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半学期以来,你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 录在这张试卷上吧!在这个小小的考场里,你就是主人,只要你细心认真地阅读 思考,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根据下列语境据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 )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 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shi()言,我渴望 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 )取最灿烂的珍珠”。 这些言语ning()聚着田晓菲对北大的浓浓深情。 安恬()shi()言撷()取ning()聚 2.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 能攀登万仞髙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5.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2分) 例: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语文是 6、名句和文化常识填空。(10分) ,行者常至。 (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1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20 分 ) 亲爱的同学,半学期以来,你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 录在这张试卷上吧!在这个小小的考场里,你就是主人,只要你细心认真地阅读、 思考,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 分) 1.请根据下列语境据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 )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 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 shì( )言,我渴望 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 )取最灿烂的珍珠”。 这些言语 níng( )聚着田晓菲对北大的浓浓深情。 安恬.( ) shì( )言 撷.( )取 níng( )聚 2. 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 ....:“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 ....的精神值得提倡。 C. 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 ....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D.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2 分)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4.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 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 能攀登万仞高峰。 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5. 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2 分) 例: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 语文是 , 。 6、名句和文化常识填空。(10 分) (1) ,行者常至。 (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3)谁到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4)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 (5)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6)四面湖山归眼底, 。(这是湖南_上面的对联) (7)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民族英雄 书 两广总督府的对联) (⑧8)《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涵自然理趣 的诗句是: 7、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4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有关汤姆和蓓姬的哪几个故事?(至少写两个)(2 分) (2)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老师希望你用文字为汤姆“画”一幅肖像画, 你是这样“画”的: (2分) 8.口语交际(4分 天,某中学七年级(三)班的张红正要上学,她妈妈突然晕倒,不省人事。 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张红要向班主任仲老师请假,还要把 此事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现电话已接通,请你代张红讲话,语言要求简明、连贯、 得体 (1)张红对老师说 (2)张红对爸爸说: 、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苏轼《水调歌头》,回答文后问题。(4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 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几句设想, 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但不能透露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 的复杂心情。 C.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2 (3)谁到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4)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 (5)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6)四面湖山归眼底, 。(这是湖南 上面的对联) (7)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民族英雄 书 两广总督府的对联) (8)《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涵自然理趣 的诗句是: , 。 7、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4 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有关汤姆和蓓姬的哪几个故事?(至少写两个)(2 分) 。 (2)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老师希望你用文字为汤姆“画”一幅肖像画, 你是这样“画”的: (2 分) 8. 口语交际(4分) 一天,某中学七年级(三)班的张红正要上学,她妈妈突然晕倒,不省人事。 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张红要向班主任仲老师请假,还要把 此事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现电话已接通,请你代张红讲话,语言要求简明、连贯、 得体。 (1)张红对老师说: (2)张红对爸爸说: 二、阅读理解(50 分) (一)阅读苏轼《水调歌头》,回答文后问题。(4 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 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 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几句设想, 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但不能透露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 的复杂心情。 C. 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
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 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 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10.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寓言二则》,回答文后问题。(17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4分) 1)先自度其足( )(2)反归取之 (3)遽契其舟( )(4)是吾剑之所从坠( 1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何不试之以足? A.反归取之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项为之强 D.至之市 13.翻译文句。(4分)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请你为两则寓言分别添上标题。(2分)《 15.这二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但讽刺的人物相同,请你写出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 共同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4分) 共同点 教训 (三)阅读《社戏》选段,回答一题。(15分)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 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 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 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3 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 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 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10. 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阅读《寓言二则》,回答文后问题。(17 分)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4 分) (1)先自度.其足( ) (2)反.归取之( ) (3)遽契.其舟 (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12.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何不试之以足? A. 反归取之 B.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 项为之强 D. 至之市 13. 翻译文句。(4 分)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4. 请你为两则寓言分别添上标题。(2 分)《 》《 》 15. 这二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但讽刺的人物相同,请你写出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 共同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4 分) 共同点: 教训: (三)阅读《社戏》选段,回答—题。(15 分)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 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 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 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
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6.阅读甲乙两段,其中写夜航去看戏的是()段,写看完戏归航的是 段。(6分) 根据分别是:1) 17.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3分) (1)正面描写船快的 (2)侧面描写船快的:① 18.两段都使用了修辞方法,分别写出两段各一句并分析其修辞手法的表达效 果.(4分) 甲段: 表达效果 乙段 表达效果 19.请你用任意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要求能表现你愉快的心情。(2分) (四)阅读《母亲·我·狗》,完成13-16题。(14分) 小时侯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 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 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学校要求上早学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 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 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 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 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 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 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 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 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 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 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4 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6. 阅读甲乙两段,其中写夜航去看戏的是( )段,写看完戏归航的是( ) 段。(6 分) 根据分别是:1) 2) 17. 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3 分) (1)正面描写船快的: (2)侧面描写船快的:① ② 18. 两段都使用了修辞方法,分别写出两段各一句并分析其修辞手法的表达效 果.(4 分) 甲段: 表达效果 乙段: 表达效果 19. 请你用任意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要求能表现你愉快的心情。(2 分) (四)阅读《母亲 · 我 · 狗 》,完成 13—16 题。(14 分) 小时侯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 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 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学校要求上早学。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 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 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 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 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 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 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 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 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 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 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作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 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 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 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 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 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听雨轩一一精短美文》) 20、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1、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 说明。(3分) 2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3、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作文(40分) 24.作文题目:撇和捺互相支持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 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 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章 要求:(1)是学习的困惑需要“你”的指点,是生活的艰辛需要“你”的支撑 是思想的贫乏需要“你”的浇灌,是心灵的苍白需要“你”的丰富…… 选哪方面内容来写由你自己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4)文中涉及真实人名或班级请用“××”代替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5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作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 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 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 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 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 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听雨轩——精短美文》) 20、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21、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 说明。(3 分) 2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23、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三、作文(40 分) 24. 作文题目:撇和捺互相支持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 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 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章。 要求:(1)是学习的困惑需要“你”的指点,是生活的艰辛需要“你”的支撑, 是思想的贫乏需要“你”的浇灌,是心灵的苍白需要“你”的丰富…… 选哪方面内容来写由你自己定; (2)字数不少于 500 字。 (3)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4)文中涉及真实人名或班级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