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简述体细胞融合技术的培养要点。 得分 评卷人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外植体褐化的成因、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第6页共7页
2、为什么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如何提高移栽成活率? 第7页共7页
200X-200X学年《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 题号 1 2 3 5 6 8 9 10 答案 D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C C A B 二、多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BCDE BCDE ABCDE ABCDE ABCD 三、判断题 题号 2 3 4 6 8 9 10 答案 X 四、名词解释 1外植体:从活体植株上切去下来用作培养的那部分材料。 2愈伤组织:外植体上长出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3母液:母液是指将培养基配方中各营养成分按一定倍数扩大,分类配制的浓 缩贮备液,简称母液。 4脱分化:已经分化的植株材料,在切割损伤和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使其原有 的结构和功能丧失,代谢活动逐渐增强,细胞壁由厚变薄,形成一团无组织、无结 构和功能的无序生长的细胞的过程。 5胚乳培养:胚乳是由两个单倍的极核和一个单倍的精子结合而成的三倍体组 织。胚乳培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三倍体无籽结实的植株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灭菌的方法;各自的用途。 答(1)1物理灭菌:指用射线、超声波、离心、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方法灭菌。其中物 理灭菌又包括高温湿热灭菌和高温干热灭菌.(2分)(2)化学灭菌:用化学药剂杀死器 械、外植体、接种室内的菌。(1.5分)(3)过滤灭菌:分为液体过滤和空气过滤,如 超净工作台。(1.5分) 2、简述影响外植体无菌体系建立的因素。 答:(1)材料来源:取自大田的带菌比温室的要多。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的不同品种 感染菌的能里不同。(1分)(2)取材的大小和受伤害的程度:在保证能成活的情况下 应尽量选取小的受伤面积最小的。(1分)(3)取材部位:不同部位灭菌效果不同。(1 分)(④)所取材料的生理状态不同,灭菌效果不同。(1分)(⑤)取材时间:时间比以上 因素都重要,春秋季取比东夏好,雨天不易取。(1分) 3、简述玻璃化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答:玻璃化:是指在培养过程中,植株的茎叶花呈现水晶状透明或半透明,茎杆细 弱,易碎,引起试管苗玻璃化的原因有吸水过多,液体批样,弱光照等。(2.5分) 影响因素:(1)植株材料(2)培养基3)温度、光照、PH(4)外源添加物(5)取材时间、部位 等。(2.5分) 4、简述植物脱毒的基本方法。 答:(1)茎尖培养脱毒(1分)(2)热处理(不是所有植株都对热处理有效)(1分)(3) 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1分)(4)化学疗法(1分)(⑤)其他:如胚胎培养脱毒(1分) 5、简述体细胞融合技术的培养要点。 答:体细胞融合:指两个来源不同的细胞,在外力或化学物质的作用下,使其细胞 壁破裂而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1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外植体褐化的成因、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褐化是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自身体内向外释放酚类物质,后者被氧化成褐色的醌 类物质:从而导致培养基及其培养材料发褐,被称为褐化。(2分) 褐化的影响因素有: ①外植体材料本身②取材的时间③取材部位④植株的生理状态⑤植株的年龄⑥外植 体的大小和受伤害程度⑦培养基的成分⑧温度⑨培养后的管理(4分) 解决褐化的措施:①选取不易褐化的植物材料②选择适当的取材时间和取材部位③ 使外植体受伤面积小④选取适龄植株和活跃生长的部位⑤改变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 分⑥添加抗氧化剂(4分) 2、为什么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如何提高移栽成活率? 答:失水萎蔫是试管苗移栽后死亡的主要原因,(2分)具体从两方面说明: (1)形态结构根①无根,有些材料无根或者生根很难:②有根无根毛③根与茎的 维管系统不相通。叶①叶片背面角质层蜡质层很少,自身保护功能差②叶片无表 皮毛③叶片栅栏组织密度小④气孔开张,不能关闭⑤叶片有排水孔(2.5分) (2)从功能方面看:①根无吸收功能或者吸收功能很差②叶片结构不完善,不能保 水,气孔的开度过大③叶片太小,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④根与茎的维管系统不畅通, 水分不易运到叶片(2.5分) 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①培育瓶生壮苗、老苗、弱苗,玻璃苗不易成活②移栽前进行炼苗,使根的吸收功 能增强,使叶片的结构完善,能保水,有光合能力③适当改变培养基中某些物质的 含量;④移栽后的前几天适当遮阴处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