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灌水均匀度(uniformityefficiency)3.田间灌水均匀度灌水后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灌区的均匀程度,或者表征为田间灌溉水在田面上各点分布的均匀程度。(2—3)×100%E=Zd式中:E,为田间灌水均匀度(%);△Z为灌水后各测点的实际入渗水量与平均入渗水量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m3或mm);Z.为灌水后土壤内的平均入渗水量(m3或mmX一般对地面灌水方法要求,E≥85%以上,最高E=100%=1.0
3.田间灌水均匀度(uniformity efficiency) 田间灌水均匀度灌水后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灌区 的均匀程度,或者表征为田间灌溉水在田面上各点分布 的均匀程度。 式中:Ed为田间灌水均匀度(%);ΔZ为灌水后各测点 的实际入渗水量与平均入渗水量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m 3或mm);Zd为灌水后土壤内的平均入渗水量(m3或mm) 。 一般对地面灌水方法要求,Ed≥85%以上,最高Ed =100%=1.0
4: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grossefficiency)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有效入渗水量与有效入渗水量、深层渗漏水量、田间灌水径流流失量、土壤蒸发量和水分漂移损失水量以及灌水不足区域所欠缺水量总和的比值。Eg = V1/ (Vi + V2 + V3 + V4 + Vo)式中:E.为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4.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gross efficiency) 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有效入渗水量 与有效入渗水量、深层渗漏水量、田间灌水径流流 失量、土壤蒸发量和水分漂移损失水量以及灌水不 足区域所欠缺水量总和的比值。 Eg = V1/(V1 + V2 + V3 + V4 + V0) 式中:Eg为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其 余符号意义同前
第二节地面灌水方法一。:概述地面灌溉是通过灌溉水在田面上的流动与向土壤中f爱润放X距高)下渗同时完成的。灌溉水XtWW由田间渠沟或管道连续进+W入田块后,迅速沿田面的z(入渗水量)纵方向推进,并形成一个明显的湿润前锋,水流边向前推进,边向土壤中下渗,也即灌溉水流在继续向前推进的同时就伴随有向土壤中的下渗
第二节 地面灌水方法 一 .概述 地面灌溉是通过灌溉水在 田面上的流动与向土壤中 下渗同时完成的。灌溉水 由田间渠沟或管道连续进 入田块后,迅速沿田面的 纵方向推进,并形成一个明显的湿润前锋,水流 边向前推进,边向土壤中下渗,也即灌溉水流在 继续向前推进的同时就伴随有向土壤中的下渗
1.地面灌水田间试验在进行地面灌水的田间(时间)满遮曲线试验中,应准确测记向田间开始供水的时间和进费(时间)引入流量;准确记录田(距高)面水流到达各测点距离入海面聚积入渗曲线的时间,即到达各水流Z(入海水深)推进长度处的推进时间、相应的水流深度,以及水流由各测点消退的时间
1.地面灌水田间试验 在进行地面灌水的田间 试验中,应准确测记向 田间开始供水的时间和 引入流量;准确记录田 面水流到达各测点距离 的时间,即到达各水流 推进长度处的推进时间、相应的水流深度,以及 水流由各测点消退的时间
2。地面灌溉理论分析地面灌溉水量平衡原理是,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田块的水量应当等于在该时间内渗入土壤中的水量与继续沿地面流动的水量之和,即=ydx+zdx式中:为入田块单位宽度的流量(L/s);t为放水历时(s:y为停水时刻田面水流推进长度内任一点距首端x处的地面水深(m);x为任意时间的水流推进长度m);z为t时段内任意一点x处的入渗水层深度(m):为关闭首端进水口后停止供水时的水流推进长度(m)
2.地面灌溉理论分析 地面灌溉水量平衡原理是,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田块的 水量应当等于在该时间内渗入土壤中的水量与继续沿 地面流动的水量之和,即 式中:q为入田块单位宽度的流量(L/s);t为放水历 时(s);y为停水时刻田面水流推进长度内任一点距首 端x处的地面水深(m);x为任意时间的水流推进长度 (m);z为t时段内任意一点x处的入渗水层深度(m);l 为关闭首端进水口后停止供水时的水流推进长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