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排格式(摘录) 1题名与层次标题 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 合。它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使读者能从题名中了 解到该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题名应尽可能包含有 主题词和关键词,以供标引者选用和读者检索之用。中文题名 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本刊约定英文题名的第 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后续字母小写。 科技论文除题名外,其它标题统称为层次标题。标题的层次 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连续编号。例如: 第一级标题——1 第二级标题——-1.1 第三级标题——-1.1.1 第四级标题——-1.1.1.1 编号应左起顶格书写,后空一个字距再写标题。有一级标题 的文段题后正文应另起一行。二级以下标题后的正文,可在标题 后空一个字距接写正文。编号后和标题末都不加标点。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 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拥 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篇完整的摘要应具备以下四大 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 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为常识的内容 不得简单重复文章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要用第三人称,不要用
论文 编排格式(摘录) 1 题名与层次标题 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 合。它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使读者能从题名中了 解到该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题名应尽可能包含有 主题词和关键词,以供标引者选用和读者检索之用。中文题名一 般不超过 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本刊约定英文题名的第 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后续字母小写。 科技论文除题名外,其它标题统称为层次标题。标题的层次 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连续编号。例如: 第一级标题———1 第二级标题———1 . 1 第三级标题———1 . 1 . 1 第四级标题———1 . 1 . 1 . 1 编号应左起顶格书写,后空一个字距再写标题。有一级标题 的文段题后正文应另起一行。二级以下标题后的正文,可在标题 后空一个字距接写正文。编号后和标题末都不加标点。 2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 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拥 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篇完整的摘要应具备以下四大 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 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为常识的内容; 不得简单重复文章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要用第三人称,不要用 1 0
本文”、“作者”、“我们”等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中文摘要篇幅为 100~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特征内容的通用性比较强的名词术语,对 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首先要选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 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各关键 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末尾不加任何标点,英文关键词亦同。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3.1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和简明的图题,居中置 于图下方。图序与图题空一个字距。图序不能用中文数字(如图 图二,图三 3.2标目(坐标轴名)由物理量的名称(或符号)和相应的单位组 成。量与单位之间用斜线“/”隔开。例如:“t/h”,“l/m”,“m/kg” 等,并分别居中置于纵、横坐标轴外侧。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 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即顶左底右)。 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标值线在坐标轴内侧。图注 置于图面下标目与图题之间或置于图面空白处。坐标轴若有标值 则不要用箭头。 从下至上C 350450550650 图题 图4玻璃的近紫外吸收光谱 A—A电极区B一B电极区三通活塞 D玻璃管E—离子选择电极F注射器 G一橡皮塞H-液面接界形成处 图1浓差电池
