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 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 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 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 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 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 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 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 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 是闻一多在接到减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 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 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 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 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 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 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 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 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 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 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 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 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 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 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 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检查预习 地壳qao仰之弥高m兀兀穷年w 校补jao锲而不舍q沥尽心血t 赫然炯炯目光jn群蚁排衙ya 函寄han目不窥园ku迥乎不同jng 漂白po警报迭起d气冲斗牛du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 检查预习 qiào jiào hè hán piǎo mí qiè jiǒng kuī dié wù lì yá jiǒng dǒu
词语解释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 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 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 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 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词语解释 衰微: (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用心专注而深刻。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做 了哪些事情呢? 3.由此来看,文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 和“做”的?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的? 2.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做 了哪些事情呢? 3. 由此来看,文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 和“做”的? 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