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香肠的一般加工工艺 一、香肠加工的工艺流程 原料肉的选择→切块→腌制→绞肉/斩拌→拌馅→填充/结扎→发酵→烟熏→蒸 煮→干燥。 二、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原料肉的选择 原料肉一般以猪肉、牛肉、犊牛肉为主。绵羊肉因其肉质较硬,有独特的 膻味,价格较贵,所以作为加工原料受限制。兔肉和鸡肉应用的比较也较小。选 择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肉为原料。选择腿肉和臀肉为最好,因为这些部位的肌 肉组织多、结缔组织少,肥肉一般选用背部的皮下脂肪。 选用的精盐应色白、粒细、无杂质;酒选用酒精体积分数 50%的白酒或料 酒;砂糖。 2. 切块 剔骨后的原料肉,首先将瘦肉和肥膘分开,剔除瘦肉中的筋腱、血管、 淋巴。瘦肉与肥肉分开,并将其按照加工要求切成小方块,以利于腌制为主。 3. 腌制 腌制就是用食盐和硝酸盐等混合对肉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方法。目的是通 过提高产品的渗透压,减少水分活性,达到抑制微生物繁殖、提高肉的保水性、 改善肉的风味的目的。 肉的腌制方法可分为湿腌法、干腌法、干湿混腌法和快速腌制法四种。 干腌法和湿腌法前面已经学习过。所谓干腌法,就是将腌制剂擦在肉的表面,然 后层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依靠肉外渗汁液将其溶解,形成高浓度 食盐溶液。此种腌制法设备简单、易操作,小规模工厂多采用此法。 所谓湿腌法,就是将腌制材料在沸水中溶解,冷却后倒入陶瓷缸中,腌制液的量 要没过肉的表面,通常为肉重量的 50%~60%。腌渍温度一般为 3~5℃,因 pH 值、肉块大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腌制完成时间有所不同,如 1 ㎏的肉块大约需 5~7d。湿腌法腌制时,腌制剂渗入肌肉组织内较均匀,但其制品的色泽和风味 不及干腌制品,蛋白质流失大。 混合腌法时将干腌法和湿腌法结合起来的腌制方法。先用干的混合腌制剂擦在肉
第二节 香肠的一般加工工艺 一、香肠加工的工艺流程 原料肉的选择→切块→腌制→绞肉/斩拌→拌馅→填充/结扎→发酵→烟熏→蒸 煮→干燥。 二、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原料肉的选择 原料肉一般以猪肉、牛肉、犊牛肉为主。绵羊肉因其肉质较硬,有独特的 膻味,价格较贵,所以作为加工原料受限制。兔肉和鸡肉应用的比较也较小。选 择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肉为原料。选择腿肉和臀肉为最好,因为这些部位的肌 肉组织多、结缔组织少,肥肉一般选用背部的皮下脂肪。 选用的精盐应色白、粒细、无杂质;酒选用酒精体积分数 50%的白酒或料 酒;砂糖。 2. 切块 剔骨后的原料肉,首先将瘦肉和肥膘分开,剔除瘦肉中的筋腱、血管、 淋巴。瘦肉与肥肉分开,并将其按照加工要求切成小方块,以利于腌制为主。 3. 腌制 腌制就是用食盐和硝酸盐等混合对肉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方法。目的是通 过提高产品的渗透压,减少水分活性,达到抑制微生物繁殖、提高肉的保水性、 改善肉的风味的目的。 肉的腌制方法可分为湿腌法、干腌法、干湿混腌法和快速腌制法四种。 干腌法和湿腌法前面已经学习过。所谓干腌法,就是将腌制剂擦在肉的表面,然 后层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依靠肉外渗汁液将其溶解,形成高浓度 食盐溶液。此种腌制法设备简单、易操作,小规模工厂多采用此法。 所谓湿腌法,就是将腌制材料在沸水中溶解,冷却后倒入陶瓷缸中,腌制液的量 要没过肉的表面,通常为肉重量的 50%~60%。腌渍温度一般为 3~5℃,因 pH 值、肉块大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腌制完成时间有所不同,如 1 ㎏的肉块大约需 5~7d。湿腌法腌制时,腌制剂渗入肌肉组织内较均匀,但其制品的色泽和风味 不及干腌制品,蛋白质流失大。 混合腌法时将干腌法和湿腌法结合起来的腌制方法。先用干的混合腌制剂擦在肉
