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名称:钢筋混凝士简支梁受弯破坏试验 (2)实验性质:综合、设计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15 (6)开出要求:必做 (7)实验内容:钢筋混凝土梁从开始加载到最后极限破坏的试验 (8)实验目的:掌握设计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观察结构构件受力破坏 的整个过程、掌握评定构件质量的一般方法。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X-Y函数记录仪、动态电阻 应变仪、静态电阻应变仪、位移传感器、荷载传感器、百分表、千分表及液压干 斤项等,共2套。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实验项目五: (1)实验名称: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技术 (2)实验性质:综合、设计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2 (5)每组人数:15 (6)开出要求:必做 (7)实验内容: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模型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测量结构 的动力特性参数,并用数据采集分析仪进行分析处理。 (8)实验目的:了解结构动力试验测量系统的组成、测定结构动力参数。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模型、电液伺服加载千 斤顶、地震模拟振动台、拾振器、功率放大器、数据采集分析仪、计算机、动测 信号分析软件、打印机,共2套。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实验项目六: (1)实验名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 6
6 (1)实验名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弯破坏试验 (2)实验性质:综合、设计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15 (6)开出要求:必做 (7)实验内容:钢筋混凝土梁从开始加载到最后极限破坏的试验 (8)实验目的:掌握设计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观察结构构件受力破坏 的整个过程、掌握评定构件质量的一般方法。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X-Y 函数记录仪、动态电阻 应变仪、静态电阻应变仪、位移传感器、荷载传感器、百分表、千分表及液压千 斤顶等,共 2 套。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实验项目五: (1)实验名称: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技术 (2)实验性质:综合、设计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2 (5)每组人数:15 (6)开出要求:必做 (7)实验内容: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模型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测量结构 的动力特性参数,并用数据采集分析仪进行分析处理。 (8)实验目的:了解结构动力试验测量系统的组成、测定结构动力参数。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模型、电液伺服加载千 斤顶、地震模拟振动台、拾振器、功率放大器、数据采集分析仪、计算机、动测 信号分析软件、打印机,共 2 套。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实验项目六: (1)实验名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
(2)实验性质:验证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1 (5)每组人数:15 (6)开出要求:必做 (7)实验内容:采集混凝土材料强度初始数据、测试数据的处理及混凝土强 度推定等。 (8)实验目的:了解回弹法无损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原理,掌握混凝土材 料强度回弹法检测的技术。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混凝土回弹仪、钢板尺、磨石、粉笔、被测试件, 共2套。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实验项目七: (1)实验名称: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技术 (2)实验性质:验证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1 (5)每组人数:15 (6)开出要求:必做 (7)实验内容:采集混凝土裂缝的初始数据、测试数据的处理及混凝土裂缝 深度的推定等。 (8)实验目的:了解超声波无损检测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原理,掌握混凝土裂 缝深度超声法检测的技术。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混凝土超声波检测分析仪、探头、测试电缆线、 电源、被测试件、凡士林或黄油耦合剂,共2套。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实验项目八: (1)实验名称:建(构)筑物动力特性现场试测技术(脉动法) (2)实验性质:综合、设计
7 (2)实验性质:验证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1 (5)每组人数:15 (6)开出要求:必做 (7)实验内容:采集混凝土材料强度初始数据、测试数据的处理及混凝土强 度推定等。 (8)实验目的:了解回弹法无损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原理,掌握混凝土材 料强度回弹法检测的技术。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混凝土回弹仪、钢板尺、磨石、粉笔、被测试件, 共 2 套。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实验项目七: (1)实验名称: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技术 (2)实验性质:验证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1 (5)每组人数:15 (6)开出要求:必做 (7)实验内容:采集混凝土裂缝的初始数据、测试数据的处理及混凝土裂缝 深度的推定等。 (8)实验目的:了解超声波无损检测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原理,掌握混凝土裂 缝深度超声法检测的技术。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混凝土超声波检测分析仪、探头、测试电缆线、 电源、被测试件、凡士林或黄油耦合剂,共 2 套。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实验项目八: (1)实验名称:建(构)筑物动力特性现场试测技术(脉动法) (2)实验性质: 综合、设计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设计性实验 (4)实验学时:8 (5)每组人数:5 (6)开出要求:选做 (7)实验内容:己有建筑结构在外界激励下,测量其动态特性数据,并进行 分析处理。 (8)实验目的:了解结构脉动试验方法、测定结构振动特性参数。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加速度拾振器、功率放大器、数据采集分析仪、 计算机、模态分析软件、打印机,共2套。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实验项目九: (1)实验名称:结构模型设计制作与小型检测装置开发 (2)实验性质:综合、设计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设计性实验 (4)实验学时:8 (5)每组人数:3~5 (6)开出要求:选做 (7)实验内容:利用指定的材料,进行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结构模型制作、 作品介绍与答辩、模型加载实验。 (8)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制定结构试验方案的原则,进行加荷方案和观测 方案的设计,根据试验目标选择试验设备和测量仪表。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 针对结构试验的测量仪器、传感器等装置,使学生深入了解结构试验量测技术及 有关量测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将结构工程专业知识与现代电子、计算机 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 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9)主要仪器设备:各种模型制作材料、相应的加载检测装置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八、说明 本课程共开设实验项目9项,其中“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常用机械式 仪表的使用技术”和“电阻应变仪的测量技术”等三项实验为建筑结构实验的基
8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设计性实验 (4)实验学时:8 (5)每组人数:5 (6)开出要求:选做 (7)实验内容:已有建筑结构在外界激励下,测量其动态特性数据,并进行 分析处理。 (8)实验目的:了解结构脉动试验方法、测定结构振动特性参数。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加速度拾振器、功率放大器、数据采集分析仪、 计算机、模态分析软件、打印机,共 2 套。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实验项目九: (1)实验名称: 结构模型设计制作与小型检测装置开发 (2)实验性质: 综合、设计 (3)实验类别:本科专业设计性实验 (4)实验学时:8 (5)每组人数:3~5 (6)开出要求:选做 (7)实验内容: 利用指定的材料, 进行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结构模型制作、 作品介绍与答辩、模型加载实验。 (8)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制定结构试验方案的原则,进行加荷方案和观测 方案的设计,根据试验目标选择试验设备和测量仪表。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 针对结构试验的测量仪器、传感器等装置,使学生深入了解结构试验量测技术及 有关量测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将结构工程专业知识与现代电子、计算机 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 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9)主要仪器设备:各种模型制作材料、相应的加载检测装置 (10)所在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八、说明 本课程共开设实验项目 9 项,其中“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常用机械式 仪表的使用技术”和“电阻应变仪的测量技术”等三项实验为建筑结构实验的基
