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哄背学 水利科技 HAI XIA KE XUE 明市区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 三明市明兴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林国兴 【摘要】该文针对三明市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要重点抓好流域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利 用、水功能区划及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等强制性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 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水法制体系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 明市区位于福建省中西部,设梅列、三元两个区,总面 进水利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虽然已颁布实 122km其城区是三明市辖十二个县(市、区)政治、经济、文化施了《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 中心,也是福建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境内主要河溪有沙流干 法》等水法律法规,省政府及关部门也配套出台了部分规章条 流及其支流15条,水资源量比较丰富其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例,但配套的法规条例不够健全完善甚至滞后不适应地方国 约10.29亿m3 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影响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实 二工作回顾 988年《水法》颁布之后到2002年新《水法》颁布之前,我 2.水资源规划工作滞后 国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 水资源规划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三明市 式,规定了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层次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区是1958年始建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市综合规划和域水资源规 职责。为了加强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力度三明市水利局设立划工作滞后。目前,除贯穿市区的沙溪干流已完成流域规划外 了水政水资源管理科,梅列、三元两区水利局也相应设立了水政其余15条支流没有进行完整的流域综合规划或专业规划,使部 水资源管理股履行辖区内水资源管理的职责使市区水资源管分支流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混乱无序。由于缺乏水资源和城市 理初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1988年以后,水利部、建设部、国家建设统一规划使城市规模、经济开发区布局与水资源状况不相 经贸委、林业局矿产部等部门之间进行部分职能调整,水资源匹配。根据三明市区“南拓、北扩、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未来几 统一管理的职能才基本上划归水利部门。但水资源管理在某些年将逐步建成7个工业区。而这些工业区的规划建设都未充 方面如城市供水水环境的有偿使用规定不明确等仍影响了市分考虑水资源这一制约因家。城市综合规划不够科学完整忽 场机制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视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使生产、生活供水安全缺乏可靠的保 2002年新《水法》实施后,明确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 障。以市区饮用水的水源为例,白沙水厂的源水取自沙溪河,沿 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河两岸有众多工矿企业污废水直接或间接排入,从长远看不适 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水行政主 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下洋、富兴堡水厂的源水来自东牙溪水库。 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而东牙溪库区右岸及上游有三郊线省道穿过,一且发生交通事 以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故有毒物质注入库内,后果可想而知。市区水资派统一规划和 和保护。笔者认为,水资源统一管理、监督与开发利用、节约、保新辟城市第二水源问题,已剡不容缓。 护相分离的体制是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新《水 3水资源统一管理不到位 法》的颁布实施,使市区水资源管理工作进人了一个新阶段,水 水资源进行分割管理的体制,严重违背了水资源的自然循 资源管理工作的显著成绩,连续几年获得省、市政府和水行政部环规律和整体性。新《水法》尽管在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有 门的表彰 了重大突破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根深蒂固的影响,水资源分 三存在问题 割管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县级以上水利部门虽然名 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政府义上是实施统一管理水资源的政府行政机构,但实际上有许多 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部门至今仍介入水资源的管理。目前市区防洪、取水、供水、节 用保护进行调节的行为。