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1有基座的特置 图5-1-2坐落在自然山石上的特置
图5-1-1 有基座的特置 图5-1-2 坐落在自然山石上的特置
2、对置 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规则布置形成的山石景观。两石对称布置是真 正意义上的对置,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房山石,但在较大的建筑前或广场 中,往往是以规则的行列式布置多块石景,即为“列置”。其作用同样 陪衬建筑,丰富景色。因此,“列置”也属于对置类型。如颐和园排云殿 前行列式布置的十二生肖石景,颐和园东宫门内大雄宝殿前的4块对称布 置湖石。如图5-1-3。 图5-1-3对置
2、 对置 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规则布置形成的山石景观。两石对称布置是真 正意义上的对置,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房山石,但在较大的建筑前或广场 中,往往是以规则的行列式布置多块石景,即为“列置” 。其作用同样是 陪衬建筑,丰富景色。因此, “列置”也属于对置类型。如颐和园排云殿 前行列式布置的十二生肖石景, 颐和园东宫门内大雄宝殿前的4块对称布 置湖石。如图5-1-3。 图5-1-3 对置
3、散置与群置 大小、形态不同的山石零星放置形成的景观,其实质为“攒三聚五” ,自由散落的一组自然式石景,故又称散点。3-5块石散置,一般称为“小 散点”,或散置;6-7块或更多时,占据空间也较大,称为“大散点”,也 称“群置”。常用于山坡上,或缓坡草地,或坡地广场的边沿。既减缓了 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使人工空间与自然空间 达到协调的过度。如北京中山公园“松柏交翠”亭附近有断有续,散中有 聚,脉络显隐。北京柳荫公园的西区小广场。群置山石的密度比散置要大 些。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群置处理,以及北京颐和园后山 桃花沟用青石作群置处理。如图5-1-4。 4、土坡叠石 指土坡上叠石。石块密度较大, 并且有局部垒叠的结构。园林中土石 顾 混合的假山主峰、次峰固然重要,但 酚 卧 如果没有山坡叠石来协调,那也难以 成为好的山景。土坡叠石是群置向山 顶的一种过渡。如图6-1 图5-1-4散置
3、散置与群置 大小、形态不同的山石零星放置形成的景观,其实质为“攒三聚五” ,自由散落的一组自然式石景,故又称散点。3-5块石散置,一般称为“小 散点” ,或散置;6-7块或更多时,占据空间也较大,称为“大散点” ,也 称“群置” 。常用于山坡上,或缓坡草地,或坡地广场的边沿。既减缓了 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使人工空间与自然空间 达到协调的过度。如北京中山公园“松柏交翠”亭附近有断有续,散中有 聚,脉络显隐。北京柳荫公园的西区小广场。群置山石的密度比散置要大 些。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群置处理,以及北京颐和园后山 桃花沟用青石作群置处理。如图5-1-4。 图5-1-4散置 4、土坡叠石 指土坡上叠石。石块密度较大, 并且有局部垒叠的结构。园林中土石 混合的假山主峰、次峰固然重要,但 如果没有山坡叠石来协调,那也难以 成为好的山景。土坡叠石是群置向山 顶的一种过渡。如图6-1-
(三)石作 山石作为建筑材料,通过雕或砌的方法在园林中形成的景观称为石作景 观,有时也称为“石作”。根据方法和结果不同分为石雕、石砌、石器设施 1、石雕 石雕像、石雕画、石雕字都可大大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北京龙潭湖公 园的一百个“龙”字,充分表现了中国书法特有的美。 2、山石器设 自然山石稍加整形或不必整形直接用作屏障、石栏、石桌、石几、石凳 、石床以及井台、石臼、石钵等。在我国园林中,用山石作室内外的家具或 器设是比较常见的。苏州怡园的“屏凤叁叠”,如图6-1-。北海琼华岛“延 南薰”亭内的石几、石桌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 如图6-1-。山石几案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又可与造景密切结合。特别是用于 有起伏地形的自然式布置地段,很容易和周围的环境取得协调既节省木材又 能耐久,无须搬岀搬进也不怕日晒雨淋。清代杂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零星 小石一节中提到这种用法说:若谓如拳之石亦需钱买则此物亦能效用于人。 使其斜而可倚,则与栏杆并力。使其肩背稍平,可置香炉茗具则又可代几案。 些年不外吧丝他运之使气之L多
