ ,则 下降。 (4)k ↑ ,则 ↑ ,但在发动机中k变化不大。 (5)当ε相同时: (6)当pz相同,Q1相同, ε不相同时, 这是因pz不变时,等压循环的ε最大,而等容循环的ε 最小之故。 z c V V = t t t t t t t, p t,vp t,v t,v t,vp t, p > , 1 1 1 − = − t V k
2.2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在非增压的内燃机中,工质只膨胀到b点,然后由b点等容 放热至a点,损失了排气中的一部分热能,如果工质由P2一直 膨胀到Pa,即在b点后继续膨胀至g点,如图2-2所示,那么这 种循环,比无涡轮增压循环要来的完善,它在相同的加热条件 下,多获得一部分功(bg),使η,提高了。我们称这种循 环为继续膨胀循环。 这种继续膨胀循环如在内燃机气缸中实现,将使气缸加长, 使发动机重量增加,通常是在发动机排气管处加一涡轮,使废 气在涡轮中继续膨胀作功,涡轮再带动一个压气机,将空气压 缩后再进入气缸中,提高进缸空气量,这样可提高P。 对涡轮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而言,一般涡轮増压内燃机涡 轮后的排气压力略高于大气压力,但压力脉动的幅度不大,因 此假定循环的放热过程等压,并假定气体由气缸流向涡轮,无 流动损失与传热损失等。其它假定与非增压时一样
2.2 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在非增压的内燃机中,工质只膨胀到b点,然后由b点等容 放热至a点,损失了排气中的一部分热能,如果工质由Pz一直 膨胀到Pa ,即在b点后继续膨胀至g 点,如图2-2所示,那么这 种循环,比无涡轮增压循环要来的完善,它在相同的加热条件 下,多获得一部分功(b—g),使 提高了。我们称这种循 环为继续膨胀循环。 这种继续膨胀循环如在内燃机气缸中实现,将使气缸加长, 使发动机重量增加,通常是在发动机排气管处加一涡轮,使废 气在涡轮中继续膨胀作功,涡轮再带动一个压气机,将空气压 缩后再进入气缸中,提高进缸空气量,这样可提高Pt。 对涡轮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而言,一般涡轮增压内燃机涡 轮后的排气压力略高于大气压力,但压力脉动的幅度不大,因 此假定循环的放热过程等压,并假定气体由气缸流向涡轮,无 流动损失与传热损失等。其它假定与非增压时一样。 t
涡轮增压内燃机从气缸排出的废气继续膨胀有两种方式: (1)脉冲涡轮增压:从气缸排出的废气沿绝热膨胀线继续膨胀, 排气管做成有利于使涡轮进口气体压力幅度达到最大,充 分利用废气中的脉冲能量。但供给涡轮的能量变化大,涡 轮效率较低,当丌X<2.5时使用 (2)定压涡轮增压:将各缸中排出的废气导入一根容积很大的 排气总管,使涡轮前的压力保持恒定,这种方式的脉冲能 量不能利用。但在涡轮中废气能量转换是稳定的,涡轮效 率较高。当x>25时,定压的效率高于脉冲的效率,此时 常采用定压涡轮增压方式。 带脉冲涡轮增压的内燃机理想循环如图2一2所示。 a-a为压气机中的绝热压缩; a—c为气缸中的绝热压缩过程 cy为气缸中的定容加热过程; Z为气缸中的定压加热过程
涡轮增压内燃机从气缸排出的废气继续膨胀有两种方式: (1) 脉冲涡轮增压:从气缸排出的废气沿绝热膨胀线继续膨胀, 排气管做成有利于使涡轮进口气体压力幅度达到最大,充 分利用废气中的脉冲能量。但供给涡轮的能量变化大,涡 轮效率较低,当 <2.5时使用. (2) 定压涡轮增压:将各缸中排出的废气导入一根容积很大的 排气总管,使涡轮前的压力保持恒定,这种方式的脉冲能 量不能利用。但在涡轮中废气能量转换是稳定的,涡轮效 率较高。当 > 2.5时,定压的效率高于脉冲的效率,此时 常采用定压涡轮增压方式。 带脉冲涡轮增压的内燃机理想循环如图2-2所示。 a '—a 为压气机中的绝热压缩; a —c 为气缸中的绝热压缩过程 c —y 为气缸中的定容加热过程; y —z 为气缸中的定压加热过程 k k
Q1 Q Q1 Q Q2 图2一2无中冷脉冲涡轮增图2-3带中冷脉冲涡轮增 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图2-2 无中冷脉冲涡轮增 图 2—3 带中冷脉冲涡轮增 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zb为气缸中的绝热膨胀过程; bg为涡轮中的绝热膨胀过程; a‘为涡轮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也可将脉冲涡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视为内燃机的理想循 环 acyzba和定容燃烧式燃气轮机理想循环a'abga'两部分叠加。 为了提高进气密度,通常对增压器后的进缸空气冷却,工 作循环只是比无中冷的多了一个ka等压向冷却器放热过程。 带空气冷却的脉冲涡轮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热效率的公式 为 =1 k(7。-1)x+pA一7 A-1+kA(P-1) (2-4) 无空气中冷的脉冲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热效率只需 将温降比c=TkT=1代入(2-4)即可得: k E-1+kA(p-1) (2-4')
z—b 为气缸中的绝热膨胀过程; b—g 为涡轮中的绝热膨胀过程; g—a ‘ 为涡轮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也可将脉冲涡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视为内燃机的理想循 环acyzba和定容燃烧式燃气轮机理想循环a ‘ abg a ‘ 两部分叠加。 为了提高进气密度,通常对增压器后的进缸空气冷却,工 作循环只是比无中冷的多了一个k—a等压向冷却器放热过程。 带空气冷却的脉冲涡轮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热效率的公式 为 (2-4) 无空气中冷的脉冲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热效率只需 将温降比 代入(2-4)即可得: (2-4 ') = T / T =1 C k a 1 ( 1) 1 1 1 1 − + − − = − − k k k t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