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法原理 合理的勘查工程间距应是在满足给定精 度条件下的最稀网度。其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 地质因素,即指不同矿种及其矿床勘查类 型高低。 矿床勘查工作阶段,以及勘查任务所要求 的储量类别。 勘查技术手段的类型等
合理的勘查工程间距应是在满足给定精 度条件下的最稀网度。其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 地质因素,即指不同矿种及其矿床勘查类 型高低。 矿床勘查工作阶段,以及勘查任务所要求 的储量类别。 勘查技术手段的类型等。 二、方法原理
三、实习资料 重点阅读:4矿体特征部分
三、实习资料 重点阅读:4 矿体特征部分
勘探任务与要求 规模大小 刊矿体形态 质 勘探工程间距 复杂程度 的确定 素 构造影响 勘探工程总体布 程度 置方式的确定及 别 依据 及 刊体厚度 勘探技术手段 勘 稳定程度 选择的依据 探 类 有用组份分 型 布均匀程度 勘查重点地段 确定的依据 定 勘探类型 简述勘探工程 总体评定 施工顺序
勘探任务与要求 50米标高以上主矿体上求铅锌矿控制的资源/储量。 在其深部及外围用稀一倍的工程间距布置工程。 规模大小 矿体形态 复杂程度 因 构造影响 级 程度 别 及 刊矿体厚度 勘 稳定程度 探 类 有用组份分 型 布均匀程度 定 勘探类型 总体评定
-50米标高以上主矿体上求铅锌矿控制的资源/储量。 在其深部及外围用稀一倍的工程间距布置工程
1主矿体规模 矿体 类型 矿产 长度 延深或宽 规模 系数 种类 (米) (米) 大 Pb Zn >800 >500 0.9 中 0.6 Pb Zn 300800 200≈500 (0.3~0.6 小 0.3 Pb Zn <300 <200 (0.1≈0.3) 小型矿体<150米赋值0.1,150~200米赋值0.2,>200米赋值0.3;中 型矿体300~500米赋值0.4,500700米赋值0.5,>700米赋值0.6
1 主矿体规模 矿体 规模 类型 系数 矿产 种类 长度 (米) 延深或宽 (米) 大 0.9 Pb Zn >800 >500 中 0.6 (0.3~0.6) Pb Zn 300~800 200~500 小 0.3 (0.1~0.3) Pb Zn <300 <200 小型矿体<150米赋值0.1,150~200米赋值0.2,>200米赋值0.3;中 型矿体300~500米赋值0.4,500~700米赋值0.5,>700米赋值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