(三)石作 山石作为建筑材料,通过雕或砌的方法在园林中形成的景观称为石作景 观,有时也称为“石作” 。根据方法和结果不同分为石雕、石砌、石器设施 。 1、 石雕 石雕像、石雕画、石雕字都可大大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北京龙潭湖公 园的一百个“龙”字,充分表现了中国书法特有的美。 2、山石器设 自然山石稍加整形或不必整形直接用作屏障、石栏、石桌、石几、石凳 、石床以及井台、石臼、石钵等。在我国园林中,用山石作室内外的家具或 器设是比较常见的。苏州怡园的“屏凤叁叠” ,如图6-1-。北海琼华岛“延 南薰”亭内的石几、石桌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 如图6-1-。山石几案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又可与造景密切结合。特别是用于 有起伏地形的自然式布置地段,很容易和周围的环境取得协调,既节省木材又 能耐久,无须搬出搬进,也不怕日晒雨淋。清代杂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零星 小石一节中提到这种用法说:“若谓如拳之石,亦需钱买,则此物亦能效用于人。 使其斜而可倚,则与栏杆并力。使其肩背稍平,可置香炉茗具,则又可代几案。 花前月下有此待人,又不妨于露处,则省他物运动之劳,使得久而不坏。名虽石 也,而实则器也。
3、石砌 通过建筑的手法,建造山石花台、山石景墙,山石驳岸、山石景墙、山 石花台、山石蹬道、汀步、步石等, (1)山石花台园林中为处理一些矛盾空间,或种植牡丹、芍药、竹等观 赏植物常常构筑山石花台。花台能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观赏高度 、协调庭园空间,使得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如苏州留园涵 碧山房南面的牡丹台就是这样布置的。如图6-1 (2)山石景墙结合地形高差,或空间划分而建造的有一定高度和景致的 山石墙体。如北京双秀公园的“叠玉”景墙,高4米左右,顶部有水槽,墙 面为凸凹石块。落水时,水花四溅如叠玉。墙前为建筑空间,墙后为植物空 可。如图6-1 3)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砌石建物的边角多单调平沸。而中国同林艺术 作宛自天开”的高超的艺术境界。所以用少量山石在合宜的部位装点建筑 建筑入口的“如意踏跺”、山石“蹲”“配”、建筑外拐角的“抱角”、建 筑內拐角的“镶隅”、登高的“云梯”等。使得建筑具有依岩而建的效果。 这些砌石的存在,除具有建筑的功能要求外,更主要的是打破了墙角线条平 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如图6
3、石砌 通过建筑的手法,建造山石花台、山石景墙,山石驳岸、山石景墙、山 石花台、山石蹬道、汀步、步石等, (1)山石花台 园林中为处理一些矛盾空间,或种植牡丹、芍药、竹等观 赏植物常常构筑山石花台。花台能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观赏高度 、协调庭园空间,使得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如苏州留园涵 碧山房南面的牡丹台就是这样布置的。如图6-1- (2)山石景墙 结合地形高差,或空间划分而建造的有一定高度和景致的 山石墙体。如北京双秀公园的“叠玉” 景墙,高4米左右,顶部有水槽,墙 面为凸凹石块。落水时,水花四溅如叠玉。墙前为建筑空间,墙后为植物空 间。如图6-1- (3)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砌石 建筑的边角多单调平滞,而中国园林艺术 要求人工美从属于自然美,要把人工景物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去,达到”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的高超的艺术境界。所以用少量山石在合宜的部位装点建筑。 建筑入口的“如意踏跺” 、山石“蹲”“配” 、建筑外拐角的“抱角” 、建 筑内拐角的“镶隅” 、登高的“云梯”等。使得建筑具有依岩而建的效果。 这些砌石的存在,除具有建筑的功能要求外,更主要的是打破了墙角线条平 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如图6-1-