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与萧红友情 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 见如故。 在此之前,萧红已应望舒的约稿,在戴主持 的《星岛日报》之《星座》副刊发表作品。 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 传》,也经戴望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 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 岁,25日,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 ●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 拜谒萧红墓,“口占”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一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 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 见如故。 在此之前,萧红已应望舒的约稿,在戴主持 的《星岛日报》之《星座》副刊发表作品。 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 传》,也经戴望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 。 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 岁,25日,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 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 拜谒萧红墓,“口占”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
作品分析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二、作品分析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1、诗的版本 ●版本一。 墓边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偷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9月10日载香港《华侨日报文艺周刊》 33期,原题《萧红墓边口占》
1、诗的版本。 版本一。 墓边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偷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9月10日载香港《华侨日报·文艺周刊》 33期,原题《萧红墓边口占》
版本二 ●萧红墓照片题诗录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2月20日 ●载于《新华日报》1946年1月22日
版本二 萧红墓照片题诗录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2月20日 载于《新华日报》1946年1月22日
2.诗歌的意蕴分析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 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一首四行短诗 写得充满蕴涵
2. 诗歌的意蕴分析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 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一首四行短诗 写得充满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