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X 标准差(s)= 式中:X—各重复重量(克) n重复次数 ∑—总和 变异系数= X 种粒大小悬殊的种子,变异系数不超过0.6,一般种子的变异系数不超过04,即可按八 个重复的平均数计算,否则要重做。如仍超过,可计算16个重复的平均数。凡与平均数之 差超过二倍标准差的各重复略去不计。最后计算1000粒种子的平均重量(即10×X)。 2、千粒法 对种粒大小、轻重极不均匀的种子可采用千粒法。净度分析后,将全部纯净种子用四分 法分成四份,从每份中随机取250粒,共1000粒为一组,再取第二组,即二个重复。千粒 重再50克以上的可采用500粒为一组,千粒重在500克以上的可采用250粒为一组,仍是 二次重复。分别称重后,计算二组的平均数。当二组种子重量之差大于此平均数的5%时 则应重做。如仍超过,则计算四组的平均数。计算结果记入附表5。 2、全量法 凡纯净种子粒数少于1000粒者,将其全部种子称重,换算成千粒重。 千粒重的称量精确度要求与净度测定称量精确度相同,见表3 实验五种子发芽测定 通过实验掌握测定种子发芽能力的方法,并学会计算发芽率、发芽势及平均发芽时间等 指标。 材料和仪器 材料送检样品、福尔马林 仪器玻璃板、取样匙、分样板、刷子、镊子、解剖刀、温度计、烧杯、发芽皿、滤纸 纱布条、标签、光照发芽箱或培养箱。 三、内容与方法 测定样品的抽取 发芽测定所需样品可从净度测定后的纯净种子中抽取。用四分法将种子分成四份,从每 份中随机取25粒种子组成100粒,共取四个100粒,即为四次重复。种粒大的可以50粒或 25粒为一重复。特小粒种子用重量发芽法,以0.1~0.25克为一次重复。 2、消毒灭菌 为了预防霉菌感染而影响检验结果,所以在检验时必须对所使用的各种用具和测定样品 进行消毒处理。 检验用具的消毒发芽皿、纱布条、镊子等仔细洗净,用沸水煮5-10分钟。对发芽 箱或培养箱内喷洒福尔马林,喷后密封两天,然后使用
标准差(s)= 1 2 1 2 − − = n X nX n i i 式中:X——各重复重量(克) n——重复次数 ∑——总和 S 变异系数= X 种粒大小悬殊的种子,变异系数不超过 0.6,一般种子的变异系数不超过 0.4,即可按八 个重复的平均数计算,否则要重做。如仍超过,可计算 16 个重复的平均数。凡与平均数之 差超过二倍标准差的各重复略去不计。最后计算 1000 粒种子的平均重量(即 10×X)。 2、千粒法 对种粒大小、轻重极不均匀的种子可采用千粒法。净度分析后,将全部纯净种子用四分 法分成四份,从每份中随机取 250 粒,共 1000 粒为一组,再取第二组,即二个重复。千粒 重再 50 克以上的可采用 500 粒为一组,千粒重在 500 克以上的可采用 250 粒为一组,仍是 二次重复。分别称重后,计算二组的平均数。当二组种子重量之差大于此平均数的 5%时, 则应重做。如仍超过,则计算四组的平均数。计算结果记入附表 5。 2、 全量法 凡纯净种子粒数少于 1000 粒者,将其全部种子称重,换算成千粒重。 千粒重的称量精确度要求与净度测定称量精确度相同,见表 3。 实验五 种子发芽测定 一、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测定种子发芽能力的方法,并学会计算发芽率、发芽势及平均发芽时间等 指标。 二、材料和仪器 材料 送检样品、福尔马林。 仪器 玻璃板、取样匙、分样板、刷子、镊子、解剖刀、温度计、烧杯、发芽皿、滤纸、 纱布条、标签、光照发芽箱或培养箱。 三、内容与方法 1、测定样品的抽取 发芽测定所需样品可从净度测定后的纯净种子中抽取。用四分法将种子分成四份,从每 份中随机取 25 粒种子组成 100 粒,共取四个 100 粒,即为四次重复。种粒大的可以 50 粒或 25 粒为一重复。特小粒种子用重量发芽法,以 0.1~0.25 克为一次重复。 2、 消毒灭菌 为了预防霉菌感染而影响检验结果,所以在检验时必须对所使用的各种用具和测定样品 进行消毒处理。 检验用具的消毒 发芽皿、纱布条、镊子等仔细洗净,用沸水煮 5—10 分钟。对发芽 箱或培养箱内喷洒福尔马林,喷后密封两天,然后使用