的表面,进行干腌再浸渍在容器中用腌制液腌渍。用注射腌制法常和干腌或湿腌 结合进行,这也是混合腌制法,即将盐液注入鲜肉内,在按层擦盐,但盐水浓度 应低于注射用的盐水浓度,以使肉吸收水分。混合腌法可以增加制品贮藏时的稳 定性,防止产品过度脱水,免于营养物过分损失。常用于鱼类腌制,特别适于多 脂鱼。 快速腌制法是指为了加快腌渍速度而采取的注射腌制法或热腌法。注射法是将腌 制液注入动脉或肌肉组织的一种方法,热腌法可将热盐水注入动脉或肌肉组织 中,也可将原料肉浸泡在 50℃的腌制液中。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促进肉的成熟, 加快盐液分布到肉组织中的速度。缺点是一旦管理不当会造成大量原料肉变质。 4、 绞肉、斩拌、搅拌 绞肉、斩拌是灌肠类制品加工的一个重要工序。此道工序是由两个物理作用明显 不同的机构组成。其一类是有将各种原料切碎的作用;另一类是将切碎的肉与香 辛料、调味料、淀粉等辅料均匀混合的作用。 (1)绞肉 绞肉系指用绞肉机将肉或脂肪切碎。通过绞肉机压力使肉纤维达 到某种程度破坏,消除肉质的不均匀性,使肉质嫩化。肉经绞碎后与所添加的辅 料和添加剂混合均匀,自然调味,可重新组成各种形状、组分不同的肉制品。 在绞肉之前将肉适当地切碎,同控制好肉的温度。一般情况下, 肉温应不高于 10 ℃ 。肉要适当切碎,可以促使肉较快地从筛板孔中流出。有时在筛板面上有 肉堵塞,就是因为没有切碎造成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中止绞肉, 卸 下筛板,清除堵塞的肉,调整刀刃部和筛板的吻合度。 对绞肉机来说,绞脂肪比绞肉的负荷更大。因此,如果脂肪投入量与肉投入量相 等,会出现旋转困难的情况。所以,在绞脂肪时,每次的投入量要少一些。应该 特别注意的是,绞肉机一旦绞不动,脂肪就会融化,变成油脂,从而导致脂肪分 离。 作业结束后,要清洗绞肉机。如果绞肉机清洗得不干净,肉片和脂肪就会附着在 螺杆上,这样细菌很有可能混入肉中。绞肉机洗净后,擦去表面水分, 正确地 将刀具编组保管。 绞肉作业中,一般瘦肉和脂肪都是分开处理的。绞好的肉馅也要尽可能 做到低温保存。如果离斩拌操作还需要一段时间,则要将肉放入冷库保管。按一
的表面,进行干腌再浸渍在容器中用腌制液腌渍。用注射腌制法常和干腌或湿腌 结合进行,这也是混合腌制法,即将盐液注入鲜肉内,在按层擦盐,但盐水浓度 应低于注射用的盐水浓度,以使肉吸收水分。混合腌法可以增加制品贮藏时的稳 定性,防止产品过度脱水,免于营养物过分损失。常用于鱼类腌制,特别适于多 脂鱼。 快速腌制法是指为了加快腌渍速度而采取的注射腌制法或热腌法。注射法是将腌 制液注入动脉或肌肉组织的一种方法,热腌法可将热盐水注入动脉或肌肉组织 中,也可将原料肉浸泡在 50℃的腌制液中。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促进肉的成熟, 加快盐液分布到肉组织中的速度。缺点是一旦管理不当会造成大量原料肉变质。 4、 绞肉、斩拌、搅拌 绞肉、斩拌是灌肠类制品加工的一个重要工序。此道工序是由两个物理作用明显 不同的机构组成。其一类是有将各种原料切碎的作用;另一类是将切碎的肉与香 辛料、调味料、淀粉等辅料均匀混合的作用。 (1)绞肉 绞肉系指用绞肉机将肉或脂肪切碎。通过绞肉机压力使肉纤维达 到某种程度破坏,消除肉质的不均匀性,使肉质嫩化。肉经绞碎后与所添加的辅 料和添加剂混合均匀,自然调味,可重新组成各种形状、组分不同的肉制品。 在绞肉之前将肉适当地切碎,同控制好肉的温度。一般情况下, 肉温应不高于 10 ℃ 。