“本文”、“作者”、“我们”等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中文摘要篇幅为 1 00~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特征内容的通用性比较强的名词术语,对 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首先要选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 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一般每篇文章可选 3~8个关键词。各关键 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末尾不加任何标点,英文关键词亦同。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3 图 3. 1 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和简明的图题,居中置 于图下方。图序与图题空一个字距。图序不能用中文数字(如图 一,图二,图三,……) 3. 2 标目(坐标轴名)由物理量的名称(或符号)和相应的单位组 成。量与单位之间用斜线“/”隔开。例如:“t/h”,“l/m”,“m/kg” 等,并分别居中置于纵、横坐标轴外侧。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 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即顶左底右)。 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 3位数。标值线在坐标轴内侧。图注 置于图面下标目与图题之间或置于图面空白处。坐标轴若有标值 则不要用箭头。 图 1 浓差电池 1 1
4表 4.1有自明性:即必须具有表序、表题,必要时还须有注或说明。 4.2本刊统一采用三线表。基本形式如下: 表x×x×××xxx2 Xxxx xxx Xxx ①为表序;②为表题;③为栏目;④为表身 4.3表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序和表题之间空1个字,居 中置于表上方。 4.4栏目即该栏的名称,栏目中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形式为量 的名称或量的符号(斜体)/单位(正体),如:“速度/(m·s-)”或“n (m·s-)”。单位不能用中文名称,如m—米,t—吨,s—秒 等。同一栏数字以范围号“~”或上下小数点对齐。如表1 表1膜液组成与响应功能 电极冠醚用增塑剂及 线性范围/检测下限/斜率/ 编号量/mg用量/ (mol·L-1) 5×10-6-2×10-23×10-616 DBP(100) 5×10 8 DBP(I 5DBP(150) 3×10-6-1×10-22 5DBP(150) 1×10-4-1×10-16×10-5 5DBP(150) 5×10-4-2×10-41×10-410 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时,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肩(右上 角),右缩一个汉字位置,不写“单位”二字。如表2
4 表 4. 1 有自明性:即必须具有表序、表题,必要时还须有注或说明。 4. 2 本刊统一采用三线表。基本形式如下: 表 ×① ××××××××② ××××× ××× ××× ××× ××× ×××③ × × ——— ——— ——— ——— ——— × × ——— ——— ——— ——— ———④ × × ——— ——— ——— ——— ——— ①为表序;②为表题;③为栏目;④为表身。 4. 3 表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序和表题之间空 1 个字,居 中置于表上方。 4. 4 栏目即该栏的名称,栏目中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形式为量 的名称或量的符号(斜体)/单位(正体),如:“速度 /(m·s-1 )”或“v/ (m·s-1 )”。单位不能用中文名称,如 m———米,t———吨,s———秒 等。同一栏数字以范围号“~”或上下小数点对齐。如表 1 。 表 1 膜液组成与响应功能 电极 编号 冠醚用 量 /mg 增塑剂及 用量 /mg WPVCTHF4% /mL 线性范围 / (mol·L-1 ) 检测下限 / (mol·L-1 ) 斜率 / mV 1 2 DBP(1 00) 1 5×1 0-6 ~2 ×1 0-2 3×1 0-6 1 6 2 5 DBP(1 00) 1 5×1 0-6 ~5×1 0-2 3×1 0-6 26 3 8 DBP(1 00) 1 3×1 0-5 ~1 ×1 0-3 2 ×1 0-6 22 4 5 DBP(1 50) 1 3×1 0-6 ~1 ×1 0-2 2 ×1 0-6 28 5 5 DBP(50) 1 4×1 0-5 ~7×1 0-2 1 ×1 0-5 21 6 5 DBP(1 50) 1 1 ×1 0-4 ~1 ×1 0-1 6×1 0-5 20 7 5 DBP(1 50) 1 5×1 0-4 ~2 ×1 0-4 1 ×1 0-4 1 0 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时,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肩(右上 角),右缩一个汉字位置,不写“单位”二字。如表 2。 1 2
