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层的组成 ■次生壁内层(S3, secondary wal3) 由层数不多的细纤维同心层组成,厚 度约0.1m,在纤维壁中所占比例不到 10%,木素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该层 的化学性能稳定,微纤维的排列与S1层相 似,与纤维轴向呈70-90度角。 在打浆中一般不考虑S3层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各层的组成 次生壁内层(S3, secondary wall 3) 由层数不多的细纤维同心层组成,厚 度约0.1 m,在纤维壁中所占比例不到 10%,木素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该层 的化学性能稳定,微纤维的排列与S1层相 似,与纤维轴向呈70—90度角。 在打浆中一般不考虑S3层
纤维(fber)的组成 ■细纤维(fb 直径300-500A ■微纤维( micro fibri) 直径250A ■微细纤维( finer micro fibril)直径120A ■原细纤维( elemental fibril)直径30A ■纤维素微晶体( crystalline) 用分辨率达15A的电子显微镜还不能 看到。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纤维 (fiber) 的组成 细纤维 (fibril) 直径 300--500Å 微纤维 (micro fibril) 直径 250Å 微细纤维 (finer micro fibril) 直径 120Å 原细纤维 (elemental fibril) 直径 30Å 纤维素微晶体 (crystallile) 用分辨率达1.5Å的电子显微镜还不能 看到
胞间层 初生壁 三层次生壁 局萄糖基 细纤维 C 微忏维 D 忏维素分 分子团 Acawe-EEE2- E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打浆的作用 ■五种主要作用(排列次序与作用先后无关) (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 (二)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 (三)横向切断或变形 ■(四)吸水润胀 ■(五)细纤维化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二、打浆的作用 五种主要作用(排列次序与作用先后无关) (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 (二)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 (三)横向切断或变形 (四)吸水润胀 (五)细纤维化
)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 ■打浆的机械作用 使S2层中的细纤维同心层产生弯曲, 发生位移和变形 使细纤维之间的间隙增大,水分子更 容易渗入,为纤维润胀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P层和S1层的破除起了重要的促进 作用。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 打浆的机械作用 使S2层中的细纤维同心层产生弯曲, 发生位移和变形; 使细纤维之间的间隙增大,水分子更 容易渗入,为纤维润胀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P层和S1层的破除起了重要的促进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