肉要适当切碎,可以促使肉较快地从筛板孔中流出。有时在筛板面上有 肉堵塞,就是因为没有切碎造成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中止绞肉, 卸 下筛板,清除堵塞的肉,调整刀刃部和筛板的吻合度。 对绞肉机来说,绞脂肪比绞肉的负荷更大。因此,如果脂肪投入量与肉投入量相 等,会出现旋转困难的情况。所以,在绞脂肪时,每次的投入量要少一些。应该 特别注意的是,绞肉机一旦绞不动,脂肪就会融化,变成油脂,从而导致脂肪分 离。 作业结束后,要清洗绞肉机。如果绞肉机清洗得不干净,肉片和脂肪就会附着在 螺杆上,这样细菌很有可能混入肉中。绞肉机洗净后,擦去表面水分, 正确地 将刀具编组保管。 绞肉作业中,一般瘦肉和脂肪都是分开处理的。绞好的肉馅也要尽可能 做到低温保存。如果离斩拌操作还需要一段时间,则要将肉放入冷库保管。按一
定配方称量调味料和香辛料,混合均匀后备用。依据香肠的种类、原料肉的种类、 肉的状态,水量的添加也不相同。 (2)斩拌 香肠制造中,斩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斩拌机的斩拌,将 原料肉斩碎、乳化,使原料肉释放出最多的肉蛋白,以达到最佳的黏结性。原料 肉斩拌的好坏,直接决定制品质量,因此斩拌工序在肉糜香肠的制造中是最重要 的。 斩拌时,先将瘦肉放入斩拌机内,注意肉不要集中一处, 要全面铺开, 然后起 动斩拌机。由于畜种或者年龄不同,瘦肉硬度也不一样。因此要从最硬的肉开始, 依次放入 。这样可以提高肉的结着性。随后加入水,以利于斩拌。加水后,最 初肉会失去黏性,变成分散的细粒子状 。但不久黏着性就会不断增加, 最终形 成一个整体。还可以加入冰屑, 因为它可以保持操作中的低温状态。然后添加 调味料和香辛料以及其他增量材料、结着材料。肉与这些添加材料混合均匀后, 进一步加强肉的黏着力。最后添加脂肪。在添加脂肪时,要一点一点地添加, 使 脂肪均匀分布。若大块添加,则很难混合均匀,时间花费也较多。在这期间, 肉 的温度会上升,有时甚至会影响产品质量,必须加以注意。肉和脂肪混合均匀后, 应迅速取出。 (3)搅拌 加工香肠和有一些品种的火腿时,一般还要用搅拌机进行 搅拌。这种机械无切碎功能,但是可以弥补搅肉机和斩拌机的不足。 搅拌操作前要认真清洗叶片和搅拌槽。按照配方称量原料肉和脂肪。原料肉的大 小与操作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对成品质量也有影响。因此要注意前处理适度。投 肉时,要尽可能先投入肉质较硬的肉,然后按量的大小依次投入,接着添加香辛料 和调味料。添加时,要洒到叶片的中央部,靠叶片从内侧向外侧的旋转作用,使添 加香辛料和调味料分布均匀。使用芡肉,可保证肉的完整性。当芡肉在肉块中均 匀分布,并产生黏着力后,再添加脂肪。如果不使用芡肉,肉的表面就会变得不完 整,因此搅拌时间就需要延长,直到产生黏着力为止。脂肪的添加要放到最后,但 要根据脂肪的性质情况灵活处理。若脂肪较硬,搅拌时间过短,会影响肉块的结着 情况,切片时脂肪会脱落。因此,在搅拌作业时,根据脂肪性质,有时可和原料肉一 同投入 。搅拌时间依据搅拌机的旋转速度和能力、制品种类、有无添加剂等 不 尽相同。一般说来搅拌 5~10min 是比较适当的。经搅拌,肉糜产生强有力的结着
定配方称量调味料和香辛料,混合均匀后备用。依据香肠的种类、原料肉的种类、 肉的状态,水量的添加也不相同。 (2)斩拌 香肠制造中,斩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斩拌机的斩拌,将 原料肉斩碎、乳化,使原料肉释放出最多的肉蛋白,以达到最佳的黏结性。原料 肉斩拌的好坏,直接决定制品质量,因此斩拌工序在肉糜香肠的制造中是最重要 的。 斩拌时,先将瘦肉放入斩拌机内,注意肉不要集中一处, 要全面铺开, 然后起 动斩拌机。由于畜种或者年龄不同,瘦肉硬度也不一样。因此要从最硬的肉开始, 依次放入 。这样可以提高肉的结着性。随后加入水,以利于斩拌。