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产生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帝国主义阶段。 ■在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主义影响下的第二国际各政 党成为革命的障碍。 ■列宁捍卫、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政权,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 实践,并验证了他的科学性。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阶段。 ◼ 在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主义影响下的第二国际各政 党成为革命的障碍。 ◼ 列宁捍卫、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政权,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 实践,并验证了他的科学性。 ◼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补充知识点 ■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主义(略讲P47) 马克思创办了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国际组织也就是“第 国你”,在马克思逝后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创办了“第 国际”当然是沿袭马克思主义那么在发展过程当中逐 渐产生了分裂当然因为恩格斯还在世他应该是一个比较 强势的 所以即使内部有分裂但并没有分离,但189 5年恩格斯逝世后第二菌际内无产阶级革命家分裂成了 左、中 右 派,其中 左派: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 中派:考茨基主义 右派: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即不主张革命而主张用和平 改良的方法进入社会主义,最明显的一点是他改变了无产 阶级政党社会主文运动的性质,向资产阶级妥协态受剥削
补充知识点 ◼ 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主义(略讲P47) ◼ 马克思创办了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国际组织也就是“第一 国际”,在马克思逝世后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创办了“第 二国际”当然是沿袭马克思主义 那么在发展过程当中逐 渐产生了分裂 当然因为恩格斯还在世他应该是一个比较 强势的人,所以即使内部有分裂但并没有分离,但189 5年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内无产阶级革命家分裂成了 “左、中、右”三派,其中 左派: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 中派:考茨基主义 右派: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即不主张革命而主张用和平 改良的方法进入社会主义,最明显的一点是他改变了无产 阶级政党社会主义运动的性质,向资产阶级妥协忍受剥削
(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客观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需要 ■理论来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传入和传播 ■实践依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 重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三民 (民主民生民权)主义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客观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需要 ◼ 理论来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传入和传播 ◼ 实践依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 ◼ 重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三民 (民主民生民权)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提出: ■1941年3月,延安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写的《论 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中最早使用“毛泽东同志 的思想”的提法。 ■1943年7月,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明 确提出并多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党内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 ■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 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提 出并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还把毛泽 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提出: ◼ 1941年3月,延安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写的《论 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中最早使用“毛泽东同志 的思想”的提法。 ◼ 1943年7月,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明 确提出并多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党内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 ◼ 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 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提 出并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还把毛泽 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