表2298.15KNa‘,Br“在甲醇和水中的极限离子电导AnS·cm2·mol 水溶液 甲醇溶液 数据来源 Na* Br 本实验 50.25 78.01 注:1)文献[9]; 2)文献[10] 3)文献[1] 4.5表身(表格的主体)内的数字一般不带单位或%。 4.6表注:在需要注释处的右上角标注1),2)……,再在表下左起 空两个字写“注:"1);2)……每一条写一行,转行与文字齐平 5数理公式编排 5.1重要公式、长式居中排,符号一般排斜体,右顶格()内编号 如: =D(1 (1) 为节省版面,公式中的符号说明可以接排,如 式中:θ为试验样品温升,℃;D为高温和低温变化幅值,℃;e 为自然对数的底;t为试验时间,s;为热时间常数,s。 5.2转行规则。当数理公式很长,一行写不下时,就得设法转行。 公式转行应遵循的一般规则是 1)优先在“=”,“≈”,“>”或“<”等关系符号处转行,关系符 号留在行末,转行后的行首不必重复写出关系符号。 2)其次可在“×”,“÷”,“+”,“-”符号处转行,这些符号留在 行末 3)不得已时可考虑在“Σ”,“∏”,“∫”,“dx/d!”等运算符号和 “lim”,“exp”等缩写字之前转行,但绝不能在这类符号之后立即转 4)如果“∫”,“Σ”等运算符号后面的式子一行仍无法排完,则
表 2 298.15K Na+,Br-在甲醇和水中的极限离子电导 Λm S·cm2 ·mol-1 数据来源 水溶液 Na+ Br- 甲醇溶液 Na+ Br- 本实验 文献 50. 25 78. 01 45. 46 56. 20 50. 251 ) 78. 201 ) 45. 22 2) 56. 73) 注:1 )文献[9]; 2)文献[1 0]; 3)文献[1 1 ]。 4. 5 表身(表格的主体)内的数字一般不带单位或%。 4. 6 表注:在需要注释处的右上角标注 1 ),2)……,再在表下左起 空两个字写“注:”1 );2)……每一条写一行,转行与文字齐平。 5 数理公式编排 5. 1 重要公式、长式居中排,符号一般排斜体,右顶格()内编号。 如: θ=D(1 -et/ ) (1 ) 为节省版面,公式中的符号说明可以接排,如: 式中:θ为试验样品温升,℃;D为高温和低温变化幅值,℃;e 为自然对数的底;t为试验时间,s;为热时间常数,s。 5. 2 转行规则。当数理公式很长,一行写不下时,就得设法转行。 公式转行应遵循的一般规则是: 1 )优先在“=”,“≈”,“>”或“<”等关系符号处转行,关系符 号留在行末,转行后的行首不必重复写出关系符号。 2)其次可在“×”,“÷”,“+”,“-”符号处转行,这些符号留在 行末。 3)不得已时可考虑在“”,“∏”,“∫”,“dx/dt”等运算符号和 “lim”,“exp”等缩写字之前转行,但绝不能在这类符号之后立即转 行。 4)如果“∫”,“”等运算符号后面的式子一行仍无法排完,则 1 3
可在其中的“+”,“-”号或适当的相乘因子处转行。 5)对于长分式,若分子分母均为多项式,则可在“+ 号 处各自转行,并在转行处上行行末和下行行首分别加“→”和 符号;若分子分母均为非多项式,则可在某些适当的因子间各自转 6)行列式或矩阵不能从中间拆开转行 6化学式的编排(略) 7.1应该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量名称,不要使用已经废弃的旧名 称。必须使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量符号。 7.2量符号必须用斜体字母。 7.3矢量、张量符号一律用黑斜体。 7.4量符号的组合规则 相乘 相乘的量之间一定要加“·”号或空出1/4个字的位置。 相除:x/y,x·y-,xy"l。 采用“/”作相除号时,同一行中的“/”不能多于一条(加括号 时例外)。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如采用“/”,必须使用括号。 7.5当一篇论文中有不同的量使用同一字母作量符号时,常常采 用附加下角标的形式以示区别。在国家标准中,许多量符号已经 规定了下角标,无疑是必须采用的。 使用下角标的一般规则 1)用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的字母作下角标时必须用斜 体,其余均用正体。 例如 斜体下角标 比定容热容C.,V为体积量符号;
可在其中的“+”,“-”号或适当的相乘因子处转行。 5)对于长分式,若分子分母均为多项式,则可在“+”,“-”号 处各自转行,并在转行处上行行末和下行行首分别加“→”和“←” 符号;若分子分母均为非多项式,则可在某些适当的因子间各自转 行。 6)行列式或矩阵不能从中间拆开转行。 6 化学式的编排(略) 7 量 7. 1 应该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量名称,不要使用已经废弃的旧名 称。必须使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量符号。 7. 2 量符号必须用斜体字母。 7. 3 矢量、张量符号一律用黑斜体。 7. 4 量符号的组合规则: 相乘:xy,x·y。 相乘的量之间一定要加“·”号或空出 1 /4个字的位置。 相除:x/y,x·y-1 ,xy-1 。 采用“/”作相除号时,同一行中的“/”不能多于一条(加括号 时例外)。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如采用“/”,必须使用括号。 7. 5 当一篇论文中有不同的量使用同一字母作量符号时,常常采 用附加下角标的形式以示区别。在国家标准中,许多量符号已经 规定了下角标,无疑是必须采用的。 使用下角标的一般规则: 1 )用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的字母作下角标时必须用斜 体,其余均用正体。 例如: 斜体下角标: 比定容热容 Cv,V为体积量符号;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