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控制点、控制深度、控制距离 设在i点和i+1点的测量深度分别为h和h+1,(i=1,2,n)。则这两点间 的控制深度(控制点一i下控制点、i计1上控制点)'为 h'i=(hi+hi)/2 例如,第2点的控制深度为 h'2=(90+125)/2=107.5 其中h'=0,h't=终孔深度。 控制距离则为相邻控制深度之差。 对应测点 计算孔段深度(m) 测点号 测深 上控制点 下控制点 控制距离 倾角 方位角 备注 0 0 25 25 80 35 50 25 70 45 78 45 2 90 70 107.5 37.5 77 40 3 125 107.5 134.5 27 75 50 134.5为钻孔深度
设在 i 点和 i+1 点的测量深度分别为 hi和hi+1 ,(i=1,2,.,n)。则这两点间 的控制深度(控制点—i 下控制点、 i+1上控制点)h′i为 h′i =( hi+ hi+1 )/2 例如,第2点的控制深度为 h′2=(90+125)/2=107.5 其中h ′ 0=0,h ′ n+1=终孔深度。 控制距离则为相邻控制深度之差。 2、控制点、控制深度、控制距离 对应测点 计算孔段深度(m) 倾角 方位角 备注 测点号 测深 上控制点 下控制点 控制距离 0 0 0 25 25 80 35 1 50 25 70 45 78 45 2 90 70 107.5 37.5 77 40 3 125 107.5 134.5 27 75 50 134.5为钻孔深度
3、钻孔投影的解析法 1)控制距离(线段)的投影 A 0 B 令控制距离AB的长度为L,由上图可得: △Z=LsinB OB=LcosB △x=OBcose0=Lc0sfc0sφ △y=OBsing0=LcosBsin
1)控制距离(线段)的投影 令控制距离AB的长度为L,由上图可得: ΔZ=Lsinβ OB=Lcosβ Δx=OBcosφ= Lcosβcosφ Δy=OBsinφ=Lcosβsinφ B’ 3、钻孔投影的解析法
3、钻孔投影的解析法 2)控制点座标的计算 座标系:x为剖面方向;y为 垂直剖面方向;为铅直 A(xi,yi,zi) 方向。 已知A点的座标为 (X,yiv ),欲求B点的座标 (X+1,y+1,Z4+1)。如 果已计算得到两点间的 0 增量△x,△y,△z,则 凸y Xt1=X+△X y+1=y+△y B(xi+1,yi+1,Zi+1) Z+1=Z+△Z 若孔口座标已测定,在求得各段的座标增量后,就可计算得各控 制点的座标。在剖面P及平面Q上投点就可得到钻孔的投影
2)控制点座标的计算 座标系:x为剖面方向;y为 垂直剖面方向;z为铅直 方向。 已知A点的座标为(xi,yi, zi),欲求B点的座标 (xi+1,yi+1,zi+1)。如 果已计算得到两点间的 增量Δx,Δy,Δz,则 xi+1=xi+ Δx yi+1=yi+ Δy zi+1=zi + Δz 若孔口座标已测定,在求得各段的座标增量后,就可计算得各控 制点的座标。在剖面P及平面Q上投点就可得到钻孔的投影。 3、钻孔投影的解析法
3、钻孔投影的解析法 3)钻孔中地质界线点的投影 √地质界线点的投影计算,首先要确定该点落在哪个孔段, 也就是要确定用于计算的倾角、方位角的数值。 √然后,要确定该点距计算孔段上控制点的距离,以便计算 坐标增量
3、钻孔投影的解析法 3)钻孔中地质界线点的投影 ✓地质界线点的投影计算,首先要确定该点落在哪个孔段, 也就是要确定用于计算的倾角、方位角的数值。 ✓然后,要确定该点距计算孔段上控制点的距离,以便计算 坐标增量
4、钻孔投影的作图法 N 1)钻孔投影 2)钻孔中地质界线点的投影
4、钻孔投影的作图法 1)钻孔投影 2)钻孔中地质界线点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