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7新奇的纳米技术优秀教学设计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新字、词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知识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3、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2、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 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l、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把学生由神奇的神话世界领进神奇的科学世界) Ⅰ、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影片中孙悟空变化成一只小虫随铁扇公主喝茶时,进 入了铁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片段,然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并谈谈感 归纳、总结:这是神奇的神话,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神话更神 奇的多媒体展示图片(1)[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 这机器人长约3毫米],这种机器人能自我复制,能杀灭人体内的有害病…] 这样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它就是应用纳米材料并运用纳米技术制 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我就与大家共同走进《神奇的纳米》,多媒体出示标 题,神奇的纳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07 新奇的纳米技术优秀教学设计 1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新字、词;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知识;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3、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2、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 3、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把学生由神奇的神话世界领进神奇的科学世界) 1、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影片中孙悟空变化成一只小虫随铁扇公主喝茶时,进 入了铁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片段,然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并谈谈感 受。 归纳、总结:这是神奇的神话,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神话更神 奇的多媒体展示图片(1)[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 这机器人长约 3 毫米],这种机器人能自我复制,能杀灭人体内的有害病……] 这样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它就是应用纳米材料并运用纳米技术制 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我就与大家共同走进《神奇的纳米》,多媒体出示标 题,神奇的纳米
提问:(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 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是纳米,纳米的神奇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等) 二、(一)阅读探究(1) 快速浏览课文,筛选出下列信息: 什么叫纳米 什么叫纳米技术 什么叫纳米机器人 阅读汇报(1)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小结: 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技术:指的是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和 加工的技术。 纳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二)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体出示标题) 以上三个概念,它的内涵我们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别谈谈你对这三个概念的 理解 1、学生自由发言,理解概念“纳米”,教师补充,请学生计算:人的一根头发 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约60万纳米),感受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本身 的微小。 2、理解“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指的是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的原 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由于学生的知识局限,不知道分子、原子的微小,我列举初三化学课本上的 个例子来说明:一滴水(约20滴水为一毫升)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大约有 1.67×1024个,即10亿人同时一个一个地数,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 数,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一滴水的水分子,从而说明分子的微小,体会纳 米技术的精细之极,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阅读理解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 季羡林 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 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
提问:(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 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是纳米,纳米的神奇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等) 二、(一)阅读探究(1) 快速浏览课文,筛选出下列信息: 什么叫纳米 什么叫纳米技术 什么叫纳米机器人 阅读汇报(1)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小结: 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 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技术:指的是 0.1 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和 加工的技术。 纳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二)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体出示标题) 以上三个概念,它的内涵我们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别谈谈你对这三个概念的 理解。 1、学生自由发言,理解概念“纳米”,教师补充,请学生计算:人的一根头发 直径约 0.6 毫米,它有多少纳米,约 60 万纳米),感受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本身 的微小。 2、理解“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指的是 0.1 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的原 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由于学生的知识局限,不知道分子、原子的微小,我列举初三化学课本上的 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滴水(约 20 滴水为一毫升)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大约有 1.67×1024 个,即 10 亿人同时一个一个地数,每分钟数 100 个,日夜不停地 数,要数 3 万多年,才能数完一滴水的水分子,从而说明分子的微小,体会纳 米技术的精细之极,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阅读理解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 季羡林 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 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
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低头从我们 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 路。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 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 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 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 树。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 照片,就是它。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 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冋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 的语言。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 征。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 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己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 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 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答案】(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 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2)承上启下 (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4)不但…而且…:不仅…还… 【解析】【分析】(1)第一问词语理解的考査。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 正确理解词乂。第二问考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 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2)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 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査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 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低头从我们 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 路。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 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 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 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 树。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 照片,就是它。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 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 的语言。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 征。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 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 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答案】 (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 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2)承上启下 (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4)不但……而且……;不仅……还…… 【解析】【分析】(1)第一问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 正确理解词义。第二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 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2)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 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 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 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不 但…而且……”或“不仅…还……” 故答案为:(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 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 最美的地方。 (4)不但…而且…:不仅……还 【点评】(1)第一问考査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 语境、课后注释或査字典理解词义。第二问考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 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 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 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 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博学多识,一生中在诸 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伟大贡献是,他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不 仅远远地超过了我国古人,而且比欧洲科学家取得相同的成果早了一千多年。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乏的贡献也很大。在祖冲之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 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 嘉历》存在很大的误差,于是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历法,宋孝武帝大明六年他编 制成了《大明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虽然他的历法当时没有被 采用,但十年后,“大明历”的先进之处越来越被人们理解,国家最终还是废除 了旧历法,采用了“大明历”。 此外,祖冲之还是一位能工巧匠。他制成了指南车,发明了千里船、水碓磨 等多种器械。只可惜这些精巧的器械,都没有流传下来
(4)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 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不 但……而且……”或 “不仅……还……” 故答案为:(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 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 最美的地方。 (4)不但……而且……;不仅……还…… 【点评】(1)第一问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 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第二问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 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 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 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 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博学多识,一生中在诸 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伟大贡献是,他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不 仅远远地超过了我国古人,而且比欧洲科学家取得相同的成果早了一千多年。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乏的贡献也很大。在祖冲之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 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元 嘉历》存在很大的误差,于是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历法,宋孝武帝大明六年他编 制成了《大明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虽然他的历法当时没有被 采用,但十年后,“大明历”的先进之处越来越被人们理解,国家最终还是废除 了旧历法,采用了“大明历”。 此外,祖冲之还是一位能工巧匠。他制成了指南车,发明了千里船、水碓磨 等多种器械。只可惜这些精巧的器械,都没有流传下来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分别概述了祖冲之在 和 等方面的成就 (2)本文的中心句是 (3)你还知道祖冲之哪些方面的发明创造?写一写。 【答案】(1)四:数学;天文历法;机械 (2)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博学多识,一生中在 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3)略 【解析】【分析】(1)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 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考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 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 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 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 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一自然段 (3)了解祖冲之的发明创造,可通过查找资料获得 故答案为:(1)四、数学、天文历法、机械(2)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 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博学多识,一生中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3)“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月食的探索和研究 【分析】(1)考査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考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 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考査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3)体 会祖冲之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 探索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一一乐山。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 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 (mi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 湃。古人曾赞道:“河处悄来缥(piaσ)渺(mij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分别概述了祖冲之在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等方面的成就。 (2)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3)你还知道祖冲之哪些方面的发明创造?写一写。 【答案】 (1)四;数学;天文历法;机械 (2)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博学多识,一生中在 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3)略 【解析】【分析】(1)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 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 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 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 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 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一自然段。 (3)了解祖冲之的发明创造,可通过查找资料获得。 故答案为:(1)四、数学、天文历法、机械 (2)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 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博学多识,一生中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3)“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月食的探索和研究。 【分析】(1)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 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3)体 会祖冲之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 探索。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 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 (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 湃。古人曾赞道:“河处悄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