础实验项目,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实验中一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与实验方法, 并学习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为结构工程专业 本科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钢筋混凝土试件 进行计算、试验加载制度及测试方案设计,独立完成构件制作,观察钢筋混凝士 试件从开裂、受拉钢筋屈服、直至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这三个阶段的受力和破坏 的全过程,掌握实验加载等级的确定和构件质量的评定。“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 研究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这是培养学生学 握结构动载试验技能的重要手段。“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和“钢筋混 凝土结构缺陷无损检测技术”是为了部分学生将来从事质量检测与鉴定工作而开 设的实验课程。通过“建(构)筑物动力特性现场试测技术(脉动法)”,学生可 以掌握结构脉动实验方法,是本科生参加工作之前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而“结 构模型设计制作与小型检测装置开发”通过每年一度的“结构设计大赛”来实现, 是面向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各年级开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利 用课外时间自己设计制作结构模型,完成对结构模型的试验检验:或者自己设计 结构测试小仪器小装置,独立完成对小发明的试验检验。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 用于实际的兴趣,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的科研和学术氛围,给广大同学提供更多 的锻炼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团队的协 作精神,将是十分有益的
9 础实验项目,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实验中一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与实验方法, 并学习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为结构工程专业 本科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钢筋混凝土试件 进行计算、试验加载制度及测试方案设计,独立完成构件制作,观察钢筋混凝土 试件从开裂、受拉钢筋屈服、直至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这三个阶段的受力和破坏 的全过程,掌握实验加载等级的确定和构件质量的评定。“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 研究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这是培养学生掌 握结构动载试验技能的重要手段。“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和“钢筋混 凝土结构缺陷无损检测技术”是为了部分学生将来从事质量检测与鉴定工作而开 设的实验课程。通过“建(构)筑物动力特性现场试测技术(脉动法)”,学生可 以掌握结构脉动实验方法,是本科生参加工作之前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而“结 构模型设计制作与小型检测装置开发”通过每年一度的“结构设计大赛”来实现, 是面向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各年级开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利 用课外时间自己设计制作结构模型,完成对结构模型的试验检验;或者自己设计 结构测试小仪器小装置,独立完成对小发明的试验检验。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 用于实际的兴趣,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的科研和学术氛围,给广大同学提供更多 的锻炼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团队的协 作精神,将是十分有益的
《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课程名称(英文):Engineering Geology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实验课程编号:050205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教材名称:《工程地质原理、《地基及基础》 实验指导书名称:《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课程总学时:36+72 实验总学时:4+4 开设实验项目数:2+2 总学分:2+4 应开实验学期:土木二年级第4学期、土木三年级第5学期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结构) 先修课程:弹性力学、材料力学、房屋建筑学等 本大纲主撰人:蔡东艳 审核人:鲁洁 负责人:韩晓雷 一、课程的目标及基本要求 土力学的任务是讲授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运用这些原理和概念, 掌握地基沉降计算、土压力计算及土坡稳定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基础工程主要讲授常见的地基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 掌握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具有进行一般工程基础设计的能力,在学习土力 学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 问题。 通过本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计算能力及自学能力,使学生达到如下 要求:1、熟练掌握土力学中地基的应力、变形、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土压力 及土坡稳定分析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2、能根据上部结构的具体要求,运用士 力学原理,进行各类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3、依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勘察资 料,会选择一般的地基基础方案,并具有对一般软弱土地基或特殊土地基提出处 理方案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的目的要求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实验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 节,通过试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常见土的各种特性、土工实验 规范,了解常用土工试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土力学有关理论指标 10
10 《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课程名称(英文): Engineering Geology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实验课程编号:050205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教材名称:《工程地质原理》、《地基及基础》 实验指导书名称:《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课程总学时:36+72 实验总学时:4+4 开设实验项目数:2+2 总学分:2+4 应开实验学期:土木二年级第 4 学期、土木三年级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结构) 先修课程:弹性力学、材料力学、房屋建筑学等 本大纲主撰人:蔡东艳 审核人:鲁 洁 负责人:韩晓雷 一、课程的目标及基本要求 土力学的任务是讲授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运用这些原理和概念, 掌握地基沉降计算、土压力计算及土坡稳定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基础工程主要讲授常见的地基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 掌握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具有进行一般工程基础设计的能力,在学习土力 学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 问题。 通过本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计算能力及自学能力,使学生达到如下 要求:1、熟练掌握土力学中地基的应力、变形、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土压力 及土坡稳定分析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2、能根据上部结构的具体要求,运用土 力学原理,进行各类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3、依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勘察资 料,会选择一般的地基基础方案,并具有对一般软弱土地基或特殊土地基提出处 理方案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的目的要求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实验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 节,通过试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常见土的各种特性、土工实验 规范,了解常用土工试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土力学有关理论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