加水后,最 初肉会失去黏性,变成分散的细粒子状 。但不久黏着性就会不断增加, 最终形 成一个整体。还可以加入冰屑, 因为它可以保持操作中的低温状态。然后添加 调味料和香辛料以及其他增量材料、结着材料。肉与这些添加材料混合均匀后, 进一步加强肉的黏着力。最后添加脂肪。在添加脂肪时,要一点一点地添加, 使 脂肪均匀分布。若大块添加,则很难混合均匀,时间花费也较多。在这期间, 肉 的温度会上升,有时甚至会影响产品质量,必须加以注意。肉和脂肪混合均匀后, 应迅速取出。 (3)搅拌 加工香肠和有一些品种的火腿时,一般还要用搅拌机进行 搅拌。这种机械无切碎功能,但是可以弥补搅肉机和斩拌机的不足。 搅拌操作前要认真清洗叶片和搅拌槽。按照配方称量原料肉和脂肪。原料肉的大 小与操作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对成品质量也有影响。因此要注意前处理适度。投 肉时,要尽可能先投入肉质较硬的肉,然后按量的大小依次投入,接着添加香辛料 和调味料。添加时,要洒到叶片的中央部,靠叶片从内侧向外侧的旋转作用,使添 加香辛料和调味料分布均匀。使用芡肉,可保证肉的完整性。当芡肉在肉块中均 匀分布,并产生黏着力后,再添加脂肪。如果不使用芡肉,肉的表面就会变得不完 整,因此搅拌时间就需要延长,直到产生黏着力为止。脂肪的添加要放到最后,但 要根据脂肪的性质情况灵活处理。若脂肪较硬,搅拌时间过短,会影响肉块的结着 情况,切片时脂肪会脱落。因此,在搅拌作业时,根据脂肪性质,有时可和原料肉一 同投入 。搅拌时间依据搅拌机的旋转速度和能力、制品种类、有无添加剂等 不 尽相同。一般说来搅拌 5~10min 是比较适当的。经搅拌,肉糜产生强有力的结着
性后,关闭电源,将搅拌槽翻转,取出肉,并将附着在叶片上的肉清理干净。 搅拌香肠肉馅比搅拌火腿时叶片的转动速度要慢,才不会破坏添加材料的形态。 添加的材料与肉馅均匀混合后,即可停止机器运转。作业结束以后,开始清洗搅拌 机。这时需注意的是旋围轴叶片的安全保护部位。这个部位肉很容易附着,所以 要注意彻底清除。 5、 拌馅 将已经搅碎或斩碎的肉和配方中其他辅助成分混合在一起的过程,成为拌 馅。这个过程常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完成。在搅拌过程中,肉馅可产生必要的粘性, 提高保水性,在煮制时能促进水分的保持。搅拌机无切碎功能,用以弥补绞肉和 斩拌的不足。 6、 填充、结扎 填充即常称灌陷或灌肠,是将拌好的肉馅灌入事先准备好的肠衣中。用于向肠衣 中灌陷的机器称为充填机。香肠填充好后,应及时结扎或扭结。结扎就是把香肠 两端捆扎牢,防止肉馅从肠衣中漏出来,阻止外部细菌进入,起到隔断空气和肉 接触的作用。 7、 发酵 发酵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作用使肉产生特殊风味、色泽 和质地,形成具有较长保存期的制品的加工工艺方法 。 当今用于发酵剂的细菌可分为两代: 第一代是从植物中获得,如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第二代是从肉制品中分离, 更适合发酵香肠的生产,如清酒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是第二代发酵剂的主要微 生物。这两种菌竞争力强 能抑制自然环境中的乳酸菌,控制整个发酵和干燥过 程。 第二代发酵剂还具有以下特征:可产生形成颜色和芳香物质的酶。发酵香肠的风 味和感官品质是香肠内乳酸菌、微球菌和酵母共同作用产生的;目前已将乳杆菌 中的β-半乳糖基因、过氧化氢酶基因、细菌素基因克隆出来,这些基因可改善 菌株的品质;发酵香肠中应用可产生细菌素的乳酸菌,能够提高发酵剂的竞争力,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植物乳杆菌、清酒乳杆菌、 弯曲乳杆菌都能产生细菌素。 微生物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降低 pH 值、减少腐败、改善组织与风味;促进
