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其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的能力 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 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 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一)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 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 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第 2 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其综合运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的能力. 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 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 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一)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 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 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 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 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 影片1) .如图1, (1) (已知),∴a∥b() (2)∵243(已知),∴:a∥b() 图1 (3)∵ (已知),∴a∥b( 2.如图2,(1)已知41=∠2,则∠2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已知∠1=∠2,则∠2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 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 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 影片 1). 1.如图 1, (1)∵ (已知),∴ ( ). (2)∵ (已知),∴ ( ). (3)∵ (已知),∴ ( ). 2.如图 2,(1)已知 ,则 与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已知 ,则 与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b 图2 图3 3.如图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B是 142°,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C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 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 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 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 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CD 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 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 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 图4
图 2 图 3 3.如图 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 是 ,第二次拐的角 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 1、2 题. 师:第 3 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 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 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 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通过第 1 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 2 题为性质定 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 3 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 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 的平行线 , 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 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 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 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
【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 出规律的习惯 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 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EF, 使它截平行线AB与CD,得同位角43、∠4,利用量角器量一下;23与 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回答出不论怎样画截 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结论 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 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 [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 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 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5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 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 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 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回答 【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 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励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 出规律的习惯. 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 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 , 使它截平行线 与 ,得同位角 、 ,利用量角器量一下; 与 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回答出不论怎样画截 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结论. 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 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 [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 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 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 5 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 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 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 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回答. 【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 2 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 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励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 [板书]∵:a∥b(已知),∴∠=∠2(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对项角相等),∴∠2=43(等量代换) 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西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下面清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 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 [板书]∵: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4=180°(邻补角定义), 2+∠4=130°(等量代换) 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 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 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a∥b(已知见图6),∠1=∠2(两 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已知),∴∠2=23(两直线平行,内 错角相等).∵a∥b(已知),∴∠2+∠4=13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互补)(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 [板书]∵ (已知),∴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对项角相等),∴ (等量代换). 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西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下面清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 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 [板书]∵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邻补角定义), ∴ (等量代换). 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 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 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 (已知见图 6),∴ (两 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 错角相等).∵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互补)(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