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97-2009甲型H1N1流感 截止到2009年9月5日,全球已超过25万人 感染甲型流感,已造成2837死亡。 全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 感确诊病例11万多例,已治愈10万多例。确诊 病例中重症及危重病例6654例,死亡560例。 甲型N风4 甲型
• 9、1997-2009 甲型H1N1流感 • 截止到2009年9月5日,全球已超过25万人 感染甲型流感,已造成2837死亡。 • 全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 感确诊病例11万多例,已治愈10万多例。确诊 病例中重症及危重病例6654例,死亡560例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 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 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 刺激征状。每隔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 ,7~9年出现一次大流行。 流行菌群以A、B、C群为多见。我国的流行菌群主 要是A群,B群仅占少数,但带菌者以B、C群为主。 流行菌群对寒冷、千燥较敏感,低于35℃、加 温至50℃或一般的消毒剂处理极易使其死亡
•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 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 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 刺激征状。每隔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 ,7~9年出现一次大流行。 流行菌群以A、B、C群为多见。我国的流行菌群主 要是A群,B群仅占少数,但带菌者以B、C群为主。 流行菌群对寒冷、干燥较敏感,低于35 ℃、加 温至50 ℃或一般的消毒剂处理极易使其死亡
·三、猩红热 烂喉痧 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 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 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 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 三、猩红热 • 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 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 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 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 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 烂喉痧
。首次记载:叶天士医案,1733年 ·《猩红热在吾国之考查》 四次大流行 ·第一次一十八世纪末约1785年左右 。第二次—1830-1840 ·第三次—1856年前后 ● 第四次一1901-1902年 ·小流行不下数十次
• 首次记载:叶天士医案,1733年 • 《猩红热在吾国之考查》 四次大流行 • 第一次——十八世纪末约1785年左右 • 第二次——1830-1840 • 第三次——1856年前后 • 第四次——1901-1902年 • 小流行不下数十次
·四、百日咳 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 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敕、鸣鸣样吸气吼声为特 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COMINDDEDULA TU g
• 四、百日咳 • 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 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 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