三明市区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历来水、排水及污废水处理等管理工作,分别由水利建设、环保、国 对水资源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无论在贯彻执行水法律法规和政投公司等部门分割管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不到位带来了一系 策方面,还是在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列难以解决的问题: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不能有效实 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切实维护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施;城乡供水、用水难以统筹计划;不同管理部门追求各自最大 利用的态势但是由于受思想观念、传统水资源管理体制和经济效益,无法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 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在科学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上,还存在配置;难以形成水资源规划、利用、开发、保护的良好循环机制 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配套法规、规章不健全 4水污染与水环境治理不容乐 2007年第5期(总第5期
三明市区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 三 明市 明兴水 利 水 电勘 察设 计有 限公 司 林 国兴 【摘 要】 该 文针对三明市区水 资源 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要重点抓好流域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 、水资源有偿利 用 、水功能区划及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等强制性水 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 .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 水资源 管理工作 探讨 一 概 述 三明市区位于福建 省 中西部 ,设梅列 、三元两个 区 ,总 面积 1224km 。其 城区是三 明市辖十二个县 (市、区)政治、经济 、文化 中心 .也是福 建省 重要 的工业城市之一 。境 内主要河溪有沙流干 流及其支流 15条 .水资源量 比较丰富 .其地表水 资源 可利用量 约 10.29亿 m。 二 工作回厩 1988年《水法>颁 布之后到 2002年新 <水法》颁布之 前 ,我 国对水 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与分级 、分部 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 式 .规定了不同部 门之 问和不 同层次之 问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 职责。为了加强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 的力度 .三 明市水利局设立 了水政水资源管理科 ,梅列 、三元两 区水利局也相应设 立了水政 水 资源管理股 ,履行辖 区内水资源管理的职责 ,使市 区水资源管 理初步 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1988年以后 ,水利部 、建设部 、国家 经 贸委、林业 局 、矿 产部等部 门之间进行部 分职能调整 .水资源 统 一管理 的职能 才基本上划归水利部 门。但水资源管理在某些 方 面如城市供水 、水环境的有偿使 用规定不明确等 ,仍影响 了市 场 机制下水 资源 的优化配置 。 2002年新<水法 》实施后 ,明确 国家对水 资源实行 流域管理 与行政 区域 管理相结合 的体制 。国务 院水行政主管部 门负责全 国水资源的统一 管理 和监督工作 。县级 以上地方政府水行政主 管部门负责本行政 区域 内水资源 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 以上地方政 府有关部 门分工负责 区域 内水资源开发 、利 用、节约 和保护 。笔 者认 为 ,水资源统一管理、监督与开发 、利用 、节约、保 护相分离的体制 是水 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方面 的重大突破。新<水 法》的颁 布实施 ,使市 区水 资源管理工 作进入了一个新 阶段 ,水 资源管理工 作的显著成绩 ,连续几年获得省、市政府和水行政部 门 的 表 彰 。 三 存在问矗 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 国家、政府 综合运用行政、法律 、经济 、技术和教育等手段 ,对水资源开 发利 用、保护进行调节的行为。三明市 、区两级水行政 主管部 门历来 对水资源管理工作高度重 视 ,无论在贯彻执行水法律、法规 和政 策方面 .还是在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方面 ,都 开展 了卓 有成 效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绩 .切实维 护了区域水 资源可持续 开发 利用 的态势。但是 由于受思想观念、传统水资源管理体制和经济 ‘ 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 ,在科学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上 。还存在 许多 急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 1.配 套 法 规 、规 章 不 健 全 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水法制体系是加强水资源统 一管理、促 进水利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 。虽然 已颁布实 施了<水法>、<防洪法>、<水污染 防治法>、<取水许可 制度 实施 办 法》等水法律法规 ,省政府及关部门也配套 出台了部分规章条 例 ,但 配套的法规条例不够健 全完善 ,甚至滞后 ,不适应地方 国 民经济和城 市化进程 的快速发展 ,影响了水资 源统 一管理 的实 施 。 2.水 资 源 规 划 工 作 滞 后 水资源规划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三明市 区是 1958年始建的新兴工业 城市 ,城市综合规划和域水 资源规 划工作滞后 。 目前 .除贯穿市 区的沙溪干流 已完成流域规划外 , 其余 15条支流没有进行完整的流域综合规划或专业规划 ,使 部 分支流 、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混乱无序 。由于缺乏水资源和城市 建设统一规划 ,使城市规模、经济开发区布局与水资源状况不相 匹配 。根据三明市区“南拓 、北 扩、西 进”的城市发展战略 ,未来几 年将逐步建 成 7个工业 区。而这些工业 区的规划建设 。都未充 分考虑水资源这一制约 因素 。城市综合规划不够科学、完整 ,忽 视 了水资源 的承载能力 ,使生产 、生活供水安全缺乏可靠的保 障。