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三)形态 植物体内硅的主要形态是硅胶和多聚硅酸,其 次是胶状硅酸和游离单硅酸[Si(OH)4。木质部汁 液中的硅主要是单硅酸
植物体内硅的主要形态是硅胶和多聚硅酸,其 次是胶状硅酸和游离单硅酸[Si(OH)4 ]。木质部汁 液中的硅主要是单硅酸。 一、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三)形态
几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含硅量(SiO2%千重) 植物种类部位含量植物种类部位含量 小麦根 3.11 大麦芒 4.70 茎秆0.60-224 茎杆1.54 籽粒0.11-0.16 籽粒0.42 黑麦根 1.23 燕麦茎秆5.96 茎秆1.06-1.76 籽粒0.04-0.46 根叶 2.43~3.74 2.05 籽粒0.99 水稻谷壳8.40玉米茎秆5.96 6.02 穗茎0.83 茎秆3.70~5.60 根 0.78 根 2.74 果穗0.32 籽粒0.04
植物种类 部位 含量 植物种类 部位 含量 小麦 黑麦 水稻 大麦 燕麦 玉米 根 茎秆 籽粒 根 茎秆 籽粒 谷壳 叶 茎秆 根 3.11 0.60~2.24 0.11~0.16 1.23 1.06~1.76 0.04~0.46 8.40 6.02 3.70~5.60 2.74 芒 茎秆 籽粒 茎秆 根 叶 籽粒 茎秆 穗茎 根 果穗 籽粒 4.70 1.54 0.42 5.96 2.43~3.74 2.05 0.99 5.96 0.83 0.78 0.32 0.04 几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含硅量(SiO2%干重)
二、植物对礁的吸收和运输 高等植物主要吸收分子态的硅,不同植 物种类吸硅能力有显著差异,而植物基因型 差异对硅吸收的影响很大。通常土壤溶液中 的硅酸浓度与植物的吸硅量呈正比。 植物体内硅的运输 仅限于木质部,它在 地上部茎叶中的分布 取决于各器官的蒸腾 率
二、植物对硅的吸收和运输 高等植物主要吸收分子态的硅,不同植 物种类吸硅能力有显著差异,而植物基因型 差异对硅吸收的影响很大。通常土壤溶液中 的硅酸浓度与植物的吸硅量呈正比。 植物体内硅的运输 仅限于木质部,它在 地上部茎叶中的分布 取决于各器官的蒸腾 率
(一)参与细胞壁的组成 硅与植物体内果胶酸、多糖醛酸、糖脂等物质 有较高的亲合力,形成稳定性强,而溶解度低的单 双、多硅酸复合物沉积在木质化细胞壁中。硅能增 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可抵抗病虫的入侵。 例如:水稻对稻瘟病、褐斑病的抵御能力也随着体 内含硅量的增加而提高。 (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植物叶片硅化细胞对于散射光的透过量为绿色 细胞的10倍,能增加阳光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 田间条件下,施硅改变植物的受光形态,抑制蒸腾, 增加群体光合作用。 三、硅的营养功能
(一)参与细胞壁的组成 硅与植物体内果胶酸、多糖醛酸、糖脂等物质 有较高的亲合力,形成稳定性强,而溶解度低的单、 双、多硅酸复合物沉积在木质化细胞壁中。硅能增 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可抵抗病虫的入侵。 例如:水稻对稻瘟病、褐斑病的抵御能力也随着体 内含硅量的增加而提高。 (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植物叶片硅化细胞对于散射光的透过量为绿色 细胞的10倍,能增加阳光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 田间条件下,施硅改变植物的受光形态,抑制蒸腾, 增加群体光合作用。 三、硅的营养功能
20 9040 細县什 16 世20 12 0.… 8 40 80 120 施硅量(mg/L 水稻叶片的含硅量及其对稻瘟病感染性的影响
水稻叶片的含硅量及其对稻瘟病感染性的影响 0 40 80 120 施硅量(mg/L) 含硅量(干物重mg/g ) 0 20 40 8 12 16 20 病斑数(个/cm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