性后,关闭电源,将搅拌槽翻转,取出肉,并将附着在叶片上的肉清理干净。 搅拌香肠肉馅比搅拌火腿时叶片的转动速度要慢,才不会破坏添加材料的形态。 添加的材料与肉馅均匀混合后,即可停止机器运转。作业结束以后,开始清洗搅拌 机。这时需注意的是旋围轴叶片的安全保护部位。这个部位肉很容易附着,所以 要注意彻底清除。 5、 拌馅 将已经搅碎或斩碎的肉和配方中其他辅助成分混合在一起的过程,成为拌 馅。这个过程常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完成。在搅拌过程中,肉馅可产生必要的粘性, 提高保水性,在煮制时能促进水分的保持。搅拌机无切碎功能,用以弥补绞肉和 斩拌的不足。 6、 填充、结扎 填充即常称灌陷或灌肠,是将拌好的肉馅灌入事先准备好的肠衣中。用于向肠衣 中灌陷的机器称为充填机。香肠填充好后,应及时结扎或扭结。结扎就是把香肠 两端捆扎牢,防止肉馅从肠衣中漏出来,阻止外部细菌进入,起到隔断空气和肉 接触的作用。 7、 发酵 发酵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作用使肉产生特殊风味、色泽 和质地,形成具有较长保存期的制品的加工工艺方法 。 当今用于发酵剂的细菌可分为两代: 第一代是从植物中获得,如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第二代是从肉制品中分离, 更适合发酵香肠的生产,如清酒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是第二代发酵剂的主要微 生物。这两种菌竞争力强 能抑制自然环境中的乳酸菌,控制整个发酵和干燥过 程。 第二代发酵剂还具有以下特征:可产生形成颜色和芳香物质的酶。发酵香肠的风 味和感官品质是香肠内乳酸菌、微球菌和酵母共同作用产生的;目前已将乳杆菌 中的β-半乳糖基因、过氧化氢酶基因、细菌素基因克隆出来,这些基因可改善 菌株的品质;发酵香肠中应用可产生细菌素的乳酸菌,能够提高发酵剂的竞争力,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植物乳杆菌、清酒乳杆菌、 弯曲乳杆菌都能产生细菌素。 微生物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降低 pH 值、减少腐败、改善组织与风味;促进
发色;防止氧化变色;减少亚硝胺的生成;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生毒素。 发酵香肠中的微生物种类包括乳酸菌、微球菌、霉菌和酵母。它们在发酵香肠的 风味形成和安全性中都发挥了各自独特的作用。 因为发酵是肉制品加工中一道重要的加工工艺,所以这里对发酵方法和发酵工艺 条件加以介绍 (1)发酵方法 ①自然发酵: 在传统加工工艺中, 发酵完全依赖原料肉中存在的乳酸菌进行自 然发酵。乳酸菌普遍存在于原料肉中, 只不过初始数量很低, 除非原料肉曾在真 空包装中贮藏过一段时间。发酵香肠肉馅的初始条件一般不利于肉中数量占优势 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而有利于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凝固酶阳性和凝固酶阴性 的葡萄球菌和乳酸菌的生长。有证据表明, 乳酸发酵过程涉及由肠杆菌到肠球菌 最后再到乳杆菌和片球菌的“接力传递”。如果发酵进行顺利的,乳酸菌生长将 会很快, 一般发酵 2~5d 后其菌落数量即可达到 106 ~108cfu/g 。相应的 pH 值的降低导致假单胞菌和其他酸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在 2~3d 内死亡,不过耐酸 性较好的细菌如沙门氏菌等可能存活更长的时间。