以市 区饮用水的水 源为例 ,白沙水 厂的源水取 自沙溪河 ,沿 河两岸有众多工矿企业 污废水直接或间接排人 ,从长远看不适 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下洋、富兴堡水厂的源水来 自东 牙溪水库 。 而东牙溪库 区右岸及上游有三郊线省道穿过 ,一旦发生交通事 故 ,有毒物质注入库 内。后果可想而知 。市 区水资源统一规划和 新辟城市第二水源问题 。已刻不容缓。 3.水 资 源统 一 管 理 不 到 位 水 资源进行分割管理的体制 。严重违背 了水资源 的自然循 环规律和整体性 。新<水法》尽 管在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有 了重大突破 .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根深蒂固的影响 ,水资源分 割管理 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 改变 。县级 以上水利部 门虽然名 义上是 实施统一管理水资源的政府行政机构 ,但实际上有许多 部 门至今仍介入水 资源的管理。 目前市 区防洪 、取水 、供 水、节 水、排水及污废水处 理等管理工作 ,分别 由水 利 、建设 、环保 、国 投公司等部 门分割管理。水资源的统一 管理 不到位 。带 来了一系 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不能有效实 施 ;城 乡供水 、用水难以统筹计划 ;不 同管 理部门追求各 自最大 效益 。无法统筹考虑区域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 配置 ;难 以形 成水资源 规划 、利用 、开 发 、保护 的 良好循 环机制 等 。 4.水污染与水环境治理不容 乐观 2007年第 5期 (总第 5期 ) 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三明市区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 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几 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 年来通过组织实施“一控双达标”、“水环境综合整治”、“蓝天碧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三明市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029 水治理工程”及创建文明城等活动取得了治理工业和生活污废亿m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指标属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 水的明显成效但市区水污染现象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治占水资源总量85%的沙溪千流及部分支流河段水体已严重污 理仍不容乐观。据204年水质监测和评价,市区年工业废水排染若不继续加大其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将造成水质性缺水 放量约4300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600万吨分别占沙溪流的严重后果。 域(全流域11793km3梅列断面9545km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 三明市区水资源管理要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必须 放量的33%和40%。沙溪干流市区河段列东大桥监测点水质为继续推进、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以《水法》为依据,重点抓 劣Ⅴ类碧口监测点水质为Ⅲ类水随着市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好各流域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 的发展畜禽养殖场将成为又一主要污染源之一。市区水污染与水功能区利用及排污总量控制、入河排污口审核饮用水源保护 水环境的严峻形势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区等强制性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只有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 和保护,才能促进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 四结语 续发展。 (上接第30页)上节水灌溉项目。 而且要注重征地、移民、环评和水保等工作,进一步落实征地补 做好城市水源规划建设安全可靠的城市供水水源提高城偿、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要完善重大水利 市供水保障能力。加强城市节水和治污力度提高水的重复利用建设项目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总工和主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 率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城市河流水系治理要与环境整治的技术管理体系,发挥其技术把关和参谋作用做到水利发展投 相结合,河道整治和水生态系统恢复、水环境与景观建设相结资决策民主化科学性。 2资金投入保障 5农村水电。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并 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步建立 重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群众的合法利益围绕着水电农村电气化公益性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准公益性项目政府给予补助经 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建设,继续发挥我市农村水电营性项目以民间投资为主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 资源优势加快水电站建设及技改为社会提供清沽能源增加公益性准公益性支出有补偿,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水利建设投融 电力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规划续资体制。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基础作用保持适当的财政投 建重点工程8项拟建7项全市增加水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资规模。