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学》(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教学大纲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二00七年三月
《灌溉排水工程学》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教 学 大 纲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二 00 七年三月
《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英文名称:Irrigation andDrainageEngineering课程编号:0816340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内总学时:46学时课外总学时:18学时实习天数:3天学分:3.5学分一、教学对象本门课程的考试对象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二、教学目的灌溉排水工程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对农田王壤水分的基本理论,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用水量与灌水率的制定,掌握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渠道系统流量推算的基本理论,灌溉排水渠道的横纵断面设计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较全面测试,判别学生是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三、教学要求具有农田土壤水分的基本理论;掌握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的确定;掌握灌溉用水量与灌水率的制定:了解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掌握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熟练掌握灌溉渠道系统设计流量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灌溉排水渠道的横纵断面设计的计算方法:了解灌排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灌排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了解灌排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基本要求中的熟练掌握及掌握的要求内容,其覆盖面应90%以上,理解的内容要覆盖其全部的60%以上,要求了解的内容其覆盖面要占其全部的40%以上。农田灌溉原理占全部内容的20%,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占全部内容的10%,灌溉渠系规划设1
1 《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 英文名称: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 0816340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课内总学时: 46 学时 课外总学时: 18 学时 实习天数: 3 天 学分:3.5 学分 一、教学对象 本门课程的考试对象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二、教学目的 灌溉排水工程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价 学生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基本理论,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用水量与灌水 率的制定,掌握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渠道系统流量推算的基本理论,灌溉排水 渠道的横纵断面设计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较全面测试,判别学生是否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要求 具有农田土壤水分的基本理论;掌握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的确定;掌握灌溉 用水量与灌水率的制定;了解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掌握灌水方法与 灌水技术;熟练掌握灌溉渠道系统设计流量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灌溉排水渠道的横 纵断面设计的计算方法;了解灌排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灌排对环境的影响与评 价;了解灌排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 基本要求中的熟练掌握及掌握的要求内容,其覆盖面应 90%以上,理解的内容 要覆盖其全部的 60%以上,要求了解的内容其覆盖面要占其全部的 40%以上。农田灌 溉原理占全部内容的 20%,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占全部内容的 10%,灌溉渠系规划设
计占全部内容的60%,灌排管理及环境与效益评价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一)、教学学时(含课外)分配讲课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内学时课内学时课外学时绪论2812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68第二章、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8第三章、灌溉系统规划设计2第四章、灌溉管道系统2第五章、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2第六章、农田排水原理44第七章、农田排水技术2第八章、排水系统规划设计2第九章、灌排系统管理2第十章、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2第十一章、灌溉排水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小计46182周(二)、教学内容1.绪论我国灌溉排水事业世界灌溉与排水的发展概况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农田灌溉原理农田土壤水分状况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农作物的灌溉制度、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拟定方法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灌溉用水量与灌水率3.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2
2 计占全部内容的 60%,灌排管理及环境与效益评价占全部内容的 10%左右。 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 (一)、教学学时(含课外)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 实验 课程设计 课内学时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 8 12 第二章、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8 6 第三章、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8 第四章、灌溉管道系统 2 第五章、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2 第六章、农田排水原理 4 2 第七章、农田排水技术 4 第八章、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2 第九章、灌排系统管理 2 第十章、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 2 第十一章、灌溉排水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 2 小 计 46 18 2 周 (二)、教学内容 1.绪论 我国灌溉排水事业 世界灌溉与排水的发展概况 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2.农田灌溉原理 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农作物的灌溉制度、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拟定方法 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灌溉用水量与灌水率 3.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沟灌、哇灌的灌水要求和适用条件,哇田规格,灌水沟规格及灌水技术要素。