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根据构件失效的外观形貌,应有五类失效模式: (1)断裂( fracture) (2)腐蚀( corrosion) (3)磨损(wear) (4)畸崎变( distortion) √构件的外观形态因变形过量而失去结构稳定性。 (5)衰减( attenuation) √构件的微观结构因环境、介质、载荷等作用随 时间而发生劣化
1.2 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 根据构件失效的外观形貌,应有五类失效模式: (1)断裂(fracture) (2)腐蚀(corrosion) (3)磨损(wear) (4)畸变(distortion) √ 构件的外观形态因变形过量而失去结构稳定性。 (5)衰减(attenuation) √ 构件的微观结构因环境、介质、载荷等作用随 时间而发生劣化
1.2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2)失效形式(细观尺度) √导致构件失效的具体位置及其形态特征。 以齿轮失效形式为例:齿根左侧开裂、齿轮节园凹 陷、齿轮表面磨损、齿轮顶部脱落等。 (3)失效缺陷(不同尺度) √导致构件开裂或损坏的原始缺陷或初始缺陷。 比如:夹杂物、成分偏析、加工划痕、腐蚀坑等
1.2 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2)失效形式(细观尺度) √ 导致构件失效的具体位置及其形态特征。 以齿轮失效形式为例: 齿根左侧开裂、齿轮节圆凹 陷、齿轮表面磨损、齿轮顶部脱落等。 (3)失效缺陷(不同尺度) √ 导致构件开裂或损坏的原始缺陷或初始缺陷。 比如:夹杂物、成分偏析、加工划痕、腐蚀坑等
1.2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4)失效机理(微观尺度) √构件失效所经历的物理及化学的变化过程。即失 的微观机制。 比如:腐蚀失效模式下电偶腐蚀、缝隙腐蚀、 应力腐蚀、点腐蚀等。 (5)失效原因 √导致构件失效的关键因素。 比如:超載、疲劳载荷、冲刷磨损、电化学腐蚀等
1.2 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4)失效机理(微观尺度) √ 构件失效所经历的物理及化学的变化过程。即失 的微观机制。 比如:腐蚀失效模式下电偶腐蚀、缝隙腐蚀、 应力腐蚀、点腐蚀等。 (5)失效原因 √ 导致构件失效的关键因素。 比如:超载、疲劳载荷、冲刷磨损、电化学腐蚀等
1.2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6)解决对策 √提出解决方案,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解决方案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实施后必须有效
(6)解决对策 √ 提出解决方案,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解决方案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实施后必须有效。 1.2 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1.2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5.“泰坦尼克号”( Titanic)特大海事事故解析 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游轮。 它长260m、宽28m、高51m、吨位46328t,设计航 速24节,能载客3000余人,耗资7500万英镑。船体采用双 壳层结构设计并在船体前缘布置了16个互相隔开的水密舱等 安全措施,因而当时被认为是一艘“永不沉没的”的巨轮。 它的首航是在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前 往纽约,航速22节(40.7km/h),但4月14日晚11:40分 在北大西洋与漂浮的大冰山意外相撞,由于船体右侧六个前 仓壳体发生裂开,2小时47分后沉没在海中。 船上共有2208人,仅705人获救,1503人葬生海底,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生的特大海事事故
● “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游轮。 它长260m、宽28m、高51m、吨位46328t,设计航 速24节,能载客3000余人,耗资7500万英镑。船体采用双 壳层结构设计并在船体前缘布置了16个互相隔开的水密舱等 安全措施,因而当时被认为是一艘“永不沉没的”的巨轮。 它的首航是在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前 往纽约,航速22节(40.7 km/h),但4月14日晚11:40分 在北大西洋与漂浮的大冰山意外相撞,由于船体右侧六个前 仓壳体发生裂开,2小时47分后沉没在海中。 船上共有2208人,仅705人获救,1503人葬生海底,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生的特大海事事故。 5. “泰坦尼克号”(Titanic) 特大海事事故解析 1.2 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