二要立足于当地资源条件结合发展城经济选择有 (其中农村水电10万千瓦),力争我市成为全省装机200千瓦市场有经济效益的水电供水等生产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股份 以上的特大农村水电地区 制等形式按照市场化运作,实行民营,积极从社会筹集资金,鼓 6水利改革与管理。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水利工程供水励个人、集体和其他投资主体投资兴建通过承包、租赁、拍卖 价格管理办法》和《福建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带动增量提高效益激活投 逐步推行两部制水价超定额累计加价丰桔季节水价等科学水资实现良性循环。三要善于运用各种政策措施,足额征收水资 价制度二是大力推进以“卖、股租包”为主要形式的小型水利源费、水土保持费堤防维护费建立市县两级水利建设基金。 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基本解决小山塘和千亩以下灌溉工程的管四要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 理问题三是明确项目性质合理划分事权增加政府投入引导用 民间资本,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四是确权划界,落实责任,加强 3.法规政策制度保障 监督,强化执法,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道行洪能力;五是完善水 法规政策制度是我市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促 库大坝注册登记、大坝安全鉴定和水库降级报废管理制度加强进人水和谐,必须提高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要进一步完善全市 水利工程管理,提高效益,增强自我维持能力。 涉水管理制度建设,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行流域综合规划同 六规划实施保障描施 意书、防洪规划同意书、水资源论证、取水申请、河道采砂许可 1水利规划及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要到位 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行业技术审查等管理制度进行依法管理 水利规划是政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节约保护、防洪 4科技与人才保障 减灾、生态建设方面履行宏观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 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优化 手段;是组织和安排水利建设计划、工程建设的依据前期工作人才结构。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 是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为落实项目带动战重人才的氛围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加大竞争上岗的工作力度 略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各地要根据目标任务建设布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问题;二是做好干部 局项目实施计划按照“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完工一批、储备一轮岗交流工作,因材施用,发挥专长;三是加大在职教育知识更 批”扎实推进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新性培训、“补课性”培训、现代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四是大力 各地要认真把好前期工作质量关充分重视地质勘探测量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抓好以高学 等基础工作,保证工程设计达到规定的深度,项目在前期方案比 历、“专家型”、能力强为特点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较论证中不仅要重视项目自身的技术经济、资金筹措的可行 402007年第5期(总第5期)
三 明 市区水 资源管理 工作探 讨 三 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 区水环境 治理和保护工作。几 年来通过组织实施 “一控双达标”、“水环境综合整治”、“蓝天碧 水 治理工程”及创建文明城等活动 .取得 了治理工业和生活污废 水 的明显成效。但市 区水污染现象 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水环境治 理仍不容乐 观。据 2004年水质监测和评价 ,市 区年工业废水排 放量约 43oo万 吨,生活污水排放量约 1600万吨 ,分别占沙溪流 域 (全 流域 11793km2,梅列断面 9545km:)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排 放量的 33%和 40%。沙溪干流市 区河段列东大桥监测点水质为 劣 V类 。碧 121监测点水质 为Ⅲ类水。随着市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 的发展 .畜禽养殖场将成为又一主要污染源之一。市区水 污染与 水环境 的严 峻形势对 水资源 的优化配置构 成 了越来越 大的压 力。 四 结 语 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促进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 、经济社 会可持 续 发展的重大举 措。三明市区地表水 资源 可利 用总量 为 10.29 亿 m,。按人均水资源 占有量指标 ,属水资源相对 丰富 的地 区。但 占水资源总量 85%的沙 溪干流及 部分支 流河段水 体 已严重 污 染 。若不继续加大其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将造成水质性缺水 的严重后果。 三明市区水资源管理要适应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必须 继续推进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以<水法>为依据 ,重点抓 好各流域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论证 、取水许可 、水资源有偿使用 、 水功能区利用及排污总量 控制、入河排污 121审核 、饮用水源保护 区等强制性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 。