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 夏畅斌 举 研室 环境工程教研室 课程名称 环境监测 授课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监测》 使用教材 奚旦立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教学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对 一节课进行的总体设计。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1.授课题目; 2.授课类型: 3.教学目的: 4.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5.教学方法: 6.教学资源: 7.参考书目; 8.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9.教学过程等。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培养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 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 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编写的步骤大致如下: 一、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二、分析教学对象; 三、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说应包含知识教学、 能力发展、思想教育三个内容: 四、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授课类型,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准备好 教学资源(即授课时使用的各种教具和设备 六、设计一节课的教学全过程的程序及布置作业等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监测课程教案(课程总教案)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 教学对象(包括专业、班级、学生人数,前置课与后置课,外语水平等): 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班级:2006级 学生人数:62人 外语水平:英语四级 前置课:基础化学、仪器分析 后置课: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含重点、难点、授课指施)(实验课包括重要注意事项,成功关 键,安全措施等): 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 监测:噪声监测。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习题讲解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绪论 2学时 水和废水监测 8学时 大气和废气监测 6学时 固体废物监测 4学时 噪声监测 6学时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 4学时 总计 30学时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1:0.9 课堂教学与见习、实习比例:实习1周 作业次数与时间安排:作业次数:6次 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比例:无 时间安排:第一章至第六章每讲授完一章 就布置一次作业 考试/烤查办法:考试,并参考平时作业、实验和听课情况。 参考文献: 1.粱红.环境监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杨若明,张经华,曾几刚,等.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与监测。北京: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 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资补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绍英,环境污染与监测(2版),北京: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 5.王正萍、周雯.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监测课程教案(章、节) 授课时间 第1周第节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环境监测目的和分类,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保护标准。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实验课包括成功关键,主要误差米源,操作注 意事项,主要仪器与药品,安全措施等): 教学内容:监测的目的和分类;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环境标准的分类 重点和难点:监测分类;环境标准的分类 讨论、思考题、作业: 讨论:环境监的币要性 作业:p29:1,3、12题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梁红.环境监测.武汉:式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杨若明,张经华,曾凡刚,等.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与监测。北京:中央民族大 学业版社2001 3。中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资料汇编。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 4.李绍英,环境污染与监测(2版)。北京: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 5.王正萍、周雯.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0分钟,授新课88分钟, 安排讨论Q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练习课口其他口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口指导口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口模型口实物口挂图口音像口其他口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域: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4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监测课程教案(章、节) 授课时间 第1-3周第 节 课时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内容 掌提监测方案的制订 掌指水质物理性质的测定原理、方法: 掌报水质中无机物的测定(重金属的测定上 掌报水质中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氰化物、氯-氮、氣、砷、溶解氧方 掌握水质中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油类、酚关方 了解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及水质生物学监测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实验课包括成功关键,主要误差来源,操作注 意事项,主要仪器与药品,安全措施等): 教学内客:2.1概述;2.2水质监测方袋的制定:2.3水祥的采集和保存;2.4水样的预处理2.5 物理性质的检验:2.6金属化合物的测定:2.7金属无机物的测定;2.8有机化合物质的测 定;2.9水质污柒生物监测:2.10底质监测 ●本章重点:监测方案制订:SS、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COD,BOD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生物监测.●本章难,点:监测方業制订:金属化合物、pH、DO含化合物、COD、BOD高锯 酸盐指数的测定】 讨论、思考题、作业: 作业:p141:2、3、6、7、14、17、20、28、32题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梁红,环境监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杨若明,张经华,曾凡刚,等,环境中有年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与监测。北京: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2001 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资料汇编。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1 4.绍英。环境污染与监测(2版),北京: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 5.王正萍、周雯.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2分钟,授新课85分钟, 安排讨论0分钟,布置作业3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7讨论课口实验课口练习课口其他口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示教口 指导口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模型口实物口挂图口音像口其他口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诚: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