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案第4页1.掌握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教学目的2.掌握政党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意义理化因素(温度,干燥,波,射线,机械除菌)对细菌的影响。略介绍化学因素的影响(消毒剂)二、教三、生物因素的影响学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内一、水的微生物学指标容二、正常动物体细菌1、名词解释: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操作,抗菌作用2、温度和波的作用机理与使用方法教学重3、phage的概念及与细菌的两种状态点、难溶原状态点及教学方法裂解状态4、正常菌群以及意义5、GFSPF解释Phage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地位及作用作业\思SPF动物培育的意义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课课堂纪律良好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 案 第 4 页 教学 目的 1.掌握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掌握政党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意义 教 学 内 容 一、理化因素(温度,干燥,波,射线,机械除菌)对细菌的影响。 二、略介绍化学因素的影响(消毒剂) 三、生物因素的影响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一、水的微生物学指标 二、正常动物体细菌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1、名词解释: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操作,抗菌作用 2、温度和波的作用机理与使用方法 3、phage 的概念及与细菌的两种状态 溶原状态 裂解状态 4、正常菌群以及意义 5、GF SPF 解释 作业\思 考题(讨论 题)阅读材 料 Phage 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SPF 动物培育的意义 课 后 记 课堂纪律良好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月日日教案第5页1.掌握细菌传染发生的条件,分布及表现形式教学目的2.掌握构成毒力的因素病原菌的病原性及毒力1、病原性与毒力教2、构成毒力的因素学3、毒力大小的测定内二、病原菌与传染容1、传染的条件2、传染的表现形式及分布与排出1、名词解释:病原性,毒力,传染,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2、构成毒力因素中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及作用教学重3、传染的必要条件(1)病原菌(数量,毒力,侵入门户)点、难(2)易感动物点及教学方法(3)环境复习重点内容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课课堂纪律良好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 案 第 5 页 教学 目的 1.掌握细菌传染发生的条件,分布及表现形式 2.掌握构成毒力的因素 教 学 内 容 一、病原菌的病原性及毒力 1、病原性与毒力 2、构成毒力的因素 3、毒力大小的测定 二、病原菌与传染 1、传染的条件 2、传染的表现形式及分布与排出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1、名词解释:病原性,毒力,传染,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 2、构成毒力因素中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及作用 3、传染的必要条件(1)病原菌(数量,毒力,侵入门户) (2)易感动物 (3)环境 作业\思 考题(讨论 题)阅读材 料 复习重点内容 课 后 记 课堂纪律良好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月日教案第6页1.掌握细菌异的机理教学目的2.细菌命名的规则穿六节细菌的变异变异现象一、教二、变异机制(1)基因实变学(2)基因重组(转化,转导,结合)内第七节,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容一、简介分类方法Bergy鉴定手册二、命名:规则,种,型,接合1、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2、命名的方法:林纳双命名法教学重3、命名的规则点、难4、命名的常见的缩略词点及教学方法5、种,型,株的名词解释基因重组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应用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型,株的理解比较抽象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 案 第 6 页 教学 目的 1.掌握细菌异的机理 2.细菌命名的规则 教 学 内 容 笌六节 细菌的变异 一、变异现象 二、变异机制 (1)基因实变 (2)基因重组(转化,转导,结合) 第七节,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简介分类方法 Bergy 鉴定手册 二、命名:规则,种,型,接合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1、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 2、命名的方法:林纳双命名法 3、命名的规则 4、命名的常见的缩略词 5、种,型,株的名词解释 作业\思 考题(讨论 题)阅读材 料 基因重组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应用 课 后 记 型,株的理解比较抽象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月日日教第7页案1.掌握微免疫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2.简述免疫学在兽医上的应用第二章是兽医免疫学基础第一节概述一、免疫的基本概念:定义,特性,功能教二、免疫学发展简史学三、免疫学在兽医学上的应用、内四、免疫学教学的任务,目的容第二节抗原一、抗原的基本概念二、构成抗原的物质条件1、免疫的定义,特性,功能2、免疫学在兽医上的应用教学重3、抗原的定义,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点、难4、构成抗原的四个基本条件。点及教学方法1、例举近代免疫学的重大成就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初次接触抗原比较陌生,免疫的机理比较抽象,难理解。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 案 第 7 页 教学 目的 1.掌握微免疫的基本概念 2.简述免疫学在兽医上的应用 教 学 内 容 第二章 兽医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概述一、免疫的基本概念:定义,特性,功能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三、免疫学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四、免疫学教学的任务,目的 第二节抗原一、抗原的基本概念 二、构成抗原的物质条件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1、免疫的定义,特性,功能 2、免疫学在兽医上的应用 3、抗原的定义,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 4、构成抗原的四个基本条件。 作业\思 考题(讨论 题)阅读材 料 1、例举近代免疫学的重大成就 课 后 记 初次接触抗原比较陌生,免疫的机理比较抽象,难理解。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