改进型地面灌水技术要求。喷灌法、微灌法、渗灌法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分类及适用条件。4.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灌溉渠系的规划原则、灌溉渠系的典型布置、田间工程规划原则即渠道、条田、道路、村庄和居民点的规划原则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渠道输水损失和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灌溉渠道的横断面形式参数及横断面的水力计算。渠道纵断面的设计依据原则。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及量水方法。5.灌溉管道系统灌溉管道系统规划布置,输配水管道及管网设计管道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6.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的组成与类型雨水聚集技术、蓄水设施雨水径流集蓄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7.农田排水原理农田排水对水土环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农作物对除涝、防洪、防盐的要求农田排水沟对地面水及地下水位的调控原理农田排水的种类与排水标准8.农田排水技术明沟排水系统组成及布置;地下暗管的排水特点,类型,布置及施工:竖井排水特点:农田排水的农业措施。9.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农田排水系统组成及排水规划原则明沟排水系统的设计及排水标准,排水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推求,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的计算10.灌排系统管理3
3 沟灌、畦灌的灌水要求和适用条件,畦田规格,灌水沟规格及灌水技术要素。改 进型地面灌水技术要求。 喷灌法、微灌法、渗灌法 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分类及适用条件。 4.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系的规划原则、灌溉渠系的典型布置、田间工程规划原则即渠道、条田、 道路、村庄和居民点的规划原则 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渠道输水损失和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灌溉渠道的横断面形式参数及横断面的水力计算。 渠道纵断面的设计依据原则。 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及量水方法。 5. 灌溉管道系统 灌溉管道系统规划布置,输配水管道及管网设计 管道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 6.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的组成与类型 雨水聚集技术、蓄水设施 雨水径流集蓄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 7.农田排水原理 农田排水对水土环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农作物对除涝、防洪、防盐的要求 农田排水沟对地面水及地下水位的调控原理 农田排水的种类与排水标准 8.农田排水技术 明沟排水系统组成及布置;地下暗管的排水特点,类型,布置及施工;竖井排水 特点;农田排水的农业措施。 9.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农田排水系统组成及排水规划原则 明沟排水系统的设计及排水标准,排水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推求,控制地下 水位要求的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的计算 10.灌排系统管理
灌排系统管理的意义与内容计划用水管理排水系统管理灌溉排水管理现代化技术11.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灌排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价,灌排的负效应及防治12.灌溉排水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灌排工程效益,工程经济评价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绪论着重介绍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使学生对灌溉排水工程学这门课程的任务和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对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仅作要介绍。2、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1)本章重点讲授农作物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机理,为正确拟定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打下基础。(2)农田水分和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很多,结合讲课和习题,使学生熟悉各种量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土壤一一作物一一大气连续体水分运动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田间水循环和水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可根据这方面研究成果深入进行介绍。(4)讲授作物需水量计算,充分灌溉条件下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灌溉制度确定,灌区用水过程线的推算方法为重点。(5)配合习题,使学生掌握确定需水量,充分灌溉条件下农作物灌溉制度、设计灌水率和灌溉用水过程线的方法。3、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1)本章以讲授地面灌溉、喷灌和滴灌为重点,对微喷灌和渗灌只作简单介绍。(2)地面灌溉是国内最主要的灌溉方法,要使学生了解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对于4
4 灌排系统管理的意义与内容 计划用水管理 排水系统管理 灌溉排水管理现代化技术 11.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 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水土保持 的耕作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灌排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价,灌排的负效应及防治 12.灌溉排水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 灌排工程效益,工程经济评价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绪论 着重介绍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使学生对灌溉排水工程学这 门课程的任务和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对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仅作扼要介绍。 2、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1)本章重点讲授农作物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机理,为正 确拟定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打下基础。 (2)农田水分和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很多,结合讲课和习题,使学生熟悉各种 量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动研究,为进一步 研究田间水循环和水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可根据这方面研究成果深入进行介绍。 (4)讲授作物需水量计算,充分灌溉条件下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灌溉制度 确定,灌区用水过程线的推算方法为重点。 (5)配合习题,使学生掌握确定需水量,充分灌溉条件下农作物灌溉制度、设 计灌水率和灌溉用水过程线的方法。 3、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1)本章以讲授地面灌溉、喷灌和滴灌为重点,对微喷灌和渗灌只作简单介绍。 (2)地面灌溉是国内最主要的灌溉方法,要使学生了解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