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作为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和汉语一道,很早就已从中原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并为许 多少数民族长期使用。在朝鲜、越南、日本等周边国家,汉字的 使用也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境内的很多少 数民族及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诸国,都曾经在汉字的基础上 创造过自己的民族文字,其中许多沿用至今。这些文字统称为汉 字系文字。汉字系文字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重要成 果。在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一直有着许多类似的文化 特征,长期以来被视为一个单独的文化地理单元。在这一文化地 理单元的形成过程中,汉文化的传播及其影恂是内在的重要因 素:汉字因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 成为这一文化地理单元的重要标志。正因如此,人们又将这一文 化地理单元称为“汉字文化圈”。本书试图从这些汉字系文字入 手,通过汉字和汉字系文李之间,以及各种汉字系文字之间的相 互比较,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发展纳入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 中加以考察,探讨其制字特征及文化属性,揭示这些民族文字形 成、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全书共六章。 第一章简要论述汉字文化图文字的相关情况,包括汉字的起 源、发展和传播,汉字系文字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脉络,并将其划 分为汉字传播、假借汉字、改造和变异、仿造、创制表音化符号 等五个发展阶段。按符号形体的构成,将汉字系文字的制字方法 分为五种类型:假借汉字、汉字变体字、汉字省略字、汉字笔画 1
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汉字文化围文字研究 字、仿造字。本书对汉字系文字制字特征的分析,都建立在这一 分类的基础之上。 第二章探讨南方汉字系文字的历史发展和制字特征。除水书 外,南方型文字都是以假借汉字为主、以仿造字为基本造字手 段,同时包含有其他造字类型的复合性书写将号体系。仿造字是 在借鉴“六书”理论,对汉字进行结构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是南方型文字的重要特征。水书则是包括汉字变体字和自 造的象形、会意字的混合书写符号体系,发展很不完备。南方文 字都属表意字。 第三章主要讨论北方民族表意字的历史发展和制字特征。本 书认为西夏文是一种汉字笔画字,而契丹大字、女真字以汉字变 体宇为主,在文字性质上仍属于表意文字。西夏文虽只借用汉字 笔画造字,但仍基本上遵循汉字的造字原理。契升大字、女真宇 主要是借用单个汉字制成汉字变体字,其类型校为丰富,总的特 点是不对汉宇进行结构功能的分析,主要着眼于特号形体上的改 造和变异。这些文字的创制和发展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第四章讨论表音字母(文字)的历史发展和制字特征。这些 字母(文字)有的表音节,如契丹小字、假名、女书;有的是音 素字母,如朝鲜谚文。这些文字大都是在语言类型的制约作用或 特定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之下形成的,但发展又各有特点:契丹 小字、谚文的形成主要受其他表音文字的启发和影响,假名是通 过汉字音读宇的长期使用而逐步形成的;女书较为特殊,它是在 妇女识得汉字字数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同音假借的高度发展而形 成的。 第五章从宏观的角度深讨汉字系文字总的制字和发展规律。 1.在文字符号的构成方面,认为汉字符号被广泛借用并经各种 改造来书写民族语言,并形成各种汉字系文字,说明汉字符号本 身具有多语言适用性。2.探讨了汉字符号借用的结构层次与造 2
前言 字类型的内在联系,将假借汉字以外的各种造字法归纳为三个大 的类型,即情用汉字笔画的整体自造型,借用单个汉宇的改造变 异型,借用汉字及其部件派生、合体造字的组合重构型。3.探 讨了非主流、非通用汉字对汉字系文字的造字方法也有不可忽视 的影响。4.所造新字在字形上的繁简,主要与造字类型有关, 改造变异型以简化为主,组合重构型总的特点是繁化。5.与汉 字相比,整体自造型变异程度最大,组合重构型在各个方面都较 多地保待了汉字的原有特点(包括音义)。6.文字性质的发展, 归根到底是语言类型制约作用的结果:北方民族大多创制了表音 字母(文字),与其语言属黏着类型有内在联系。南方型文字的 表音化特点,只是为更好地记录语言而进行的内部调整,并不影 响文字的表意性质。而女书、注音字母的形成和发展,说明特定 社会、文化条件对文字性质的发展也有影响 第六章探讨汉字系文字形成、发展的文化属性。第一节简略 评述汉字的发展特点、构形模式及其与汉文化的关系。第二节通 过民族文化的密切交流,说明汉字及其构形模式给各民族以深远 影响,这是汉宇系文字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汉字系文字的发 展史,也就是民族文化的交流史。第三节论述了汉宇系文字与特 定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各民族传统文化)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的。第四节提出“文字声望”的概念。受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所 限,很多汉字系文字的社会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 说明历史上各民族群众在接受外来先进文化和保存民族传统文化 时的复杂心态对汉字系文字发展的影响。 3
目录 目录 序… (1) 前 (1) 第一章汉字文化圈的汉字系文学… (1)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第二节汉字的传播和汉字文化圈… (5) 第一节汉字文化圈的汉字系文字… (10) 一、汉字系文字的发展演变… (10) 二、汉字系文字概说… (13) 三、汉字系文字书写符号的构成类型… (20) 第二章 汉字系文字的历史发展和制字特征之一: 南方型汉字系文字… (23) 第一节壮文… (24) 一、壮文的历史与发展… (24) 二、壮文文献简介… (29) 三、壮文书写符号系统的构成… (30) 第二节字喃 (41) 一、汉字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 (41) 二、字喃的形成和发展 (43) 三、字喃书写符号系统的构成 (45) 第三节白文… (53) 一、汉字在白族地区的传播… (53) 二、白文历史发展倚述 (55) 1
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一一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 三、白文文献简述… (59) 四、白文书写符号系统的构成… (62) 第四节苗文 (75) 一、苗族和苗族文字… (75) 二、湘西汉字型苗文… (76) 三、汉字型苗文的书写系统… (80) 第五行水书… (85) 一、水族和水书 (85) 二、水书的书写特号体系… (92) 三、水书的发展特点及其社会文化属性 (98) 第六节其他南方汉字系文字 (99) 一、侗文… (100) 二、瑶文… (103) 三、布依文… (105) 四、哈尼文… (106) 第三章汉字系文字的历史发展和制字特征之二: 北方民族的汉字系表意文字… (110) 第一节西夏文… (111) 一、西夏概况… (11) 二、西夏文的创制和推广 (112) 三、西夏文的书写符号系统… (115) 第二节契丹大字… (124) 一、契丹概况… (124) 二、契丹文字的创制与推行… (126) 三、契丹大字书写待号系统的构成… (t30) 第三节女真文… (137) 一、女真民族和女真政权… (137) 二、女真文字的创制与推行… (13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