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过程: 1侵入: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于扬花期传播至穗部,在适宜条件 下萌发,菌丝与花药壁及颖片内侧壁接触,后直接侵入,不 从气孔侵入; 2寄主组织内的扩展:病菌侵入花药后作横向或垂直扩展; 3潜育期:适宜条件下潜育期约为2~3天; 再侵染 发病后病穗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在多雨条件下可迅速传播,促进病 害的扩展蔓延。作物成熟期差别大的地区,再侵染严重; 潜伏侵染: 天气干燥下,并不显症。一旦雨湿条件满足,病害即可爆发。 致病机制 D0N等毒素的作用;
侵染过程: 1 侵入: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于扬花期传播至穗部,在适宜条件 下萌发,菌丝与花药壁及颖片内侧壁接触,后直接侵入,不 从气孔侵入; 2 寄主组织内的扩展:病菌侵入花药后作横向或垂直扩展; 3 潜育期:适宜条件下潜育期约为2~3天; 再侵染: 发病后病穗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在多雨条件下可迅速传播,促进病 害的扩展蔓延。作物成熟期差别大的地区,再侵染严重; 潜伏侵染: 天气干燥下,并不显症。一旦雨湿条件满足,病害即可爆发。 致病机制: DON等毒素的作用;
发病因素 品种抗性及易感生育期 我国各大麦区主栽的小麦品种都是感赤霉病品 种,但感病程度有差异。品种的抗病性不是限制赤霉 病流行的主导因素 菌源量 足够的菌源量是病害流行的前提。有菌源的地 区,小麦抽穗扬花期多雨,潮湿,麦穗长时间湿润则 赤霉病会大发生 气候条件 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雨日、雨量和相对湿度是决定 病害能否流行的重要因素 其他因素
发病因素 • 品种抗性及易感生育期 我国各大麦区主栽的小麦品种都是感赤霉病品 种,但感病程度有差异。品种的抗病性不是限制赤霉 病流行的主导因素。 • 菌源量 足够的菌源量是病害流行的前提。有菌源的地 区,小麦抽穗扬花期多雨,潮湿,麦穗长时间湿润则 赤霉病会大发生。 • 气候条件 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雨日、雨量和相对湿度是决定 病害能否流行的重要因素。 • 其他因素
预测预报 该病害流行与否及流行强度主要取决于寄主抽 穗扬花期、孢子飞散高峰及暖湿气候条件三者 的吻合程度,其中气候条件是决定流行与否的 主导因素
预测预报 • 该病害流行与否及流行强度主要取决于寄主抽 穗扬花期、孢子飞散高峰及暖湿气候条件三者 的吻合程度,其中气候条件是决定流行与否的 主导因素
防治 以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结合农 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南农918 药剂防治: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在病害流行年 份化学防治仍是重要的防病手段。常用的药剂有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 粉剂; 生物防治:枯草芽孢杆菌小面积实验有一定的防 病效果; 农业防治:适时早播,使花期提前,避开发病有 利时期;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防 治 以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结合农 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南农9918 • 药剂防治: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在病害流行年 份化学防治仍是重要的防病手段。常用的药剂有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 粉剂; • 生物防治:枯草芽孢杆菌小面积实验有一定的防 病效果; • 农业防治:适时早播,使花期提前,避开发病有 利时期;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小麦白粉病 Wheat powdery mildew 麦类白粉病分布于世界各产麦区,危害小麦、大麦 和燕麦,尤以小麦受害最重。 小麦白粉病过去仅在我国西南各省和山东沿海地区 发生较重。目前,已扩展到江淮、黄淮及全国主要 产麦区。 1981年白粉病全国大流行,发病面积近5000万亩 被害麦田一般减产5~10%,严重的病田减产30~50 %
小麦白粉病 Wheat powdery mildew • 麦类白粉病分布于世界各产麦区,危害小麦、大麦 和燕麦,尤以小麦受害最重。 • 小麦白粉病过去仅在我国西南各省和山东沿海地区 发生较重。目前,已扩展到江淮、黄淮及全国主要 产麦区。 • 1981年白粉病全国大流行,发病面积近5000万亩。 被害麦田一般减产5~10%,严重的病田减产3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