只有加强水资源管理 、节约 和保护 .才能促进和保障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 的可持 续 发 展 。 (上接 第 30页)上节水灌溉项 目。 做好城市水源 规划 ,建设安全可靠的城市供水水源 ,提高城 市供水保障能力 。加强城市节 水和治污力度 ,提高水 的重复利用 率 。全 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城市河流水系治理要与环境整治 相结合 。河道整治和水生态系统恢复 、水环境 与景观建设 相结 合。 5.农 村水 电。坚 持生态效益 、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并 重 ,保护好生态环境 和群众 的合法利益 ,围绕着水电农村电气化 县建 设和小水 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建设 .继续发挥我市农村水 电 资源优势 。加快 水电站建设及技改 ,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 ,增加 电力 供应 。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 ,“十一五”期间规划续 建重 点工程 8项 ,拟建 7项 ,全市增加水电装机容量 50万千瓦 (其中农村水电 10万千瓦),力争我市成为全省装机 2oo万千瓦 以上 的特大农村水电地 区 6.水利改革 与管 理。一是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水利工程供水 价格管理办法>和《福建 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试行)>, 逐步推行两部制水 价、超定额累计加价 、丰枯季节水价等科学水 价制度 ;二是大力推进 以“卖 、股、租 、包”为主要形式的小型水利 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基本解决小山塘和千亩以下灌溉工程 的管 理问题 ;三是明确项 目性质 ,合理划分事权 ,增加政府投入,引导 民间资本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四是确权划界,落实责任 ,加强 监督 ,强化执法 ,加强河道管理 ,维护河道 行洪能力 ;五是完善水 库大 坝注册登记 、大坝安全鉴定和水库降级报废管理制度 。加强 水利工程管理 ,提高效益 ,增强 自我维持能力。 六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水利规划及工程项 目前期工作要到位 水利规划是政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节约保护、防洪 减灾 、生态建设方 面履行宏观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 手段 ;是组织和安排水 利建设 计划、工程建 设的依据 ,前期工作 是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为落实项 目带动战 略 ,顺 利实现“十一 五”规划 目标 ,各地 要根据 目标任 务、建设布 局 、项 目实施 计划按照“续建一批 、开工一批 、完 工一批 、储备一 批”扎实推进水利规划和项 目前期工作。 各地要认 真把好前期工作质量关 ,充分重视地质勘探、测量 等基础工作 。保证 工程 设计达到规定的深度 。项 目在前期方案比 较论证中不仅要重视项 目自身的技术经济、资金筹措的可行性 。 40 2007年 第 5期 (总第 5期 ) 而且要注重征地 、移民 、环评和水保等工作 。进一步 落实征地补 偿 、移 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要完善重大水利 建设项 目的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总工和主任工程师技术 负责制 的技术管理体 系,发挥其技术把关和参谋作用 ,做 到水利发 展投 资决策民主化 、科学性 。 2.资金投入保障 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 ,不 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逐步建立 公益性项 目以政府投 资为主导 、准公益性项 目政府给予补 助、经 营性项 目以民间投资 为主 的投资主体 多元化 ,资金来源多 渠道 , 公益性 、准公益性支 出有补偿 ,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水利建设投融 资体制。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 的基础作用 。保持适 当的财政投 资规模 。二要立足于 当地资源条件 ,结合发展县域经 济 ,选择有 市场有经济效益的水 电、供水 等生产性项 目通过招商 引资、股份 制 等形 式按照市场化运作 ,实行民营 ,积极从社会筹 集资金 ,鼓 励个人 、集体和其他投资主体投 资兴建 ,通过承包 、租赁 、拍卖 、 股 份合作等多种形 式 ,盘活存量 ,带动增 量 ,提高 效益 ,激 活投 资 ,实现 良性循环。三要善于运用各种政策措施 ,足额征收水资 源费 、水土保持费 、堤防维护费 。建立市 、县两级水 利建设基金 。 四要改革水价形成机制 .充分发挥价格在 资源 配置中的杠杆作 用 。 3.法规政策制度保 障 法规政策制度是我市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的重要 保证 ,为促 进人水 和谐 ,必 须提 高全社会的水 法制 意识 ,要进一 步完善全市 涉水管理制度建设 。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行 流域综 合规划同 意书、防洪规划同意书 、水 资源论证 、取水 申请 、河道采 砂许可 、 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行业技术审查等管 理制度进 行依法管理 。 4.科技与人才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 ,切实抓好人才 队伍建设 ,优化 人 才结构。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努力营造尊重知识 、尊 重人才 的氛围 ,唯才是举 ,任人唯贤 ,加大竞争上 岗的工作力度 , 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问题 ;二是做好干部 轮 岗交 流工作 。因材施用 。发挥专 长 ;三是 加大在职教育 知识更 新性培训、“补课性”培训、现代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四是大力 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的职业道 德教育 .抓好 以高学 历 、“专家型”、能力强为特点的高素质 干部 队伍 建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