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塘 好氧塘南的生物种群 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主要有 藻类、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水蚤等微型动物。 菌类主要是生存在水深05m的上层,浓度为1×106~5×109个/mL, 主要种属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相同。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属数与个体数,均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 法少。 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与塘的负荷有关,它可以反应塘的运行状况和处 理效果
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主要有 藻类、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水蚤等微型动物。 菌类主要是生存在水深0.5m的上层,浓度为1×108~5×109个/mL, 主要种属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相同。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属数与个体数,均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 法少。 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与塘的负荷有关,它可以反应塘的运行状况和处 理效果。 好 氧 塘 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
好氧塘 好氧塘内的设计 好氧塘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计算好氧塘的尺寸和个数。表12 1是好氧塘的典型设计参数。 好氧塘的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但1)好氧塘多采用矩形,表面的长宽比为3:1~41,一般以塘深的1/2处 的面积作为计算塘面。塘堤的超高为0.6~1.0m。单塘面积不宜大于4ha; (2)塘堤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12~1:5(垂直: 水平) (3)好氧塘的座数一般不少于3座,规模很小时不少于2座
好氧塘的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⑴好氧塘多采用矩形,表面的长宽比为3:1~4:1,一般以塘深的1/2处 的面积作为计算塘面。塘堤的超高为0.6~1.0m。单塘面积不宜大于4ha; ⑵塘堤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1:2~1:5(垂直: 水平); ⑶好氧塘的座数一般不少于3座,规模很小时不少于2座。 好 氧 塘 好氧塘内的设计 好氧塘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计算好氧塘的尺寸和个数。表12- 1是好氧塘的典型设计参数
兼性塘 工作原理 兼性塘的有效水深一般为10~2.0m,通常由三层组成,上层为好氧区、 中层兼氧区和底部厌氧区,如图所示。 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相同。 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且时有时无。这里的微生物是异氧型兼性细 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条件 下,以NO3、CO3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 厌氧区无溶解氧。可沉物质和死亡藻类,菌类在此形成污泥层,污泥层 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与一般的厌氧发酵反应相同, 其厌氧分解包括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个过程。发酵过程中未被甲烷化的中 间产物(如脂肪酸、醛、醇等)进入塘的上、中层,由好氧菌和兼性菌继 续进行降解。而CO2、NH3等代谢产物进入好氧层,部分逸出水面,部分 参与藻类的光合作用。 兼性塘不仅可去除一般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有效的去除磷、氩等营养 物质和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相同。 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且时有时无。这里的微生物是异氧型兼性细 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条件 下,以NO3 -、CO3 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 厌氧区无溶解氧。可沉物质和死亡藻类,菌类在此形成污泥层,污泥层 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与一般的厌氧发酵反应相同, 其厌氧分解包括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个过程。发酵过程中未被甲烷化的中 间产物(如脂肪酸、醛、醇等)进入塘的上、中层,由好氧菌和兼性菌继 续进行降解。而CO2、NH3等代谢产物进入好氧层,部分逸出水面,部分 参与藻类的光合作用。 兼性塘不仅可去除一般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有效的去除磷、氮等营养 物质和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兼 性 塘 工 作 原 理 兼性塘的有效水深一般为1.0~2.0m,通常由三层组成,上层为好氧区、 中层兼氧区和底部厌氧区,如图所示
好氧层 米 ?、咏“光合作用CO2+HOQ十築类细爬 污水 好氧分解有机物+○2少CO2+新细胞 兼性层 CO2, CH4, NH3
兼性塘 柔性塘的设计 兼性塘一般采用负荷法进行计算,我国建立较完善的设计规范。表 12-2是我国“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建议的主要设计参数。 兼性塘的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1)兼性塘一般采用矩形,长宽比3:1~41。塘的有效水深为12~25m, 超高为0.6~1.0m,储泥区高度应大于03m。 (2)兼性塘的堤坝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 1:2~1:5。 (3)兼性塘一般不少于三座,多采用串连,其中第一塘的面积约占兼 性塘总面积的30%~60%,单塘面积应少于4ha,以避免布水不均匀或 波浪较大等问题
兼性塘一般采用负荷法进行计算,我国建立较完善的设计规范。表 12-2是我国“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建议的主要设计参数。 兼性塘的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⑴兼性塘一般采用矩形,长宽比3:1~4:1。塘的有效水深为1.2~2.5m, 超高为0.6~1.0m,储泥区高度应大于0.3m。 ⑵兼性塘的堤坝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 1:2~1:5。 ⑶兼性塘一般不少于三座,多采用串连,其中第一塘的面积约占兼 性塘总面积的30%~60%,单塘面积应少于4ha,以避免布水不均匀或 波浪较大等问题。 兼性塘的设计 兼 性 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