乳酸菌的数量在达到最大值后 趋于下降,但在霉菌成熟的香肠中经常会在约 15d 后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这与乳酸盐代谢引起的 pH 值的升高相吻合。如果乳酸发酵的启动被延迟 ,pH 值下降缓慢,则金黄色葡萄球菌易生长并产生肠毒素,其他杂菌的生长可能会使 香肠的风味变差。对于发酵香肠而言,由于香肠中通常只含有硝酸盐而不含有亚 硝酸盐,这时能够生长发育的细菌种类很多,显然对改善干发酵香肠的风味品质 有利。 在采用自然发酵法生产发酵香肠时,为了提高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 初通常采取“回锅”的办法。它是指在新的肉馅中加入前一个生产周期中的部分 发酵后的材料进行菌种接种的办法。这种做法曾经被广泛使用,也确实提高了发 酵的可靠性。但是这种方法却不能获得令人非常满意的结果。首先,“回锅” 材 料中的乳酸菌生理上可能已经处于衰老状态,不能快速启动新的一轮发酵。其次 “回锅”方法的不可控性意味着接种进去的乳酸菌可能具有一些人们不希望的 特性 ,如形成过氧化物。这种性质一旦成为香肠中的主要变化,将给香肠的品 质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发色;防止氧化变色;减少亚硝胺的生成;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生毒素。 发酵香肠中的微生物种类包括乳酸菌、微球菌、霉菌和酵母。它们在发酵香肠的 风味形成和安全性中都发挥了各自独特的作用。 因为发酵是肉制品加工中一道重要的加工工艺,所以这里对发酵方法和发酵工艺 条件加以介绍 (1)发酵方法 ①自然发酵: 在传统加工工艺中, 发酵完全依赖原料肉中存在的乳酸菌进行自 然发酵。乳酸菌普遍存在于原料肉中, 只不过初始数量很低, 除非原料肉曾在真 空包装中贮藏过一段时间。发酵香肠肉馅的初始条件一般不利于肉中数量占优势 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而有利于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凝固酶阳性和凝固酶阴性 的葡萄球菌和乳酸菌的生长。有证据表明, 乳酸发酵过程涉及由肠杆菌到肠球菌 最后再到乳杆菌和片球菌的“接力传递”。如果发酵进行顺利的,乳酸菌生长将 会很快, 一般发酵 2~5d 后其菌落数量即可达到 106 ~108cfu/g 。相应的 pH 值的降低导致假单胞菌和其他酸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在 2~3d 内死亡,不过耐酸 性较好的细菌如沙门氏菌等可能存活更长的时间。乳酸菌的数量在达到最大值后 趋于下降,但在霉菌成熟的香肠中经常会在约 15d 后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这与乳酸盐代谢引起的 pH 值的升高相吻合。如果乳酸发酵的启动被延迟 ,pH 值下降缓慢,则金黄色葡萄球菌易生长并产生肠毒素,其他杂菌的生长可能会使 香肠的风味变差。对于发酵香肠而言,由于香肠中通常只含有硝酸盐而不含有亚 硝酸盐,这时能够生长发育的细菌种类很多,显然对改善干发酵香肠的风味品质 有利。 在采用自然发酵法生产发酵香肠时,为了提高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 初通常采取“回锅”的办法。它是指在新的肉馅中加入前一个生产周期中的部分 发酵后的材料进行菌种接种的办法。这种做法曾经被广泛使用,也确实提高了发 酵的可靠性。但是这种方法却不能获得令人非常满意的结果。首先,“回锅” 材 料中的乳酸菌生理上可能已经处于衰老状态,不能快速启动新的一轮发酵。其次 “回锅”方法的不可控性意味着接种进去的乳酸菌可能具有一些人们不希望的 特性 ,如形成过氧化物。这种性质一旦成为香肠中的主要变化,将给香肠的品 质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