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一、“和单就一、一国西制”钩想的形流和发晨 三、“一国西制”的成功实波 三、实视合湾与祖国火陆的宽金洗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十二章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三、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和平统一,一国商制”构想的客观依据 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物想的思想基础:和平共处是“一国两制”构 想的现实基础,爱国主义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基础:“一国两制” 构想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运用和发展;人民拥护社 会主义制度,推护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力量所在;国际形势 的巨大变化是实行“一国两制”构想的外部条件。 2、“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时就提出:在解决台湾问题 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视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 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1979年元旦,在中美建交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 书》,指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 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同年1月,邓小平 在访问美国时,解释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轮,指明“我们不再 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视 实和现行制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是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依据 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基础;和平共处是“一国两制”构 想的现实基础;爱国主义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基础;“一国两制” 构想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运用和发展;人民拥护社 会主义制度,维护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力量所在;国际形势 的巨大变化是实行“一国两制”构想的外部条件。 2、“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时就提出:在解决台湾问题 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 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1979年元旦,在中美建交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 书》,指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 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同年1月,邓小平 在访问美国时,解释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指明“我们不再 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 实和现行制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 表谈话,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九 条方针(后来被称为“叶九条”)。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时,阐明了中国 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 1983年6月,郑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时, 又系统地提出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即题为《中国大陆和 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的谈话(后来被称为“郑六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是页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 表谈话,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九 条方针(后来被称为“叶九条”)。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阐明了中国 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时, 又系统地提出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即题为《中国大陆和 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的谈话(后来被称为“邓六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3、“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意又 “一国两制”构想,概括起来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 的主体坚特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一个中国”。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 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两种制度”;保证台湾、香港、 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平共处的原则、统一 战线理论、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原则的丰富和发 展;“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开辟了新 的途径;“一国两制”构想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最佳的这梓。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见页
3、“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概括起来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 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一个中国” 。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 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两种制度”;保证台湾、香港、 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平共处的原则、统一 战线理论、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原则的丰富和发 展;“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开辟了新 的途径;“一国两制”构想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最佳的选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香港问题的解决 中英之间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是从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 夫人访华开始的。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明确表达了 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首先是主权必领收回。其次,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国在收回香港后,香港视行的政治、 轻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甚至大部分的法律都可以保留,香港 仍实行资本主义。第三,在收回香港之前的过液时期,中英两国 政府应采取合作的态度,通过外交途径进行磋商和谈判,尽可能 避免香港发生大的波动。第四,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保特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是页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香港问题的解决 中英之间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是从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 夫人访华开始的。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明确表达了 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首先是主权必须收回。其次,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国在收回香港后,香港现行的政治、 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甚至大部分的法律都可以保留,香港 仍实行资本主义。第三,在收回香港之前的过渡时期,中英两国 政府应采取合作的态度,通过外交途径进行磋商和谈判,尽可能 避免香港发生大的波动。第四,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