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微之书》说课稿 吴琼丽 《与微之书》是高一年《文言文选读》课本中的一篇 文章,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 明 说教材 教材简析 高一年《文言文选读》课本共有选文60篇,按时间先后 顺序安排,同时照顾名家、名篇、名典籍以及各种文体, 《与微之书》出自于唐代名诗人白居易之手,是典型的 书信体,信中感谢友人元微之对自己的关心,抒发了作 者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 2、教学要求 作为选修课,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对文 言文的阅读鉴赏能力之外,我还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及本 课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珍惜人间美好的友谊。(2)由于本课 涉及到书信的知识和文言文有关字词知识以及直抒胸臆 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等多种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力求 分清主次,使学生吸其精华,学有所得
1 《与微之书》说课稿 吴琼丽 《与微之书》是高一年《文言文选读》课本中的一篇 文章,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 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高一年《文言文选读》课本共有选文 60 篇,按时间先 后 顺序安排,同时照顾名家、名篇、名典籍以及各种文体, 《与微之书》出自于唐代名诗人白居易之手,是典型的 书信体,信中感谢友人元微之对自己的关心,抒发了作 者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 2、教学要求 作为选修课,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对文 言文的阅读鉴赏能力之外,我还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及本 课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珍惜人间美好的友谊。(2)由于本课 涉及到书信的知识和文言文有关字词知识以及直抒胸臆 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等多种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力求 分清主次,使学生吸其精华,学有所得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及教材的自身特点,结合高一学生 的学习实际,提出以下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2)难点:领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说教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对课文的阅读是学生感知课文的途 径,学生正是通过教师讲解和对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的思 考,获得对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认识,这种认识 过程是渐进的、有步骤的,它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一 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 出发,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3、比较法~抓住特色,求同化异 4、练习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三、说学法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
2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及教材的自身特点,结合高一学生 的学习实际,提出以下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2)难点:领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说教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对课文的阅读是学生感知课文的途 径,学生正是通过教师讲解和对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的思 考,获得对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认识,这种认识 过程是渐进的、有步骤的,它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一 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 出发,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3、比较法~抓住特色,求同化异。 4、练习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三、说学法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
的过程。高一年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和实践,已掌 握了浅易的文言文知识,但对文言文运用的表现手法的 认识尚模糊不清,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能向纵深发展,教 学本文时就是让学生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同时埋解文言 文中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了解白居易这样 的名家高超的写作技能,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提高 文学鉴赏能力。为解决以上问题,学习本文要求学生做 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工作,在课堂上经过老师提问、 同学讨论、比较总结、练习巩固等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 握教材的重点并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1、布置预习 2、导入新课 (1)首先多媒体演示诗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点明作 者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这样的做法从主观上吸引学生 从客观上突出了对作者的介绍,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2)作者介绍(多媒体演示) 3、检查预习并介绍有关知识 (1)采用“提问法”检査预习情况
3 的过程。高一年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和实践,已掌 握了浅易的文言文知识,但对文言文运用的表现手法的 认识尚模糊不清,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能向纵深发展,教 学本文时就是让学生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同时埋解文言 文中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了解白居易这样 的名家高超的写作技能,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提高 文学鉴赏能力。为解决以上问题,学习本文要求学生做 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工作,在课堂上经过老师提问、 同学讨论、比较总结、练习巩固等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 握教材的重点并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1、布置预习 2、导入新课 (1)首先多媒体演示诗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点明作 者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这样的做法从主观上吸引学生, 从客观上突出了对作者的介绍,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2)作者介绍(多媒体演示) 3、检查预习并介绍有关知识 (1)采用“提问法”检查预习情况
(2)采用“提问法”检查学生对有关书信知识和字词用 法的掌握程度,并作简要归纳。(说明:通过提问要让学 生从已有的知识领域迁移到未知的方面,即由已知到未 知,从易答的问题问起,引导学生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 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让学生一层更进一层 获得认识。但问题难度不能太大,以保持一种愉快的气 氛,这样师生的情感易得到交流,学生获得信息,掌握 知识的可能性就大,收效也会更大) 我设计的问题如下(多媒体演示): (1)同学们作了预习,已基本了解了《与微之书》的内 容,它的体裁是什么?是写给谁的? (2)请问,什么叫书信体?古代书信体与现在书信格式 是否一样?不同体现在哪里?(此一系列问题学生得稍 加思考,由易到难) 3)字词用法 曙:封题之时,不觉欲曙:天亮 名作动衣:身衣口食,且免求人:穿 食:身衣口食:吃 称谓:敬称~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谦称~仆自到九
4 (2)采用“提问法”检查学生对有关书信知识和字词用 法的掌握程度,并作简要归纳。(说明:通过提问要让学 生从已有的知识领域迁移到未知的方面,即由已知到未 知,从易答的问题问起,引导学生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 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让学生一层更进一层 获得认识。但问题难度不能太大,以保持一种愉快的气 氛,这样师生的情感易得到交流,学生获得信息,掌握 知识的可能性就大,收效也会更大) 我设计的问题如下(多媒体演示): (1)同学们作了预习,已基本了解了《与微之书》的内 容,它的体裁是什么?是写给谁的? (2)请问,什么叫书信体?古代书信体与现在书信格式 是否一样?不同体现在哪里?(此一系列问题学生得稍 加思考,由易到难) (3)字词用法 曙:封题之时,不觉欲曙:天亮 名作动 衣:身衣口食,且免求人:穿 食:身衣口食:吃 称谓:敬称~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 。 谦称~仆自到九
江,已涉三载 古: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心 古今异义:方寸 今:方寸之地:短距离 左降:贬职 文言文知识左迁:贬职 升迁:升官 (4)那么本文又是采用什么样的情感表达方式?(从已 知引导到未知领域) 4、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每个段意的提示,引导学生概括 文意,同时,思考上面第四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 可以让学生讨论、归纳,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训 练概括能力) 5、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段落。(主要是以问 题导路,逐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多媒体 演示) (1)本文哪个段落明显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 式?为了直抒胸臆,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请举 例说明
5 江,已涉三载。 古: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心 古今异义:方寸 今:方寸之地:短距离 左降:贬职 文言文知识 左迁:贬职 升迁:升官 (4)那么本文又是采用什么样的情感表达方式?(从已 知引导到未知领域) 4、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每个段意的提示,引导学生概括 文意,同时,思考上面第四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 可以让学生讨论、归纳,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训 练概括能力) 5、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段落。(主要是以问 题导路,逐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多媒体 演示) (1)本文哪个段落明显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 式?为了直抒胸臆,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请举 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