测定样品的消毒种子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可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药 3、测定样品的预处理 般可用始温45℃水浸种2448小时,浸种过程中最好再换一两次水。发芽困难的种 子可进行预处理(见表6)。 置床 在发芽皿上垫有滤纸或纱布即为发芽床。将经过消毒和浸种后的种子分组放置于四个 发芽床,在每个发芽床上整齐放置100粒种子,种粒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免霉菌蔓延和幼 根相互接触。种粒的排放应有一定的序列(见图1)。 ∴∵ 图1种粒的排放序列 种子摆放完毕,在每一个发芽皿上贴上标签,写明送检样品号、树种、重复号、置床 日期、姓名,以免混乱,然后将发芽皿放入光照发芽箱或培养箱。 5、发芽条件 水—发芽床要保持湿润,但不能使种子四周出现水膜。 温度—各树种的种子发芽所需温度见表6。仪器的调制温度同预定的温度相差不能超 过±1℃。有些树种要求使用变温,每昼夜保持低温16小时,高温8小时。温度的变换应在 3小时内逐渐完成。 通气一要使种子有通气的条件,但不能使种子周围的空气干燥而影响发芽。 光照一有些树种的种子发芽需要光照,按表6的规定来供给光照的时间数。光照的 程度为750~1250勒克司。 6、观察记载 发芽测定要定期观察记载,并计入附表6。为了更好地掌握发芽测定的全过程,要求每 天作一次观察记载 发芽测定的持续时间见表6。表中所列天数以置床之日为零算起,不包括种子预处理的 时间。如到规定的结束时间仍有较多的种粒萌发,也可酌情延长测定时间。发芽测定所用的 实际天数应在检查报告中说明 发芽期间发现有感染了霉菌的种子及时取出消毒或用清水冲洗数次,直到水无混浊再 放回原发芽床,不要使它们触及健康的种粒,发霉严重时整个发芽床都要更换,并在发芽记 录表中记述。 部分树种种子发芽测定的主要技术规定 温度测发芽势测发芽率|备注 每天光照8小时 樟子松、 每天光照8小时 0-5℃层积60
测定样品的消毒 种子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可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药 剂。 3、测定样品的预处理 一般可用始温 45℃水浸种 24~48 小时,浸种过程中最好再换一两次水。发芽困难的种 子可进行预处理(见表 6)。 4、置床 在发芽皿上垫有滤纸或纱布即为发芽床。将经过消毒和浸种后的种子分组放置于四个 发芽床,在每个发芽床上整齐放置 100 粒种子,种粒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免霉菌蔓延和幼 根相互接触。种粒的排放应有一定的序列(见图 1)。 图 1 种粒的排放序列 种子摆放完毕,在每一个发芽皿上贴上标签,写明送检样品号、树种、重复号、置床 日期、姓名,以免混乱,然后将发芽皿放入光照发芽箱或培养箱。 5、发芽条件 水 — 发芽床要保持湿润,但不能使种子四周出现水膜。 温度 — 各树种的种子发芽所需温度见表 6。仪器的调制温度同预定的温度相差不能超 过±1℃。有些树种要求使用变温,每昼夜保持低温 16 小时,高温 8 小时。温度的变换应在 3 小时内逐渐完成。 通气 — 要使种子有通气的条件,但不能使种子周围的空气干燥而影响发芽。 光照 — 有些树种的种子发芽需要光照,按表 6 的规定来供给光照的时间数。光照的 程度为 750~1250 勒克司。 6、观察记载 发芽测定要定期观察记载,并计入附表 6。为了更好地掌握发芽测定的全过程,要求每 天作一次观察记载。 发芽测定的持续时间见表 6。表中所列天数以置床之日为零算起,不包括种子预处理的 时间。如到规定的结束时间仍有较多的种粒萌发,也可酌情延长测定时间。发芽测定所用的 实际天数应在检查报告中说明。 发芽期间发现有感染了霉菌的种子及时取出消毒或用清水冲洗数次,直到水无混浊再 放回原发芽床,不要使它们触及健康的种粒,发霉严重时整个发芽床都要更换,并在发芽记 录表中记述。 表 6 部分树种种子发芽测定的主要技术规定 树种 温度 测发芽势 的天数 测发芽率 的天数 备 注 油松 20/25 8 16 每天光照 8 小时 樟子松、 20/25 5 8 每天光照 8 小时 沙枣 30 14 30 0~5℃层积 6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