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滤过压 有三种力组成,可有以下公式: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RBF)
➢有效滤过压 有三种力组成,可有以下公式: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RBF)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 1.方式: 被动重吸收:顺浓度差或电位差扩散,如尿素、水 主动重吸收:需能,选择性重吸收, 如Glu,Aa,Na*,Kt等 2.不同物质的重吸收率不同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 1.方式: 被动重吸收:顺浓度差或电位差扩散,如尿素、水 主动重吸收:需能,选择性重吸收, 如Glu,Aa,Na+ ,K+等 2.不同物质的重吸收率不同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 3.重吸收部位与功能 (1)近端小管:主要的重吸收部位。 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微量蛋白、维生素等几乎全 部在此重吸收;Na+、K+、C、HCO3等绝大部分在此 重吸收。 (2)髓袢:主要吸收一部分水和NaCl。 (3)远端小管:参与机体对体液和酸碱平衡的调节,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 3.重吸收部位与功能 (1)近端小管:主要的重吸收部位。 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微量蛋白、维生素等几乎全 部在此重吸收;Na+ 、K+ 、Cl-、HCO3-等绝大部分在此 重吸收。 (2)髓袢:主要吸收一部分水和NaCl。 (3)远端小管:参与机体对体液和酸碱平衡的调节,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肾小管、集合管的排泌 1.排泌方式与物质:排泌有主动和被动两个过程 主动排泌:PSP、青霉素、PAH等及某些弱碱性物质 被动排泌:弱碱、弱酸,以及与H+、K+ 2.排泌部位与功能 (1)近端、远端小管及集合管都有泌H+功能 (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泌K+功能 (3)近端小管的排泌功能
(三)肾小管、集合管的排泌 1.排泌方式与物质:排泌有主动和被动两个过程 主动排泌:PSP、青霉素、PAH等及某些弱碱性物质 被动排泌:弱碱、弱酸,以及与H+ 、K+ 2.排泌部位与功能 (1)近端、远端小管及集合管都有泌H+功能 (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泌K+功能 (3)近端小管的排泌功能
第二节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蜜检查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